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方
摘 要:在法學界,很多人喜歡把民法法系的停止侵權和歐美國家的永久禁令拿來進行對比。這兩者確實在一些制度和功能上有相似之處,但是區(qū)別也很明顯,由于不同的國家在國情和國力上有本質區(qū)別,所以在立法上的法理基礎和概念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我們不能把德國作出的停止侵權的判決理解成美國頒發(fā)永久禁令,也不能將停止侵權和永久禁令看成是相同的東西,因為這會造成知識的混亂,也會在實踐上增加許多困難。
關鍵詞:知識產權;停止侵權;永久侵權;區(qū)別;美國法;德國法
在我國法學界,有觀點認為:我國的停止侵權責任等于英美法中的永久禁令。我國的專利法也有提出我國專利行政部門也可以做出停止專利侵權的永久禁令。在德國,法院也認為自己的“停止侵害請求權”等同于英美國家的“永久禁令”。從大方向來說,停止侵權和美英法提出的永久禁令并沒有什么差別,它包括臨時禁令和永久禁令。但是本文認為所謂的停止侵權和英美國家的永久禁令是不同的,雖然二者都是在經過審理判決后,給勝訴方的一種救助和保障,但是二者基于不同的基本國情和立法基礎,在本質上是有區(qū)別的。我們應該識別二者的不同以及相互借鑒和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一、什么是“停止侵權”和“永久禁令”
“停止侵權”通常是指我們所理解的一種禁令,往往禁止的是未來發(fā)生的一種不當?shù)那謾嘈袨椋@是有專利權的人提出訴訟的主要目的,也是專利審判的執(zhí)法重點。而美國法中的“永久禁令”是指在案件審理之后在判決中給予勝訴方的一種救濟,是在雙方當事人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斷后簽發(fā)的一種禁令【1】。
二、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
意大利專利管理公司SISVEL起訴我國海爾公司,說海爾公司的通信產品侵犯他們公司的專利權,德國杜爾賽多夫法院多次要求海爾停止上訴,但是,判決從未生效,海爾仍可以上訴,這是不是說明了法院已經提出了停止侵權的永久禁令了呢?但是,即使提出了也沒有得到執(zhí)行,所謂法院提出禁令的說法其實是誤導大眾【2】。在德國法中,默認判令停止侵權等于發(fā)出臨時或者永久的禁令。這和歐美國家的永久禁令基本一致。但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是,國家民法法系的判令停止侵權和英美法發(fā)出的“永久法令”是否一致呢,如果二者不同,那有著什么樣的差別。
三、停止侵權和永久禁令的相同點
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的法學界,大家都將停止侵權和永久禁令看做成是一回事,二者也確實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我國知識產權界也習慣將知識產權侵權的案件中判令的停止侵權看做永久禁令。二者在目的上是一致的,無論是民法法系中的停止侵害請求權還是英美法系中的永久禁令,都是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對勝訴者起到一定的救濟作用,也符合TRIPS協(xié)議上提出的要求。而且這兩者在實際效果上看也是類似的,德國的“停止侵害請求權”針對的是“已經確定的侵權行為”,其中包括已經發(fā)生并且持續(xù)進行的侵權以及判決后第二次的侵權。在美國,第二次犯侵權行為的人,只需要追加起訴就可以,不用重新起訴,而且必須執(zhí)行禁令【3】。其結果與民法法系中判令停止侵權的結果不謀而合,二者對侵權行為的強制限制效力都很強。
四、判令停止侵權和頒發(fā)永久禁令的區(qū)別
(一)停止侵權和永久禁令是不同體系下的不同法律概念
在德文中的判令“停止侵權”或者“停止侵害請求權”并不完全對應“永久禁令”,按照《歐盟知識產權執(zhí)法指令》的第11條的規(guī)定,官方英文版的標題是永久指令的意思,而德文版的標題是“法院的命令”,只代表法院做出停止侵害的指令,并沒有出現(xiàn)相關的法律概念。在德國法律中,“停止侵害請求權”奠定了判決和裁定的基礎,而不僅僅是進行判決,所以說二者不是完全相同的。另外,不管是中國的民法法系、德國的“停止侵害請求權”還是英美法的“永久禁令”,都有它獨特的地方,都是基于各國的國情和現(xiàn)狀提出的,而不是都用一個“禁令”就可以概括的,英語中找不到更貼切的詞語形容,所以統(tǒng)一被叫做“永久禁令”。
(二)二者在法理基礎上的區(qū)別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立法的法理基礎,以德國和美國為例,證明停止侵權和永久禁令在法理基礎上的不同。德國的判令停止侵權是從請求權基礎理論得來的。該理論提出當正當權利遭到不法侵害時,可以使用救濟性請求權,權利沒有實現(xiàn)的話,可以提出公訴獲得救濟。所以在德國,法院為了判決被告而行使“停止侵害請求權”時,也需要以執(zhí)行程序作為輔助。被告如果不履行,原告可以通過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而美國判斷給不給救濟的標準是對平衡的考量。在美國,最高法院明確提出專利權雖然是個人的財產權,但是對于侵權行為可以不明令禁止。禁令是“可以”給予,而不是“必須”給予,沒有絕對的禁令,更沒有強制的判決。所以,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德國從請求權出發(fā),對于知識產權侵害這種行為,法院幾乎是明令禁止的,強制性的制止侵權行為;而美國從平衡出發(fā),即使發(fā)現(xiàn)侵權,所頒發(fā)的“永久禁令”似乎也不是那么嚴格。
(三)停止侵權和永久禁令的法律效果也有不同之處
上文提到了停止侵權和永久禁令所產生的法律效果有著一定的相同之處,但是二者在這方面也存在著不同。一般情況下,禁令可以理解成需要立即執(zhí)行的,但是實際判決時卻不是這樣的。德國法中作出停止侵權的判決和執(zhí)行是分開的,所以德國法院做出的判決如果沒有生效,該判決是無法執(zhí)行的,而美國法中,永久禁令一旦發(fā)出,其判決是可以立即生效并執(zhí)行的,原告也不用提供擔保。二者在法律效果上的不同之處在于,德國法為當事人提供了一個要不要提告的選擇權利和緩沖時間,以便有更好的解決方案,而美國法就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各有好處。這證明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五、結論
社會發(fā)展飛快,我們都希望法律體系變得更加完善,各個國家之間應該有關于法律的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進步。本文通過對知識產權糾紛案的分析說明了判令停止侵權和頒發(fā)永久禁令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希望大家采納。
參考文獻:
【1】張偉君,武卓敏.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中判令停止侵權與頒發(fā)永久禁令的區(qū)別[J].電子知識產權,2019(01):77-83.
【2】田小軍,劉洋."侵權不停止"在知識產權案件中的適用問題[J].中國版權,2016(6).
【3】張玲,金松.美國專利侵權永久禁令制度及其啟示[J].知識產權,2012(11):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