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金
我們當老師,不僅在言傳,更在身教,因為學生不僅在聽師言,更在觀師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給我們生動描繪了當老師的一種崇高境界,那就是在無聲無息之中,達到教育的目的,并取得良好效果。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同志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時曾這樣描繪優(yōu)秀老師:“當老師,就要心無旁騖,甘守三尺講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總書記高屋建瓴地給我們確定了人民教師的榜樣形象。
焦裕祿、谷文昌、王伯祥、孔繁森、李林森、鄧平壽、牛玉儒、鄒碧華……這些優(yōu)秀黨員干部,是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學習的榜樣。
于漪、魏書生,錢夢龍、李鎮(zhèn)西、王金戰(zhàn)、竇桂梅、孫維剛、李希貴……這些優(yōu)秀人民教師,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經(jīng)歷,我們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給我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15歲,知青下鄉(xiāng),陜北插隊;22歲,走出窯洞,清華求學;26歲,大學畢業(yè),在京工作;28歲,主動申請,來到基層;32歲,離開正定,廈門履新……
習近平總書記的青春成長故事本身就很勵志,有青年對此發(fā)表感慨:“總書記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和人生導師,他的個人成長經(jīng)歷為我們的學習成長帶來無盡動力。”從青年人的肺腑之言中,我們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
我們老師怎樣去給學生做榜樣?具體來說,應(yīng)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給學生樹形象,做榜樣。
用熱愛祖國、奉獻教育的赤子情懷引領(lǐng)學生。
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要從娃娃抓起,而教育學生愛國的關(guān)鍵是環(huán)境和氛圍。學校教育要利用自身校園環(huán)境進行精心設(shè)計,突出國家的地位,突出家國情懷,讓學生明確自己就是國家未來的主人,自己的一切與國家息息相關(guān),國家的一切與自己緊密相連,正如詩人所說:“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p>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就是讓學生了解自己國家的過去,了解國家的現(xiàn)在。只有增加了對國與家的認知,學生才從理性到感性,根植一種深深熱愛祖國的思想。具體來說,老師用自己的一點一滴的行動讓學生看到自己是如此熱愛自己的學校、熱愛自己的家園,學生怎能不會引起情感共鳴呢?!
學校培養(yǎng)的是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不是自私自利的偏狹分子,奉獻精神,熱愛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備素質(zhì)之一,要讓學生從日常行為中去感受到老師的這份情懷,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最有效的教育。具體來說,一個老師應(yīng)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與職責上盡量做到優(yōu)秀,積極參與每一項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看到老師為自己的工作而默默無聞兢兢業(yè)業(yè)的努力,他怎能不會感受到老師的這份奉獻教育的赤子情懷呢?!
用熱愛人民、服務(wù)學生的執(zhí)著精神激勵學生。
老師和學生本質(zhì)上都是社會的一員,都會接觸方方面面各種各樣的人。老師的社會影響和社會聲譽,學生是會傾聽到感受到的。尊重勞動人民,尊重學生家長,理解廣大家長朋友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和呼聲,也是我們搞好教育工作必須具備的常識。因此,老師在日常言行中,用一顆熱愛人民熱愛家長的心來贏得群眾對教育的支持理解,何樂而不為?不要高高在上,不要麻木不仁,人民群眾的口碑,就是無形的廣告和宣傳,對于我們而言,這是學校和諧發(fā)展的文化基因。
老師一方面教給學生知識,充實學生的大腦,增強學生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老師也要為學生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務(wù)。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學生的終身學習,都依賴老師平常的服務(wù)工作。具有服務(wù)意識,也是適應(yīng)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一種能力和素質(zhì),想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也是生存所需,老師有這種觀念,學生也會受這種觀念的帶動和影響,以后走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會迅速適應(yīng)自己的角色。具體來說,服務(wù)學生包含的內(nèi)涵特別豐富,熱愛學生,關(guān)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都是應(yīng)有之意。
用熱愛生活,珍惜時間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學生。
我們教育工作者,最終是教會學生成為一個會生活的人,悲觀厭世,消極避世不是健康的生活觀。為此,我們老師在物質(zhì)生活方面無論有多么清貧多么失意,都不要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信心——雖不富裕,但有高貴的靈魂。一個熱愛生活的老師,會懂得教會學生在日?,嵥樯钪?,提煉美好,攝入詩意。一個熱愛生活的老師,會用一顆熱氣騰騰的心,用一種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老師熱愛生活,養(yǎng)花種草,琴棋書畫,學生耳濡目染,也會成為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會活得精彩的人,會溫暖一群孩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知識的學習需要時間,中小學生正是學習的黃金時代,珍惜時間是極端重要的心理品質(zhì)。老師要教育學生珍惜時間,愛惜生命,把握好自己的青春歲月。老師自身呢,不能成為浪費生命浪費時間反面表率。老師珍惜時間,就是要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加強自身學習,不斷讓自己得到提高;老師珍惜時間,就是要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多為教育事業(yè)多為學生發(fā)展而嘔心瀝血。老師不僅要珍惜自己的時間,更要珍惜學生的時間,懂得學生時間的寶貴,這樣的行為,無須標榜,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了其可貴。
榜樣,有無窮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我們老師不僅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身體力行,用行動去詮釋自己會更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責任編輯/黎俢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