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廣
在所有運動中,田徑是最基礎的一項,而在田徑中的短跑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對于短跑而言,是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速度力量的運動項目,是所有的田徑比賽中最刺激、最公平的一項運動。通過利用短跑能夠很好地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鍛煉小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而且,對于50米跑而言,也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基礎教學,是了解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重要方法。本文就研究提高小學生50米測試成績的策略,為相關(guān)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對于小學階段的50米跑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能夠明確目的,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獲得理想的50米測試成績。
1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不管是哪一種事情,都需要讓人們能夠具有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認真地進行學習。而且,因為對于田徑運動而言,自身具有枯燥、單一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訓練過程中運用多種方法,以此來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深入到其中。比如,利用追逐跑、帶球跑等等,還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法,更好的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過程中,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反應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和相關(guān)游戲,就能夠讓小學生對于短距離跑產(chǎn)生興趣,進而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當然,在開展相關(guān)游戲的時候,也需要能夠注意,要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利用比賽的方法,來讓學生能夠在這其中得到樂趣,養(yǎng)成積極鍛煉的習慣。通過相關(guān)方法來更好的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于短跑有所熱愛,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理想的50米測試成績。
2 提高學生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和柔韌性
針對50米短跑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能夠從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和柔韌性兩個方面來加以深入,進而來提高小學生的50米測試成績。第一,協(xié)調(diào)性。針對協(xié)調(diào)性,就可以通過小步跑,這種方法能夠讓小學生的膝、踝更加協(xié)調(diào),還能夠有效地提升肌肉群的拉伸能力。還可以通過高抬腿的方法,進而來增加大腿與身體之間的配合。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跳繩。通過跳繩的方法,就能夠讓學生的雙手雙腳擺動更加和諧,也就能夠為后續(xù)的50米跑提供幫助。第二,柔韌性。對于柔韌性而言,是要讓人們順利地完成各種動作。柔韌性的效果就直接影響小學生的跑步效果,在短跑中步長和頻率是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內(nèi)容。如果,小學生的柔韌性不足,那么即使在這其中具有很好的速度,也無法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因此,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自然壓腿的方法來更好的提升小學生關(guān)節(jié)的靈活性。還可以通過車輪跑的方法,以此來讓小學生的肌肉群能夠得到很好的拉伸。此外,還可以通過小步跑,這樣就能夠協(xié)調(diào)肌肉群,進而來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柔韌性。教師還能夠在這其中增加體操,利用體操的方法來更好的提升肌肉的拉伸能力,為了能夠取得理想的拉伸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利用器材來進行操作。
3 速度素質(zhì)的訓練
3.1 起跑反應訓練
因為50米的距離非常近,所以小學生的起跑反應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且,從日常的教學中也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起跑反應能力較差,導致最終的50米測試成績并不理想。那么,在訓練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對起跑姿勢的學習,多多練習起跑姿勢,有效地提升起跑水平。此外,還應該能夠集中注意力來開展訓練,針對起跑的動作加以反思。此外,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相關(guān)游戲,比如長江黃河,以此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針對不同姿勢的起跑,都應該讓小學生能夠有所了解,進而來提升小學生的反應能力。并且,教師還應該能夠重視小學生的爆發(fā)力,比如短距離沖刺等等,提高小學生肌肉群的爆發(fā),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提升小學生的起跑速度。在這其中,教師要讓學生注意,第一步邁出后,不應該有任何停頓的動作,要能夠充分地擺動雙臂,讓其配合雙腿。教師要能去強調(diào)起跑時候雙臂和雙腿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特別是在起動的時候,要能夠低頭,讓雙臂和雙腿配合好,這樣才能夠保證起跑的順利。
3.2 途中跑速度訓練
短跑成績與途中跑的速度有直接聯(lián)系,因此這樣就能夠看出途中跑的效果,就直接影響最終的成績。針對途中跑可以采取訓練速度耐力的方法。比如,反復沖刺,通過利用80%的速度來快速完成30米的訓練,在跑完休息2分鐘后,再次進行訓練,通過這樣的方法就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無氧代謝效果。還可以進行下坡跑,控制好下坡跑的坡地,要能夠在5°左右,進而來進行60米的加速跑,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很好地提升小學生的步幅。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原地快速高抬腿練習,每50秒為一組,連續(xù)進行3組,通過這樣的練習,就更好得提升大腿的耐力,提高小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此外,針對途中跑,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臺階跑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法就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大腿肌肉,進而來讓小學生在擺腿過程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進行途中跑過程中,需要能夠注意幾個方面。教師要能夠先讓小學生學會擺臂,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糾正小學生的擺臂方向和角度,并且還需要能夠讓小學生的擺臂放松。然后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利用前腳掌著地來進行慢跑,經(jīng)過逐漸慢跑后,在適當?shù)脑黾铀俣?。此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并不應該讓小學生進行過多地快速跑,也不應該過早地使用計時。在保證小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一定技巧后,然后再逐漸地提升小學生的速度。在途中跑過程中,教師應該能夠始終強調(diào)大步幅跑。
3.3 沖刺跑訓練
雖然50米屬于短距離,但是后端的沖刺也需要能夠準備好,針對小學生而言,最后一段的沖刺往往都是耐力無法跟上,進而影響速度。如果想要能夠在這其中始終保持長時間的高度跑,就需要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無氧代謝能力,也就是耐力。針對耐力可以將其分為一般或者是專項。針對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都可以通過一般耐力就先可以,比如持續(xù)性地進行有氧運動,以此來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4 力量速度訓練
在50米跑中力量也是直接影響最終測試成績的重要因素,只有力量能夠滿足要求,這樣才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跑步,提高小學生的步幅和步頻,以此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運動效果,獲得理想的運動成績。教師需要能夠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上身體情況,在訓練過程中,不應該采取靜力性的訓練,要以動力性訓練為其基礎,在日常教學中要能夠集合50米跑的特點來采取相應措施。比如,可以后蹬跑。在30米內(nèi)連續(xù)進行后蹬跑,以此來更好的提升小學生腿部的力量。還可以通過蛙跳的方法,這樣能夠很好地鍛煉小學生的下肢力量,進而就能夠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大腿擺動。此外,還可以讓小學生進行立臥撐,這種方法主要是提高小學生的手臂力量。
5 心理素質(zhì)練習
在保證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有所提升后,還應該能夠具備理想的心理素質(zhì),只有將所有因素有效結(jié)合,這樣才能夠取得理想的測試成績。從實際的教學中能夠了解到,一些小學生雖然在日常的訓練中有著很好的成績,但是在比賽中卻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水平,這就是因為小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較長,不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在比賽過程中出現(xiàn)緊張、技術(shù)動作變形等等問題。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該能夠積極的提升小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通過比賽的方法來增加小學生的抗壓能力。此外,還需要能夠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輔導,讓小學生在測試或者是平時訓練的時候,都能夠有一個平穩(wěn)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小學生的水平,取得理想的50米測試成績。
6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生50米短跑過程中,只有能夠從多個方面來加以分析和考慮,進而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并認真對小學生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夠在測試比賽中獲得理想的成績,進而來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保持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扎實的工作態(tài)度和高度責任心,以此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幫助。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qū)航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