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菊珍
【摘要】趣味性方式是現代化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模式,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更加提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采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實施趣味性方式,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探索,結合新課程改革中的需求,推動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提高,進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本文就趣味性方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趣味性方式;有效應用
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知識的基礎,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甚至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從整體上來看不利于學生的綜合成長與發(fā)展需求,并且影響了教學有效性提高。鑒于此,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角度上而言,思考應怎樣落實趣味性的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思考,挖掘課本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從而更加高效的實施趣味性教學活動,讓學生樂于學習,推動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一、構建趣味情境
情境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出形象化的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進入到良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良好的體驗與感知。鑒于此,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學習活動當中充滿興趣,并且加強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讓學生產生美術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形成美術素養(yǎng),助力小學階段學生日后的綜合發(fā)展,同時強化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認識抽象畫》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通過了網絡化渠道,整理了一些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源,并結合相關理論知識的融入,將相關資源與知識制作成了微課的形式。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適時將相關微課資源,通過大屏幕的方式進行了展示,為學生構建出了趣味性的學習情景,學生們的注意力也被有效集中了起來,使學生更加樂于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同時,在這種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們也能夠通過直觀的觀看與欣賞,對抽象畫具有直觀的認識與了解,并結合筆者及時的講解與分析,強化了學生的掌握程度。如此一來,在這種趣味性較強的課堂情境之中,有效加深了學生知識理解,同時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設計趣味問題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大多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導致學生只能夠在課堂學習活動當中被動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綜合成長,甚至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針對于這種教學現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進行思考,結合具體的教學知識內容,設置相關的教學問題,通過有趣的問題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帶有目標性的展開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進行積極思考與學習,這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
例如,在進行《肖像藝術》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們欣賞了一幅油畫肖像畫《父親》,并為學生們簡要介紹了作者背景等知識,提出:畫中的“父親”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從這幅肖像畫中,你還看到了什么樣的表情?臉的哪一局部最能表達情感呢?藝術家是怎樣表示的呢?看到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一幅優(yōu)秀的肖像畫應具備哪幾方面的要素?再讓學生們欣賞了《藏族少女》,并提出:知道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來創(chuàng)作的呢?你覺得版畫和油畫相比較,有著怎樣的特點?等等,借助一系列有趣的問題,學生內心的好奇被調動了起來,同時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自主思考,體現出了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
三、實施趣味方式
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新的教育改革中更加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模式,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同時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能夠有所收獲。美術課程與其他文化課程相比較,本身能夠更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興趣,所以教師應把握機會,分析學生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實施趣味性的方式。
例如,在進行《提袋的設計》教學過程中,筆者先讓學生們欣賞了提袋的圖片,了解到了外觀設計,筆者拆開一個提袋,讓學生們進行觀察,使其了解方形提袋的結構,并讓學生思考:拆開的紙袋是什么形狀的?分為幾個部分?哪兩個部分一樣大?然后,筆者再組織學生們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拆開提袋將平面展開進行研究,觀察后回答相關的問題。同時,筆者提出:“紙?zhí)岽倪€有很多不同的形狀,請同學們觀看?!辈閷W生們演示了梯形提袋的制作步驟,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接下來要求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與想象設計作品。最后,筆者再組織學生們進行作品展示,要求學生們簡單分析提袋結構及裝飾的方法。
總而言之,教師想要有效構建出趣味性的美術課堂教學氛圍,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進行分析,并且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模式當中積極探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有效推動小學美術教學效果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昕潔.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145.
[2]劉燕.小學美術趣味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2):171.
廣西省南寧市青秀區(qū)劉圩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