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要:物理學科與科學學科一脈相承,都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規(guī)律,了解科學知識,從理性客觀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但客觀不意味著枯燥和乏味,許多物理現(xiàn)象和知識就是在實踐中被發(fā)現(xiàn)和總結出來的,反過來,實驗也可以驗證這些理論的正確性和知識的實用性,所以教師要多開發(fā)有趣吸引人的實驗,幫助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開展討論和研究,將書本上由各種符號組成的物理知識變成眼前生動的物理現(xiàn)象,充分發(fā)揮趣味實驗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應用
一、引言
初中階段,各學科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升高中的壓力,分數(shù)似乎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刃,教師也迫于升學壓力弱化了課程中關于趣味性和生動性部分的考量,分數(shù)確實直接決定了學生人生的下一步走向,但過于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并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尤其是對于物理學科而言,過分割裂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很難對相似的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知識加以區(qū)分,更遑論熟練掌握和運用,所以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應該適當增加趣味實驗的部分,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參與進來,才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才可以為課堂添光添彩。
趣味物理實驗的重要意義影響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關于生命和宇宙的探索學科,它講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也講述了人與科學的關系,它既存在于風雨雷電中,也存在于柴米油鹽中,就是不應該被困在書本中,不應該被一行行文字和一個個符號代表,教師的口頭講述和黑板上的公式羅列無法展現(xiàn)的科學精神,是可以通過實驗展現(xiàn)的,生動有趣的物理實驗可以激發(fā)出學生對生活的探索精神,也可以在一次次實驗的修正和總結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實驗的準備和完成,觀察和記錄從來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參與者的共同協(xié)作,參與者在實驗的各個階段需要有共同的目標,一致的想法,操作的默契和及時的反饋,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相互詢問增進了解,在不斷磨合中培養(yǎng)默契值和對彼此的理解,在實驗失敗時直面原因,勇于承擔責任,這些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品質,良好的合作精神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社會生活都是有裨益的。
趣味物理實驗的開展原則
幫助學生自制簡單道具,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物理的魅力在于既宏觀又微觀,成百上千的儀器設備可以完成的實驗,幾元幾十元的小工具也可完成,并且所展示的神奇之處幾乎沒有差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制造簡單道具完成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及時修正道具,在準備和實驗的過程中充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物理“機械運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講解知識,使學生充分了解知識的原理和可被驗證的方式,然后請學生觀察下身邊有哪些小物品可以被用來做運動實驗,比如借用女同學的皮筋兒做成簡易的彈弓,用手表記錄將不同重量的物體彈射的時間,用刻度尺標記不同的彈射距離,試著用物理知識解釋不同的結果,并選取不同的物品進行下一輪實驗,學生在挑選可用物品和制作工具的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鍛煉各種能力。
(二)將實驗與生活緊密相連,體現(xiàn)物理知識的實用性
物理知識的概念、理論和規(guī)律本身就來自于生活,它最終的成果轉化也是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應用方面,如巧用物理知識贏得拔河比賽,利用物理知識完成家務,而成功的成果轉化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師在準備實驗時也要注意將物理知識,實驗形式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調動學生參與的踴躍性。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tài)變化”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的早餐是什么,自己用多長時間吃完早餐,期間早餐在溫度色澤等方面有無哪些變化,引出本堂物理課的內容,并請同學一起完成實驗:在飲水機中接一杯熱水,杯口覆蓋一面小鏡子,幾分鐘之后觀察水杯溫度的變化,看看鏡面上凝珠有多少,試著聯(lián)系冬季時自己帶著眼鏡走進溫暖的室內的情況,試著分析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用生活物品驗證物理知識。
(三)巧用多媒體,完成內容更豐富的實驗
小巧的教具方便實驗的開展和參與,但也存在自己的弊端:一些更復雜的物理原理知識用簡單的教具無法展示,或者即便被展示出來,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也并不理想,此時,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信息量大,交互體驗感好的優(yōu)勢完成更豐富的實驗,完善知識的展現(xiàn)形式,將小實驗與大實驗相結合,向學生綜合展示理論知識的可被探知性。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物理“壓強”的時候,教師雖然可以用簡單的教具,如壓強表來展示不同流速下水產生的壓強的變化,但是學生的體驗感被削弱,沒有辦法將數(shù)值與自身感受相掛鉤,這個時候用多媒體交互一體機來完成實驗就是很好的選擇,教師可以模擬出學生置身在不同河流、不同大氣環(huán)境下的情景,請學生參與進來,并不斷更改數(shù)值,同學試著給出結論,教師結合不同學生的體驗和結論予以總結,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結語
綜上所述,物理學科的學習不應該拘泥于已有知識的傳授層面,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實驗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實驗方式相結合相繼開展的方式,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場景緊密相連,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會觀察和思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yǎng)科學探索精神,積極學習,努力提高,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生. 趣味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 好家長, 2019, 000(067):P.191-191.
[2]蔡夢婕. 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的有效運用[J].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 2020(20).
[3]毛麗. 趣味課堂 樂在物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趣味性的方法[J]. 考試周刊, 2019(57).
石嘴山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