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忠濤
【摘要】增強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能夠培養(yǎng)他們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并且,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要求學生全面理解文章意思,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問題進行正確解答。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模式,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同時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涵,并分析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多方面、多角度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措施
【正文】閱讀,向來是初中語文課堂的主陣地之一。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沒有注重閱讀講解這一環(huán)節(jié),而是習慣性地向?qū)W生傳授大量的閱讀理解技巧,導致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有部分學生缺乏對閱讀理解的重視或是對閱讀理解的認識過于片面,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未投入必要的精力與時間等,這些不好的習慣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下降。對此,在當今社會,語文教師就需要改變教學觀念,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案,重視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學習技能,從而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在語文課堂中,大部分語文教師所采取的語文教學大多是基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在結(jié)合多方面情況的基礎上來對當下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和拓展,這可以結(ji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進而指導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其不僅可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以往所學的語文知識。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學習到一些主旨立意較為明確的文章,即使學生對整個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沒有深刻的認識,但是經(jīng)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類似文章的自主性閱讀,可以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情感的理解。語文學科的學科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學習某一篇文章后,文章所展現(xiàn)的知識與內(nèi)容、升華出的情感精神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生活,而學生常常是通過語言來表達出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過程中,常常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在保證學習進度的同時開展課外閱讀教學,以此來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保證學生學習的多樣化,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助積極性。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2.1語文閱讀教學意識
首先,要有整合意識。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緊扣課程標準,結(jié)合當前的社會實際并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取舍和改造。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時,在學生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兩篇短文進行整合,從孩童的視角擬定主題為“在神童圈里學寫人”,品析兩篇文章寫人的共同手法,教師可以采用察言語、觀神色、刪減比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在寫人時運用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人物描寫手法,同時可加入適當?shù)膫?cè)面描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世說新語》中的其他神童小故事,激發(fā)學生對《世說新語》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其次,要有課型意識。語文課型一般可以分為主題型、語用型、寫作型、積累型、誦讀型、思辨型、跳板型等,每種不同的課型都提倡聚焦,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所側(cè)重,在具體的文本學習中有針對性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9課《朝花夕拾》名著閱讀課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規(guī)劃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既可設計為寫作型文本,把課堂主題定為“跟魯迅先生學寫人”,學習《朝花夕拾》寫人時運用的白描手法、細節(jié)描寫、側(cè)面描寫、議論抒情等;也可以設計為思辨性文本,把課堂主題定為“民俗大討論”,引領學生通過整合、歸納、分析,了解魯迅對故鄉(xiāng)民俗的兩種態(tài)度,并思辨魯迅矛盾情感背后深沉的民族責任感,思考當代該如何傳承民俗文化。這樣的課堂既緊扣文本,又有利于發(fā)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力,更打通了文本與生活,讓學生不再畏懼讀名著。最后,要滿足學生的精神成長需要。閱讀并不是脫離學生實際生活需求的空中樓閣,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一定要注意打通文本與生活,滿足學生的精神成長需要。
2.2設立閱讀目標,引導學生會讀
新課標有非常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重視閱讀并重新認識閱讀。從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不同的方式,根據(jù)閱讀材料來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再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培養(yǎng)理解、欣賞,以及評價的能力。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設立不同的閱讀目標,不要讓學生自主并毫無目標目的地進行閱讀學習,而是根據(jù)當下學生最需要的方面,以及學生的興趣制定相對應的閱讀目標,進而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設立閱讀目標后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會讀、能讀,不僅是課內(nèi)的課文,還有課外閱讀,興趣只是根本而已,要想讓閱讀這棵樹長成參天大樹,還需要注入不斷的養(yǎng)分。而引導學生會讀也是教師在此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可以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例如,針對剛開始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摘抄一些自己認為較好的詞句,通過摘錄的佳句和精彩的名人名言來拓展自身的閱讀量,久而久之使學生養(yǎng)成喜歡做筆記的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4課朱自清的《背影》之后,可以推薦朱自清其他的作品作為課外閱讀,通過不同的文章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朱自清文章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
【結(jié)束語】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需要教師與學生不斷磨合,通過不斷學習,讓學生自身能夠建立起一定的閱讀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引領學生重視閱讀、喜歡閱讀,積淀扎實的閱讀功底。
參考文獻:
[1]楊云萍.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24):33-34.
[2]何啟榮.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21(03):116-117.
四川省自貢市自貢衡川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