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儀
摘要:孩子對社會的學習,對其自身品質、個性、能力的發(fā)展是通過勞動,而兒童勞動的載體就是游戲。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勞動游戲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教育,為孩子創(chuàng)造熱愛勞動的氣氛。
關鍵詞:幼兒;勞動;游戲;教育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137
不止兒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游戲,甚至說游戲興趣跟隨人一生。但最喜歡游戲并且久玩不膩的還是兒童。但是,幼兒玩游戲并不一定是一種單純的行為模式,事實上,“在兒童幼兒時期,特別是低年齡的階段,他們玩游戲的過程就是一種勞動行為。因此,在游戲中兒童產生的角色扮演換言之就是一種勞動扮演,幼兒在實施勞動過程中所體會的樂趣,不僅僅是初期勞動的樂趣,還可以激發(fā)其發(fā)現社會中的很多現象和微妙之處。
1、勞動游戲是兒童廣泛熱愛的游戲活動
眾所周知孩子的天性是愛玩游戲。不過,孩子不同時期所經歷的游戲過程也是有區(qū)別的。雖然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所至,但是真正的角色游戲產生于嬰兒后期至幼兒初期,隨之發(fā)展,便以角色游戲為主了。幼兒通過模仿扮演承認角色,從而滿足自己與成人共同生活的愿望。有這樣的一則實例體現:一歲零十一個月的晴晴觀察到媽媽在鍋里煮粥的行為后,跑去拿來一個自己常玩的小杯子放在地上,拿來自己玩沙子的小鏟子伸向杯底,并把小鏟子抬起又放下,最后還用鏟子敲敲杯子的邊緣,就像模仿媽媽在煮粥時抖倒勺子上的米粒的動作樣,整個運作過程完整而相似。家長及成人可以很清晰的判斷出,晴晴正在模仿媽媽煮粥,從細微之處觀察,她的模仿能力很強,并且,她也在實施勞動行為,她是通過游戲在實施勞動的方式。其實年幼的兒童從啟蒙時就熱愛勞動,這是幼兒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實際上早期幼兒潛意識里并無法理解勞動本身的含義,只是他們對家中發(fā)生在家長身上的所有行為感覺到好奇。經過一種行為過程后產生的結果,激發(fā)了他們的某種意識,比如媽媽在鍋里煮粥的活動引起晴晴的興趣,模仿是第一意識,而結果,不一會媽媽從鍋里盛大熱氣騰騰的米粥的這個結果,吸引晴晴也想做此嘗試。所以他們就通過游戲的形式勞動一番。慢慢的,隨著孩子自身的發(fā)展,他們的這種意識越發(fā)強烈,期待融入社會,期待實施一系列的行為活動過程,期待達到預期的結果。同樣,另一則實例體現出:我們小的時候都喜歡玩的一種游戲,俗稱過家家,在這個游戲的過程當中,幼兒都喜歡讓玩具當自己孩子,還給它起名字,喂它吃飯,哄它睡覺,帶它玩,生病了打針,還跟它說悄悄話,也不讓旁人吵它睡覺,顯然,孩子長一大了,為了滿足自己進入社會的欲望,在想盡辦法過一些“成人癮”。早期幼兒只是假想般模擬勞動外表動作,不能模擬真實內容。比如喂寶寶,只給“她”吃一口,哄睡覺,就把“她”放倒、“蓋被”、“拍胸”,他們不在乎內容,只是模擬外表動作。
又一則實例可充分體現:只有2歲的迪倫坐在沙發(fā)上非常認真的端著書看,這時候,家長走過來問他在做什么,他則很一本正經的放下手中的書,有些生氣的對貌似打擾他的媽媽說,我在看書呢。而事實是,他看的書是倒著的,他根本不知所云。她只是在模仿成人的樣子,看書是一個他所能模仿的行為過程,而實際上,他根本不知道看的是什么,或者看書,為的是什么。這種模仿產生的對象,對其心理的發(fā)展過程相關,幼兒模仿成年人的行為活動,是無法真正理解到的,這與他們的知識范圍和識別能力相關聯。只是表面現象上的刺激讓他們感覺好玩,或者實施這個行為像做做游戲一樣簡單有趣。就像上一個例子中所講述的,他們只是看到媽媽在鍋里煮東西,而且在不停的攪拌,然后這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他可以為之模仿的行為之一,最后,媽媽端上了熱騰騰的飯菜,至于這是為什么,又是如何產生的,與他們是無關的,也較少會引起他們的興趣。這就是在早期幼兒時段,由于其思維能力及各種其他能力都還很朦朧,因此,不具備分析處理的能力,更無法識別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只是單純的被表面現象所吸引,加之模仿,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可以為以后勞動教育奠定基礎。
在勞動游戲扮演中,幼兒的角色類型是經常變的,因為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差,沒有什么目的性和計劃性,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的模仿和扮演也只是表面的,淺薄的,幼稚的。
2、勞動游戲是幼兒成長的價值體現
幼兒在勞動游戲中的好奇,嘗試,鍛煉,甚至挫折都是對社會的適應和學習,在其模仿活動過程中,增強了孩子的價值體現,發(fā)掘其先天的才能,及后天良好人格的啟發(fā)。
(一)勞動游戲對于兒童心智,個性及品質發(fā)展有好處??梢栽鰪姾⒆拥膭邮謩幽X能力,手和腦是緊密相連的,手是腦的老師,所以孩子不能只用讀書的方式來發(fā)展智力和豐富自己的知識。游戲中的動手可以鍛煉大腦,智力得到發(fā)展。玩游戲中的角色遐想和對角色的遐想甚至對游戲場景的遐想,其實就是一種動腦。例如,用小棍當筷子,用小盒當蛋糕等。孩子的假想可以培樣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
(二)勞動游戲可以為孩子勞動精神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孩子的勞動性游戲其實也是一種勞動,是勞動的開始,如果拓展開去,就會成為一種勞動精神。例如孩子在扮演父母時,知道關心愛護孩子。在扮演醫(yī)生時會知道醫(yī)生的職能是看病。他們己經能夠掌握一些行為規(guī)則,可以加速幼兒融入社會。
(三)在勞動游戲的過程當中,可以對幼兒進行簡單的藝術教育。兒童參加游戲的過程中,可以有自己的表達和自主的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候可能來自先天的選擇和審美體現,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無論是環(huán)境或者所選擇的勞動游戲方式,都是相對自由的。兒童不會局限于某些邊邊框框,他們沒有了束縛,超越了日常經驗,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盡情的發(fā)揮自己的喜好,甚至更大程度上被放逐和得到最大空間的延伸,很容易創(chuàng)造出成人無法企及的藝術產物,或體現出一種純凈的美感。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街沙墟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