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婕
摘要:音樂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人們通過音樂抒發(fā)喜悅、悲憤、苦惱等等,通過音樂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作品中去體驗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生活。通過音樂課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教育
前言:學習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審美。小學音樂的開設能夠教會學生學會審美,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體會到審美的重要性。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審美,激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小學音樂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體會到審美的樂趣,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適當?shù)恼{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充分發(fā)揮音樂課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
一、小學音樂教學現(xiàn)狀
1.課程得不到重視
在小學教學中,一直以來都是語數(shù)英占據(jù)重要地位。而許多學校由于想提高自己學校的升學率,也會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文化課上,這也就導致音體美等課程的課時被大大的縮短了。在小升初的考試中,音樂成績不會被計入到學生的總成績中,這也使得一部分教師、學生或者是家長對音樂這門課不重視。甚至有的家長認為音樂課是沒必要的,一心只想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
2.學生消極對待
許多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用來娛樂的,沒有認識到音樂課的重要性,對音樂課會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因為在音樂課上,學生和教師都會覺得十分放松,而且音樂課課后是不會留有作業(yè)的,加之語數(shù)英課程的壓力,會讓學生覺得音樂課就是用來娛樂和放松的,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對音樂課并不重視,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或者是做其他科的作業(yè)。學生的上課態(tài)度會對教師的教課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許多教師漸漸的也會覺得音樂課可有可無,從而不再認真對待,導致一種惡性循環(huán)。
3.忽視音樂課的音樂性
許多教師為了響應教育局的號召,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將自己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創(chuàng)新上,對創(chuàng)新產生了誤解,想方設法的為課程加入新的元素,但是沒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結果適得其反。
比如,有些教師為了進行創(chuàng)新,選擇改編歌曲,但是由于沒有專業(yè)的訓練,許多歌曲被改編后會變得不對調,使得音樂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雖然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但是創(chuàng)新也要適度,不可過度創(chuàng)新。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策略研究
1.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
音樂是一門十分具有藝術氣息的課程,它其中蘊含的情感是十分細膩的,因此能夠正確領會其中的情感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將學生的審美情感激發(fā)出來,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發(fā)揮音樂教學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臑閷W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展示音樂之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關于“春天”的音樂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春天是什么?”“哪些東西可以代表春天呢?”通過問問題的形式來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再給學生播放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表演視頻,讓學生走進春天,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平時忽視的美麗。對于年級比較高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鼓勵學會積極展現(xiàn)自己,比如唱歌、演奏等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學會去發(fā)現(xiàn)美,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
2.挖掘美的內涵
每一種音樂都有不同的特性,音樂家們通過音樂語言傳遞著各種各樣的情感,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時要帶領學生充分挖掘音樂背后的深厚內涵,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能夠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除此之外,音樂教師對于音樂作品應該產生自己的見解,并主動地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情感,從而帶動學生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學。
比如在學習《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解阿炳的經歷的方式來讓學生對這首曲子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讓學生結合阿炳的時代背景來傾聽這首歌曲,這樣就能夠更好的觸動學生,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饑寒交迫下的人們的情感狀態(tài)。
3.體驗美的情感
音樂美有非常多的藝術形象,許多藝術形象的產生都來源于大家對音樂的體會,比如音色、節(jié)奏等,它們的婉轉悠揚、抑揚頓挫都能夠對學生的各個器官產生沖擊,讓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
比如在學習《送別》時,教師就可以先組織學生舉辦一次朗誦比賽,讓學生來抒發(fā)自己對于親人、友人、抑或是寵物的思念之情,然后再引入本節(jié)課,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程中,與作品產生強烈的共鳴,讓學生體會到音樂作品中的離別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總結
人們喜歡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小學開展音樂課程就是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情感,通過感受音樂來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時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帶領學生挖掘美,體驗美,讓學生與音樂作品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謝菲.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策略探析[J].新課程,2020,(35):226.
[2]陳金芳.讓心靈與美共棲——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5,(08):49.
[3]張平坪,高亮,楊芳,葉偉玲,袁丹虹.素質教育下中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策略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