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慶
【摘要】學校文化不僅起到引領學校發(fā)展,起到文化立校的作用,而且會浸潤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包括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學校文化,感悟學校文化,并借助于合適的活動來弘揚學校文化,由此帶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校文化 數(shù)學教學 “慧·愛”
學校文化,是學校發(fā)展中形成的特殊文化,體現(xiàn)的是社會背景下以學校為地理環(huán)境圈,由全體師生在學校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精神、行為準則及其規(guī)章制度、物質設施等的一種整合和結晶。近幾年,很多學校紛紛走上文化立校、文化興校之路。學校文化已成為高品質學校打造過程中的高頻熱詞。很多學校提煉出一兩個核心理念,據(jù)此搭建完整的學校文化體系。學校文化儼然成為大部分學校精心包裝的華麗外衣。殊不知,學校文化的本質意義在于影響和制約學校內人的發(fā)展,其最高價值在于促進人的發(fā)展。
海門市天補小學,源自補天的地名,加上來自五湖四海的兩千多個外地生,形成了“慧·愛”的學校文化核心理念。在數(shù)學學科教學中,教師立足學校文化,以“慧”和“愛”為兩個文化支點,將文化核心理念在數(shù)學教學中落地生根,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上生成智慧,傳遞真愛,像樹根一樣作用于學校文化,讓學校文化之樹蓬勃生長。
一、尋求合適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個相對虛化的概念,不像知識一樣有形。例如,我校文化核心理念中的“慧”,雖然是一個名詞,但對小學生而言很難理解其內涵,到底什么是智慧?怎樣做才是智慧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找到合適的載體,借助于適切的素材,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接觸中感知,在感知中體會,在體會中生成。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筆者引導學生一起探索圓的特征,讓學生體會到圓周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處處相等,建立在學生動態(tài)建構圓的概念基礎之上。筆者將中國古代對于圓的描述“圓,一中同長也”介紹給學生,學生搖頭晃腦地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體會圓的特征,既強化了學科知識,又深化了對古人的敬仰。等到學習圓的周長時,筆者通過延伸閱讀讓學生去體會“周三徑一”的含義,去回顧古代勞動人民在研究圓的周長上的成就,學生對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認識。
加入了數(shù)學史的學習,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智慧的力量,學生被古代人民的智慧深深地震撼,他們對于智慧的理解,對于智慧的追求就上升了一個層次。從這個案例來看,數(shù)學課應該是傳承校園文化的主陣地,在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完全可以接納校園文化,感知校園文化,并被校園文化所吸引。
二、組織適當?shù)幕顒?,讓學生品味學校文化
讓學校文化深入學生的內心是學校教育追求的目標,當學校文化在學科教學中落地生根之后,學生對于學校文化的認同會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會強化學習的情感。著眼于這樣的目標,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組織適當?shù)幕顒觼碜寣W生感受學校文化中“慧”的價值,深刻品味傳承和運用智慧的重大意義。
例如,在教學“轉化的策略”時,筆者帶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學校要評選校愛心大使,六(3)班共10名候選人,現(xiàn)需要在班級內部淘汰8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可能?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通過列舉法來尋找可能的答案,交流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用數(shù)代表人物來列舉,降低列舉的繁雜程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而在深入交流之下,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用轉化的思路來看待這個問題,將淘汰8人變成推選兩人,問題就簡單得多,從這個例子中學生體會到轉化的價值。在隨后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轉化案例,學生想到了曹沖稱象的故事,由此體會到運用智慧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多快好省”。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不僅認識到轉化的策略對于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重要性,而且從轉化策略中感受到智慧無處不在,感受到智慧的無窮妙用,這對于學生深刻領會學校文化的內涵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注重課外的延伸,讓學生弘揚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浸潤了學生,在感受文化的厚重之后,教師要利用機會鼓勵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弘揚學校文化,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行動闡釋學校文化。我校的文化核心理念中,除了“慧”,還有“愛”,在數(shù)學教學中,“愛”可以傳承發(fā)揚,可以點亮學生的人生。
例如,在“小數(shù)的計算”教學之后,筆者以學校跳蚤市場為契機,引導學生自由組合成人數(shù)不等的小組參與跳蚤市場。然后,運用課堂上學習到的數(shù)學方法,通過計算,比一比哪個小組在跳蚤市場活動中的收獲大,哪個小組的人氣高。
興致勃勃的活動之后,筆者組織學生盤點每一小組在活動中的收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處理活動中賺得的錢,學生在小組交流之后拿出了初步的方案,要用這些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傳遞自己的愛心。于是在這樣的大方向引領之下,筆者請各小組進一步商討具體的方案,有的小組提出設立助學基金,用這些錢為學校生活困難的學生購買學習用品;有的小組提出可以將這些錢捐助給希望工程,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還有的小組提出可以發(fā)出倡議,聯(lián)絡更多的班級參與到這次活動中,讓大家一起貢獻愛心,將愛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交流之后,筆者提議班干部按照商定好的策略展開行動,讓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傳遞學校文化核心理念中的“愛”。
總之,良好的學校文化不僅可以浸潤學生的生命,還可以傳遞給學生良好的文化底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樣,學校文化建設的突破口應該在人,只有將學科教學作為主陣地,發(fā)揮每個人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校文化才能變華麗的外衣為本質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