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潤 田蜜
怎樣讓高中思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真心喜愛、真正融入?新課標倡導的議題式教學,成為高中思政課教學的新范式。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fā),通過對議題的引入、情境和問題的創(chuàng)設,組織學生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在開放性、民主性、趣味性的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當下的議題式教學實踐中,筆者對《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這一課(以下簡稱“這一課”)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在收獲感悟的同時,也多了一份思考。
設置精準議題,讓課堂有方向
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統(tǒng)領。新課標提出“議題,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xiàn)教學重點、針對學習難點”。議題的設置是議題式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精準的議題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因此設置精準的議題,應該從學情出發(fā),緊扣教學目標,抓住重點難點,結合社會生活和社會熱點來設計。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以社會熱點事件“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為例,基于教學重難點和學生預習時的反饋,設置了一個中心議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職權?”這個中心議題呈現(xiàn)了課程的主題,抓住了課程的主要矛盾。中心議題具有較強的統(tǒng)攝性和相對復雜性,要想將中心議題議清、議透、議深,筆者將中心議題分解為兩個子議題:“會議議程如何體現(xiàn)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全國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職權的?”子議題既是對中心議題的逐層展開,也是對學習內(nèi)容的分步呈現(xiàn),使中心議題更加具體化,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第一個子議題主要探究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職權以及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使學生感受并認同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第二個子議題主要探究人大代表產(chǎn)生過程、履職方式(職權),讓學生感受到全國人大代表的為民情懷。
議題的精準設置,為課堂教學操作指明方向,引領課堂任務和活動,突出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樣的課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創(chuàng)設優(yōu)質情境,讓課堂有活力
情境是議題式教學的載體。情境的創(chuàng)設關乎議題價值的有效實現(xiàn)和教學流程的順利推進,只有創(chuàng)設源于真實社會生活、貼切學生、簡約精練的優(yōu)質情境,才能使學生入“境”生情,在問題討論中充滿激情與活力。有了優(yōu)質的情境還需要有序列化的驅動性問題與之搭配,在根據(jù)情境設置序列化驅動性問題時,要具有層次性、可探究性、難度適中,以調動學生整體的積極性,學生逐漸掌握課程知識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熱點事件創(chuàng)設了兩個情境。情境一:“共品盛會碩果”,展示的是“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十項議程”。然后,筆者設置兩個小組探究問題:①分析材料中所涉及國家機關的性質,并說明它們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②在此次議程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了哪些職權?情境二:“走進人大代表”,介紹了恩施州“80后”宋慶禮帶領村民脫貧,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崗位上履職盡責的事跡等。筆者同樣設置了兩個小組探究問題:①全國人大代表宋慶禮行使了哪些職權?②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應如何盡責履職、開展工作?學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社會熱點和身邊發(fā)生的事,學習興趣高,他們積極思考,勇于表達,感覺到自己是這節(jié)課的主人。
將教材的知識點融入社會熱點、貼近學生生活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激情。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與反應適當進行點撥,由淺入深層層突破情境設問,思政課堂的活力得到充分彰顯。
開展課堂活動,讓課堂有魅力
活動是議題式教學的路徑。思政課作為活動型課程,其活動既包括學生課內(nèi)的活動,也指向課外實踐活動,但重心還是在課堂上。思政課課堂活動方式具有多樣性,主要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觀點辨析、角色模擬等,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優(yōu)化活動組合,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讓活動有吸引力。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置“合作探究活動”和“角色模擬活動”兩個板塊。在情境一和情境二兩個小組探究活動中的成果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某一組“主講人”先發(fā)言,其他組員補充完善。在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展示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分享觀點、博采眾長、質疑互補中得到共同進步,在活動中有獲得感?!敖巧M活動”是“模擬人大代表撰寫議案”,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學生如臨其境體味真實生活,從所扮演角色角度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在體驗中既活化了知識,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又提高了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各項活動中,學生通過書面表達、語言敘述、上臺展示、質疑點評等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交流、評價等,特別是角色模擬活動,具體、直觀、有趣,把學生吸引到模擬情境當中,在愉快的氛圍中達成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彰顯活動型課程的魅力。
發(fā)揮評價功能,讓課堂有動力
評價是議題式教學成功實施的重要保障。評價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學生彼此間的評價,某一小組學生在討論之后表達觀點時,教師引導學生耐心傾聽,鼓勵其他小組對其觀點進行質疑和評價;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通過語言、情感以及恰當?shù)慕虒W方式評價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知識掌握程度。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以激勵為主。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符合答案后,筆者用簡短、恰當?shù)拇朕o,熱情地給予褒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對回答不盡完善的學生,筆者更多的是給予鼓勵。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采用課堂評價表以加分的形式記錄學生課堂表現(xiàn),課程結束時公布小組和學生的得分情況,激勵學生形成良性的競爭,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雖然議題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但是只要我們大膽去探索與嘗試,不斷地進行反思與總結,在議題式教學中就會越來越從容和淡定,學生也會“議”得越來越熱烈而精彩,整個課堂煥發(fā)出別樣的活力與精彩。
責任編輯/黎俢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