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的跨學科讀寫融合是以語文學科為基礎,打破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界限,拓展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課程資源和有效途徑,能夠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鐚W科讀寫融合能夠改進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維,全面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本文將著重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跨學科讀寫融合的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3-0066-02
引 言
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各學科快速發(fā)展、交叉融合,對語文學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語文學科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語段的教學,教師應打破學科界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1]。語文學習教學勢必要與社會、科技、人文等多方面發(fā)展相融合,無論從學科的理念、適應教材的宏觀設計,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求來看,實現小學語文的跨學科讀寫融合都是有必要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
一、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2]。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與綜合性相融的學科,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涉及歷史、地理、藝術、數學、人文等多個領域,同時其他學科的學習也需要建立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由此可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夠在多門學科中體現。采用跨學科教育的思維來實施語文的讀寫融合,更有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及傳承、對藝術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新,更好地發(fā)展科學思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
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能夠幫助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思維,進而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通過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研究與實踐,語文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實現教師專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3]。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為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打開了一扇更新、更寬的大門,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引導下,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以語文學科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為基礎,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特色,開展讀寫融合訓練,最終將其內化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良好方法之一。
二、實施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的策略
實施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的關鍵在于通過跨學科,深度挖掘教材,找準讀寫訓練點,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為學生提供更寬廣的寫作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4]。教師應通過跨學科、多角度、多領域的學習、探索、研究、實踐,使教學內容更具開放性和借鑒性,使教學方法更具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學生思維更具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
(1)教師應運用藝術的審美鑒賞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提高其讀寫能力。教師應以語文學科為基礎,輔以音樂、美術、書法等學科,通過讀寫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開展綜合讀寫實踐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跨學科多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實驗、品讀、欣賞、積累、理解、感悟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使學生立于文本、品讀文本,實現樂于思考、善于表達的讀寫訓練目標。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嫻玲上奏著的名曲”,文中的“光和影”屬于視覺,“歌聲名曲”屬于聽覺。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音樂與美術圖片相結合,為學生播放音樂伴著湖中月光下開著荷花的視頻,讓學生置身如影如畫的情境,使其被美妙的音樂和美景打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此時,教師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讓學生進行讀寫訓練,便能在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時,提高其閱讀和寫作能力。
(2)運用數學的抽象性思維和概括性思維,拓展學生語文學習思路,提高學生讀寫的條理性與概括能力。讀寫訓練不僅需要字詞的積累,還要追求思維的調動。比如,學生經常使用的思維導圖、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寫作時的列提綱等,都需要借助數學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思維。教師可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思維,幫助學生厘清寫作思維、構建語文的知識結構,進而提出問題,品讀文本,體會作者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數學學科的演繹、歸納、概括等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作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與寫作思維。
例如,在教學說明文《鯨》一課時,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厘清文章的脈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調動學生思維,手腦并用,使學生變得充滿樂趣。
在高年級讀寫訓練中,教師如果能充分運用數學的邏輯思維、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將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品讀、善于思考、主動探究、拓展思路,進而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廣度及深度。比如,數學的邏輯思維可用于在閱讀過程中梳理文章的條理、找到適合的寫作順序等。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便能從難題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從而解決問題。開闊的數學思維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及分析能力,從而有效實現跨學科的讀寫結合。
(3)運用當地的人文景觀、社會生活及文化傳承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更多開放的學習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開創(chuàng)讀寫融合的新思路。這種全新的融合,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構建人文資源、特色文化與語文知識相融合的多元化、綜合性讀寫融合模式。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在熟悉的地方文化場景中積極參與實踐,從而熟練運用語言文字,產生創(chuàng)作的靈感。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自然人文風光時,教師可引領學生參觀當地具有朱子文化特色資源的朱子博物館,通過切身體會,提高學生的感受與領悟能力。教師引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實地創(chuàng)作,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使其創(chuàng)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這樣一來,學生在豐富多樣和鮮活的生活場景中實現了讀寫訓練,既加強了與社會生活、大自然的聯系,又培養(yǎng)了語文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跨學科讀寫融合以語文學科為基礎,能夠打破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壁壘,跨學科拓展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課程資源,通過對學科之間的高效融合的案例研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新型的讀寫融合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跨學科的讀寫融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劉忠強,鐘紹春,王春暉,等.基于跨學科教育理念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構建策略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8(03):44-50.
張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跨學科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9(15):40-42.
徐娜.小學語文教學跨學科整合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蔡靖航.語文的跨學科教學策略[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包曉榕(1979.12-),女,福建尤溪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