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種味道來形容阿木仔,你覺得是什么味道?聽到這個問題,木仔脫口而出:“咸咸的味道?!闭f完他自己笑了,說是開玩笑的,而事實上這么回答也沒錯呀!木仔是汕頭人,把潮汕地區(qū)的咸梅加入到糖水當中,的確是咸咸的味道嘛。
提起潮汕小吃,蘇州的年輕人幾乎無人不曉阿木仔糖水鋪,從最初的剪金橋巷,到后來的金門路,再到現在的養(yǎng)育巷,隨著店鋪面積的逐步擴大以及菜品的日漸豐富,阿木仔在短短幾年內,從1.0版本成長到了3.0版本,這是最初的木仔沒有料到的。很多人覺得他不像開飯店的,黃頭發(fā)、刺青,但他覺得生活就是融合,嘗試新的東西,才有機會碰撞出新的嘗試,從糖水鋪到餐廳,其實就是種嘗試。
1萬塊錢,在蘇州古城小巷開糖水鋪子
木仔對生活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和堅持,開心會引導他去做一些事情。曾經的夢想是做一個記者,離家遠一點,“大家都往廣州、深圳跑,我不想往里面擠,所以來了蘇州,在一家自媒體公司做美食編輯,接觸過一家餐飲店想去潮汕找廚師,我介紹了當地的一家飯店,沒想到陰差陽錯,他們竟把我媽媽帶來了蘇州。”
據了解,木仔的媽媽在汕頭是做餐飲的,她把潮汕鹵味帶來了蘇州。彼時木仔又因工作不順,索性跟著媽媽學起了鹵味,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廚房。怎料合伙人不靠譜,經營不善,賺不到錢,心灰意冷之下,木仔離開蘇州,去了廈門,在當地幫朋友開鹵鵝店。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發(fā)現周圍都是游客,一切都很假,突然一瞬間很想念蘇州,所以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懷揣著攢到的兩三萬塊錢,“殺”回蘇州。剪金橋巷租了一間小店面,一個月一千塊房租,開始賣糖水,他直言自己喜歡交朋友,想開家小店,因為起步成本低,所以選擇糖水鋪?!拔倚r候喜歡把咸梅子浸在水里喝,所以把潮汕當地的咸梅加入糖水,喝起來甜甜咸咸,挺奇特的味道?!?/p>
剛開始一碗糖水賣6塊錢,撐了一個多月,基本上都是朋友來捧場。木仔意識到光做糖水肯定不行,慢慢開始做點炒面和潮汕小吃,搭配糖水。收入從一天一兩百、兩三百,到后面能做到兩三千。開了四個月,人氣越來越旺,媽媽過來幫忙了。一時間,好多慕名找上來的人,都在傳蘇州古城的傳統(tǒng)巷子里,有這么一家很棒的店,每天晚上,客人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辦讀書會,什么樣的都有。木仔很喜歡這樣的氛圍,只是小店一直申請不到營業(yè)執(zhí)照,他很怕突然有一天店不能再開,于是找了朋友在金門路合伙開了阿木仔2.0。
不按常規(guī)出牌,在潮汕基礎上做創(chuàng)新
雖然糖水從過去的十幾款,縮少到六款,但菜單上卻多了很多“硬菜”,手撕雞、鹵鵝、潮汕海鮮、蠔烙、炒粿條、腸粉、魚餅湯……陳曉卿說過,美食總是有鄉(xiāng)愁的,它們身上總烙印著非常鮮明的地域標志。所以阿木仔可以代表潮汕菜嗎?木仔直言這些并不算是傳統(tǒng)潮汕菜,但都是媽媽擅長的菜,而且針對年輕人的口味,在潮汕的基礎上,做了創(chuàng)新融合。有食客說“這家潮汕餐廳吃起來不是很正宗”“為什么潮汕菜里沒有沙茶”,木仔認為沒必要一定得規(guī)規(guī)矩矩,做好吃的食物,讓來吃的人印象深刻就足夠了。至于沒有沙茶,只是因為自己不愛吃。
“我老爸會在潮汕當地菜市場買食材寄過來,香料、醬油、魚露、淀粉,我們也會不定期推出新的東西,比如咸梅蒸魚‘黑暗料理’,也會增加潮汕傳統(tǒng)菜,再研發(fā)點糖水,比如咸梅甘露?!?/p>
媽媽喜歡做菜,木仔有空就跟著學。一天鹵三十只手撕雞,抓一把洋蔥和香菜,舀一勺雞湯,老師傅做菜全憑十幾年的經驗,堅持食材新鮮和獨家烹飪方式。在木仔看來,好吃才是王道,太花里胡哨未必代表好吃。
借鑒學習,在喜歡的文化中汲取靈感
早上8點鐘買菜備貨,11點準備午市,下午2點休息,收拾完2點半,4點半開始晚市,7點半打烊,每周一店休,日復一日。現在阿木仔擴展為3.0了,事業(yè)越來越有起色,但木仔卻無比懷念過去那段時光,他坦言一開始也想過搞加盟,但一想到做成模式去賺錢會很累,“趁現在還年輕,多做點有意思的事情,每天去認識有意思的人?!彼苄蕾p認真鉆研的人,相較于美食匠人,生活匠人或許對他來說更為貼切。
木仔只有初中文憑,英文不好,看到數字害怕,但這并不影響他為了這份美食事業(yè)而去堅持不懈地實踐學習。他把阿木仔當成是家庭大排檔,從未想過起初為了養(yǎng)家糊口開的小店,竟會有一天被人模仿,“剛開始我的確很氣,覺得抄襲挺沒勁的,喜歡可以交流學習嘛,照抄特沒意思?!?/p>
木仔表示自己很喜歡刺青、音樂和電影,這些美好的事物往往能滿足個人創(chuàng)作欲望,他會從自己喜歡的文化中汲取靈感,運用到制作美食或者店鋪布置中。比如他很喜歡五條人樂隊,店里的氛圍就會營造出充斥著“五條人式”的生活氣息,對他而言,這就算是一種借鑒學習,但絕不是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