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
摘要:數學這一學科又被稱為“思維的體操”,從數學學科特點來說,在教學中激活、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是擺在一線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采用多種方案,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數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指導策略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數學思維能力指是否可以針對復雜的問題進行具體化處理,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重點研究,有效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不斷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帶動創(chuàng)新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當前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并且小學生的基礎不同,其知識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這就導致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比較大。比如,有些學生對于新學習的內容能夠較快地掌握,并且運用的也會比較靈活,有些學生掌握知識點速度比較慢,運用的時候也比較死板。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發(fā)散思維,給學生更好地學習奠定基礎。數學本身便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的科目,小學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相關的知識才能夠學好數學,小學生年齡較小,所處的階段也是從感性思維逐步過渡到理性思維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也必須認識到數學思維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新。我們都必須認識到小學生年齡較小,但是其學習能力也比較強,新知識的接受和掌握速度也比較快,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能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非常重要。
二、小學數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指導策略
(一)因材施教,開發(fā)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就當前的發(fā)展形勢來看,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采取的方式往往比較單一,提出的問題也只是針對課本上的問題進行提問,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遠遠不夠,進而難以達到預期的練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從而有效開發(fā)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對于比較困難的問題教師應耐心為學生講解,通過思維引導幫助學生獨立發(fā)現問題;與此同時,應通過已經學過的知識對問題進行推理,更好地完成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還可以增強其邏輯思維能力與分析推理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借助數形結合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數形結合思想屬于一種有效的數學思維,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谛W數學的學科特點,針對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借助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將抽象性、復雜性的數學知識進行轉化,使其變成更加具體、形象的數學圖形,引導學生在直觀的感知下,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同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真正實現了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可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數學圖形,借助畫線段的方式表示行程問題和差倍問題,或者引導學生親自繪制教具,借助數學圖形,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將無形的數學知識變得有形。如此一來,學生可借助數學圖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語言訓練,促進思維發(fā)展
只有不斷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才能獲得有效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生智力正處于發(fā)育階段,其思維發(fā)展也會受到日常活動的影響,其中,語言表達是影響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有相關研究顯示,好動、話多的孩子,通常會比同齡人的思維要靈活。傳達思維方式的主要工具之一就是語言,既是在復述思維過程,又是在反思思維過程,并能進行及時糾正。因此,我們應該盡早發(fā)現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及時糾正。鑒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貫穿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要適當安排一些語言表達訓練活動,通過訓練學生對解題思路的語言表達,從而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巧妙聯系生活,擴展思維寬度
數學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尤其是部分理論知識是通過探索、分析實際生活后得出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適當加入生活素材,一方面是將數學理論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生活案例理解知識、思考問題;另一方面則是鍛煉與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應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不能僅停留在一個點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拓展自身的思維寬度,從多個角度和多個方面思考問題,這樣可以大大提升思維水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發(fā)現其他的解題方式。例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可以利用真實的例子,通過分蛋糕來講解這部分知識,比如:一共有7位小朋友,教師一共做了19塊蛋糕,在拿過來的時候不小心掉到地上2塊,教師就又買了3塊放到里面,問現在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到幾塊蛋糕?這是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的問題,讓學生親自到生活中去體驗,然后解答這個問題,更加有利于深化小學生的思維深度,將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
結束語
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實現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數學思維培養(yǎng)的經驗,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措施,在教授數學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石志強.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101.
[2]范進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20(A4):61-62.
[3]張露琦.小學數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指導策略[J].考試周刊,2020(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