朱曉紅
【摘要】識字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初級階段,也是小學生對這個世界由形象感知到思維感知過度過程中的重要一步。然而,由于漢字數(shù)量大,加之它又是音、形、義的結(jié)合體,學生掌握起來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反復、及時地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常見的錯別字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guān)鍵詞】形象感知;思維感知;音形義;錯別字
漢字是構(gòu)成漢語書面語言的基本要素。由于漢字數(shù)量大,有音同義不同的,有形同音不同的,因此掌握起來十分困難。在實際應用語言過程中,小學生寫出錯別字是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小學語文是打基礎(chǔ)的階段,如果不能在寫字這一塊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以后的句、章、段就很難學得好。因此,本文將著重論述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如何糾正常見的錯別字。
一、錯別字的概念及產(chǎn)生原因
錯字是指書寫者寫出的這個字在漢字字庫中根本就不存在,比如:將“展”字的下面多寫了一撇,將“淺”字少寫了一撇等等。別字是指將正確的漢字用錯了地方,比如:將“留守”寫成了“流守”,這時,“流”就屬于別字。
錯字往往是由于小學生記憶不深刻或馬虎大意造成的,而別字的產(chǎn)生原因就比較復雜了,糾正它需要學生加深對諸多詞匯的理解,全面準確地掌握詞匯的意義,從而才能有效地避免寫別字。
二、糾正錯別字的幾點策略
1、多練
小學生的特點是自主學習能力差,往往需要大人的督促才能全身心的來學習。教師可以分單元、分階段地對小學生寫字情況進行考察,及時發(fā)現(xiàn)每個同學的問題所在,及時對其進行糾正。通過反復訓練,反復糾正,學生錯字的機率必然降低。
對于別字的出現(xiàn),則要加強對詞匯的訓練,因為別字只能出現(xiàn)在詞匯中,所以教師要經(jīng)常將同義詞、近義詞拿出來讓學生進行對比、造句,通過這種強化訓練,必能降低別字的出現(xiàn)機率。
我曾經(jīng)做過統(tǒng)計:每節(jié)課的課前提問書寫中,錯字出現(xiàn)機率平均為7.9%,別字出現(xiàn)機率平均為8.3%。經(jīng)過反復訓練與糾正,在單元考核時,錯字出現(xiàn)的機率下降為平均3.2%,別字出現(xiàn)機率平均下降為3.7%??梢?,多多練習對糾正錯別字是有效的。
2、多講
許多漢字是能夠講出故事的。學生如果知道了一些構(gòu)字原理,這樣,其記憶起來就會相對容易,有時甚至受益終生。比如:講到“人”字時,我告訴學生:人活在世上是需要相互幫助、相互支撐的,所以“人”字的結(jié)構(gòu)就是撇支撐著捺,同時捺又支撐著撇。還有,你看“人”字的形狀,多么像一個人正在邁步行走的樣子。在講到“家”這個字時,我告訴學生:這個字上面的寶字蓋就是代表房子,一個家一定要有房子;下面的“豕”字在古代漢語中是指豬,也就是說,一個家中一定要有豬。為什么一定要有豬呢?在中國古代,“六畜”代表家庭馴化的主要動物,包括馬、牛、羊、豬、狗、雞。由于雞是卵生動物,一直不被人們所重視。在其他的五類動物中,馬、牛、羊一胎只生一到兩個后代,狗一胎最多也就生六至七個后代。而豬每胎則可生育20個左右后代。古代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低,人的生育水平相應地也低,所以人們都盼望著多生孩子,綿延子嗣,所以在構(gòu)字時選擇了豬組成“家”字。在講到“休”時,我告訴學生:“木”就代表樹,人依靠在樹旁,就代表他在休息。通過這種形象的講解,學生既愛上了漢字,也愛上了祖國文化,建立起了民族自信心。
3、對比+比賽
小學生好勝心強,在比賽過程中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能提高他們的認字記字效率。比如: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項比賽任務(wù),讓他們在15分鐘內(nèi)寫帶有“氵”的漢字,看誰寫得最多。第一次比賽的時候,得第一名的同學寫了20個字,其中包括漢、滴、江、河、湖、海、沙、沒、沉、浸、淚、涌、波、滾、涕、流、淌、汗、汁、泣。我說,十天后咱們再比。結(jié)果,許多同學課后暗自用功,到第二次比賽時,得第一名的同學寫了35個帶“氵”的漢字,其中竟然包括較難的泐、汨、汩等字。
小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也喜歡對比。比如,我告訴他們:“皮”字加上“氵”就是“波”字,“波浪”、“波濤”都同“水”有關(guān);“皮”字加上“土”就是“坡”字,“坡”同“土”有關(guān)。通過這樣的訓練,相同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學生一次就掌握了許多字,對字的不同意義也有了把握。
4、在句子中領(lǐng)略漢字的含義
在學生識字后,最終還是要將其組成章節(jié)和段落,所以說,在句子和章節(jié)中讓學生體味漢字的含義也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在講到《田園四時雜興(其二十五)》時,我就讓他們進行對比:你們看,第一句中的“梅子”和“杏子”都是結(jié)在樹上的,所以它們都帶有“木”字旁;第二句中的“菜花”長在地上,身量又矮,所以是“艸”;第三句中的“籬落”往往要用到竹子,所以“籬”字是竹字頭;第四句中的“蜻蜓”和“蛺蝶”都是昆蟲,所以這四個字都是蟲字旁。通過這種對比,學生對漢字的興趣也越發(fā)濃烈。
總結(jié):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沒有最好的一節(jié)課,只有更好的一節(jié)課。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多動腦筋,多想一些簡單、易懂、可行、行動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讓他們快樂、充實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而不是沉浸在無休止的枯燥訓練中。
參考文獻:
[1]李婭娟.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如何糾正常見錯別字[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3):805.
[2]周卿華. 簡析小學生常見錯別字的糾正策略[J]. 考試周刊,2019(90):29,31.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張振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