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美
【摘? ? 要】在新課程改革工作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教育相關部門越發(fā)重視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并倡導教師應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只有在高效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有所收獲。在本文中,筆者將淺議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借助多媒體在班上組織探究學習活動以及組織學生的朗讀活動等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新課改? 教學效率? 多媒體? 朗讀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46
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推進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參考,同時也為教學領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深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影響,教育相關部門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他們不僅要求教師要重視課本知識教學,還應該關注一堂課是否處于高效的狀態(tài),只有教師采用優(yōu)良的教學方式,才能為學生打造出高效的課堂,這樣才能體現(xiàn)新時代課堂教學的意義。在本文中,筆者將基于小學語文實際教學工作,給諸位教師介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教師應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
教學效率是衡量教師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性因素,一般情況下,課堂教學效率越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越理想,相反如若一堂課始終處于低效的狀態(tài),則很多學生都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有所獲,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時代的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尋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這樣才能促進教學工作取得較大的進步。
在小學階段,語文是學生必須重點學習的一門學科,只有學生學好語文,他們才能積累豐富的語言信息,這樣學生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他課程的內(nèi)容,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盡可能地使語文課堂處于高效的狀態(tài)。然而縱觀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很多班級的課堂教學效率都處于低效的狀態(tài),這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擔,使得教師并不能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主要體現(xiàn)便是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較低,很多學生并不能集中精力地參與語文學習,導致學生并不能有效地掌握教師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nèi)容,雖然部分學生也能緊跟教師的授課步伐并認真地學習,但他們卻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這也是教學效率低下的一種體現(xiàn)。要想保證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語文學習基礎,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意識,即教師應積極地提高教學效率。
雖然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合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師應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在新時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多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設備被廣泛地運用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教學領域也不例外,多媒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使教師能輕松且高效地執(zhí)行教學過程。
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應側重于教學字詞句等內(nèi)容,字詞句內(nèi)容歷來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內(nèi)容,只有學生扎實地掌握這部分內(nèi)容,他們才能更加高效地學習語文學科。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即教師完全參照課本,并要求學生基于課本學習字詞句等內(nèi)容,雖然這樣的方式的確能促進學生掌握相關內(nèi)容,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冗雜的內(nèi)容,如若教師完全參照課本進行教學,勢必會使得學生陷入繁難的環(huán)境中學習,長久下去,很多學生都會漸漸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應漸漸擯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借助于多媒體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
在多媒體的協(xié)助下,教師可以以播放課件的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字詞句的內(nèi)容,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更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簡化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系統(tǒng)且全面地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由此奠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師應在班上組織探究學習活動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中,教育相關部門要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即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這樣才能順應教育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依然不能轉變其教學觀念,這主要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教師依然習慣于主宰整個教學過程,即教師習慣于占據(jù)所有時間進行授課,當然筆者并不否認每一位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認真付出,但一味地講解相關內(nèi)容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形成依賴教師學習的壞習慣,導致學生難以提高其學習能力。教學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在班上組織探究學習活動,即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要主動探究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認識到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責任感,還能養(yǎng)成樂于思考以及自主解決學習問題的好習慣,這樣才能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只有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他們才能有效地內(nèi)化教師教學的內(nèi)容,最為關鍵的是,很多學生都能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以此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朗讀活動
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朗讀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獲取大量的語言信息,還能促進學生進一步提高其文學修養(yǎng),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朗讀活動。據(jù)筆者觀察,很多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在早讀課或是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朗讀,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nèi)狈首x的方法,導致這樣的朗讀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教師應給學生傳授朗讀的方法,使得學生依循相應的方法進行朗讀,這樣不僅能保證學生具有朗讀的興趣,還能提高朗讀的效率,使學生能在朗讀的過程中最大化地吸收語文知識。當然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增加朗讀的內(nèi)容,即學生不僅應該朗讀課文,還可以朗讀一些較為重要的語文知識點,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學習基礎,為了檢驗學生的朗讀效果,教師還應該定期針對相關課文和語文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提問,以便督促更多的學生高效地朗讀。
在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但教師應積極地探尋適合所教學生的方法,這樣才能體現(xiàn)教學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教師都應該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00(006):103-104.
[2]齊敏.李維佳.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28(00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