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干部群體面臨著更為復雜和艱巨的挑戰(zhàn),黨和國家對干部的終身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內驅力作為學習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終身學習背景下意義重大,如何提升干部學習者在培訓學習中的內驅力成為非學歷繼續(xù)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結合心理學中的自我決定理論,分析并闡述了學習活動中內驅力作用的過程,就干部培訓中學習內驅力的培養(yǎng)途徑做了探索和分析。學習者只有在自主需求、勝任需求、歸屬需求三個方面都得以滿足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激勵內驅力作用的發(fā)揮,從而促使學習由內而外走向自主的具有探究能力的深度學習方式。
關鍵詞:終身學習;內驅力;干部培訓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5-0020-03
干部隊伍建設是實現(xiàn)國家改革發(fā)展的基本保障,干部培養(yǎng)是我國長期以來的重要任務,是一項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戰(zhàn)略性舉措,對黨和國家的事業(yè)發(fā)展意義重大。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干部教育的重視,干部培訓規(guī)模與培訓質量均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但也存在培訓實效不高、欠缺深入學習等現(xiàn)實問題。如何提高干部在培訓學習中的效果,促進干部素養(yǎng)高質量發(fā)展,一直是培訓關注的焦點,以往的研究中更多關注培訓課程的研究、內容的優(yōu)化,對于干部個體學習內驅力問題談及得比較少。本文通過對當前干部學習內驅力的分析,結合成人學習特點,分析內驅力對于推動干部學習的重要作用,并對內驅力的培育途徑做了分析。
一、干部培訓學習內驅力不足的表現(xiàn)及成因分析
(一)干部培訓學習內驅力不足的表現(xiàn)
被動參與學習。干部培訓中通常以組織需求為主,參訓干部多為被動參與、配合式完成。因此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上的干部學習群體的潛在學習需求與實際學習內容錯位的情況,在課程內容的匹配上存在一定偏差,導致學習者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內在的學習熱情沒有被激發(fā)出來。
創(chuàng)造力不足,知識的遷移與轉化能力弱。通常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中,干部對學習內容會有認同感,會有認知被啟發(fā)、視野變開闊的感受,但回到工作中,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問題時,仍然習慣于依靠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去思考問題,無法進行新知識的遷移和轉化,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創(chuàng)造性工作思路和方法欠缺,在復雜問題面前缺乏鉆研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無法進行連續(xù)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
對事物缺乏持久性的探究動力。部分學習者期待通過某次專題學習或培訓就能解決問題,化解自身工作中的困局,習慣于生搬硬套的智識嫁接方式,對學習內容的認識過于表面,期待直接答案;習慣于淺表層次的碎片化學習,滿足于完成而忽略質量。
(二)干部培訓學習內驅力不足的原因
以上情形,從組織者角度來看,是干部培訓課程體系中的不完善所致,可追溯的影響因素眾多。從學習個體本身來看,學習者有過度依賴外在力量,依賴通過培訓學習給出直接答案的傾向。在終身學習的大背景下,盡管學習形式呈現(xiàn)出多樣化、便捷化的趨勢,但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事實上并未達到預期的強度。成人學習偏重應用性,以問題為中心,喜歡掌控學習過程,成人的學習驅動力更多的源自內心的學習欲望、需求及個人的價值觀[1]。在繁忙的工作中,學習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較強的內在驅動力,很難獲得實質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不僅影響到個人職業(yè)發(fā)展,也會給組織的效能帶來負面影響。綜合以上情況,干部學習的個體內在驅動力還不夠強,利用創(chuàng)造力解決問題、高效的溝通與合作、系統(tǒng)化深入思考問題等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沒有在培訓學習的過程中被激發(fā)出來,干部學習的內驅力亟待提升。
二、內驅力的概念及作用過程
(一)內驅力概念
社會心理學界知名的學者愛德華·L. 德西(Edward L.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在“自我決定論”理論中指出,內在動機驅使下的行為,是人們愿意做出這種行為,而不是為了獲得獎勵,或是為了避免懲罰[2]。內在動機即內驅力,內驅力充足的情況下,學習者更專注于自身內在的努力,學習行為本身即可帶來激勵和滿足感。
(二)內驅力作用過程
內驅力的啟動,是一個人從內而外進行創(chuàng)造的過程。每一位學習者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認知和經驗進入新的學習的,這些認知和經驗有的清晰,有的是潛藏的、不明確的、未經確認的。當匹配度強的學習內容進入時,新內容會與個體已有認知和經驗產生鏈接與碰撞,帶來啟發(fā)并引發(fā)反思,反思是內驅力作用發(fā)揮的關鍵,反思通過對外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處理,將外在新習得的內容整合納入內在認知構架;隨后進入行為改變階段,將整合后的內容在實踐中檢驗、獲得正向反饋、形成新的體悟,最終回到自身構建的知識體系驗證,形成新的認知和經驗,達成一個完整的內驅力作用過程。
在終身學習背景下,自主學習決定著個體職業(yè)發(fā)展的質量,在內驅力推動下的學習,可促使干部學習者主動構建個體知識體系,挖掘知識點背后的關聯(lián)性和內在規(guī)律性,嘗試多主題、多維層面和多情境的融通,利用各種因素變被動學習到主動吸納有價值的內容,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探索、選擇、加工和處理,在實踐中檢驗,經由“獨立思考分析—外在行為改變—內在認知升級”的過程循環(huán)下去,不斷強大和完善自己的智識體系,獲得高思維水平的發(fā)展。
三、干部內驅力培育途徑分析
根據(jù)內在動機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需求、勝任需求、歸屬需求。滿足這些需求[2],才能持續(xù)而充分地激發(fā)人的內在動機,使其投入某件事情之中,擁有最好的體驗和表現(xiàn)[3]。結合干部培訓過程,內驅力培養(yǎng)的途徑如下:
(一)提供選擇,滿足個體的自主需求
自主需求在培養(yǎng)內在動機的三要素中是最重要的,實踐表明,給予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知情權、建議權,對學習內容的共同設計和參與感能極大地提高對過程的控制感和學習的主動性。有數(shù)百項研究發(fā)現(xiàn),對未知的任務進行解釋,并在執(zhí)行過程中盡可能多地給個人提供選擇自由,能收獲比獎勵或懲罰更強烈的動力[4]。個體自主需求被滿足的情況下,學習者個人更容易采取主動而積極的態(tài)度去學習,主動選擇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更容易帶來對自身的掌控感和內在的滿足感。因此,干部學習需求狀況仍需強化頂層的設計,深入調研崗位職責和自主成長需求,由干部教育管理部門、培訓組織方、學習者個體共同參與完成,分層分類、科學系統(tǒng)決策培訓內容,既要體現(xiàn)共性要求,又要尊重個性特色。在培訓體系的設計中需要探索建立自主感的相關維度,給予學習者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鼓勵學習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領域和表達方式等,為學習者充分提供選項。
(二)建立基于勝任需求的培訓方式
勝任力是個體能把事情處理好的一種感覺,是一種內在的認可和激勵,學習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收獲新知,也是深入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成人學習多依賴于經驗,經驗本身是相對隱藏化的知識,才能需要結合實踐才能進一步觸發(fā)學習者的勝任感。因此,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要與學習者的已有經驗鏈接,形成培訓期待:一是給予拓展性的實踐活動,允許實踐性學習內容和具有啟發(fā)力的內容進入,充分調動個體的經驗和興趣。二是重視和促進培訓成果的轉化應用,學習轉化需提前規(guī)劃和設計,將目標細化,促使學習內容逐步延伸到課堂外的工作與生活中。例如,在基層社區(qū)工作者的培訓中,基層人員具有豐富的一線經驗,在各自的工作領域均有相對固定的處理問題的思路。在這種情形下,在培訓中采用傳統(tǒng)的講座模式對內驅力的激勵就會比較弱,課程中加入情境教學和分享討論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就更容易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培訓內容經由“教師講述—情境體驗—分享交流”,學員也更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做到內驅力的自然觸發(fā),通過分享與交流的方式,建立起良好的勝任感受,在這個過程中重建對自身能力的認識,促進干部學習者實現(xiàn)知識的轉換和遷移,更好地輔助思考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三)滿足歸屬需求
干部學習內驅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外在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助支持,群體之間的學習、共享、反思對提高個體學習者的體驗和學習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根據(jù)不同的人群創(chuàng)設匹配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集體學習與他人共同參與知識建構、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進行能動性的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應通過課堂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給予學習者更多信號,讓其體會到班級、同學的存在感,從而滿足其對歸屬感的需求[5]。集體學習和個體學習的有機結合,學習共同體之間共同探索和分析,進行思維過程的互相啟發(fā),可幫助檢視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克服學習中的不確定性,能夠更好地彌補自身的不足,重構自身智識體系。
參考文獻:
[1] 樓潔,劉紅燕. 應用動機理論提升SPOC學習效果的原理與策略[J].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2):75.
[2] 愛德華·德西,理查德·弗拉斯特. 內在動機[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20:8.
[3] 王敏. 學習動機理論下的成人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J]. 中國成人教育,2018(24):11-13.
[4] 郭衎,曹一鳴. 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影響的深度解析——基于大規(guī)模學生調查的實證研究[J]. 教育科學研究,2019 (03):62-67.
[5] 王小素,范立昱. 拓展性學習:成人學習研究的新視角[J].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4):50-54.
(薦稿人:周丹,北京市朝陽區(qū)職工大學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