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麗
摘要:作文教學不僅是文本組織技巧的訓練,更是有針對性的交流和溝通過程,是內(nèi)心情志和外在文本寫作技巧的有機統(tǒng)一,要讓同學們真正有情而作有感而作,就需要教師充分考察學生的寫作進度和寫作認知,以班級為單位,通過師生互動和合作促進”真情作文“班本課程的開發(fā)。
關鍵詞:初中;作文;班本課程;情感與溝通
案例背景:班本課程是班級文化建設以及教育體制改革中更具時代性、先進行的內(nèi)容,與傳統(tǒng)教育以考試為綱、全校吃“大鍋飯”的教育模式相比,將教育自由更多下放到班級這一基本單位,顯然更加切合“以生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就初中作文教學而言,作文教學本質(zhì)是作者、讀者、文本、世界的交互,是心靈層次的溝通協(xié)調(diào),班本課程實踐更是教師和學生日常的協(xié)調(diào)互動和經(jīng)驗積累過程。
案例描述:
案例1:
在正式的寫作案例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往往都會給同學們進行寫作知識的基本導入教學。初中的學生經(jīng)過小學多年的學習積累,連詞造句等基本能力都已經(jīng)具備,教師的導入知識教學,一是要幫助同學們回顧基礎,一來還要重視更高階的知識傳授。我們以《暑假紀事》為例,讓同學們以小學慣用的日記體或敘事體講述暑假印象深刻的事件,在課堂一開始進行展示,給新入學的同學們展現(xiàn)自我、彼此認識的機會,同時在不同的作文展示中取長補短。我選擇敘事文體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展示,讓同學們在閱讀數(shù)位同學的作文之后,找到這些文章的異同點,可以是文體的分析,可以是內(nèi)容的異同,還可以是一些寫作筆法甚至是筆跡的異同。學生們在品讀這些文章時,對敘事文體和“暑假”主題下的事件類型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也是在為創(chuàng)作積累更多素材,從和自己相關的事入手,從對身邊人的學習中汲取寫作經(jīng)驗,這是文章靈感的重要生成方式。
案例2:
作文來源于生活,更能引導我們關注生活、思考生活,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多出與生活情境相關的題目,比如《我的班級》,我引導同學們對班級的一景一物進行更加細致的觀察、要對班級環(huán)境作出一個綜合性評價、要和老師、同學進一步交流,分享自己的班級建設體驗,做好觀察記錄,記錄下自己的觀察所得,為下面的習作奠定扎實的基礎。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積累更多角度、更全面的寫作素材之后,我讓同學們當堂討論。沒有靈感的同學可以通過交流獲取靈感,也可以通過其他同學的描述語言收獲語言組織方面的寫作技巧??偸牵屚瑢W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個人興趣,將班級生活描述得更動人、更真實,更能啟發(fā)思考,甚至產(chǎn)生進一步寫作的靈感。
案例總結:
1、夯實基礎,拓展視野
作文主要考查學生們的動筆寫作能力,作為一種特殊的書面語言,學生首先需要關注的就是作文的基本格式是否規(guī)范、語句是否順暢、字體字形是否流暢清晰,此外,一篇合格的作文除了講求格式,還要在具體的內(nèi)容中區(qū)分不同文體,把握不同文體的寫作范式和寫作規(guī)律。有了扎實的寫作基礎,學生才能夠保證寫作不跑偏,才能夠深入展開、正確發(fā)揮。要充分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教師在班本實踐中,要從課堂教學和課后積累雙管齊下,讓同學們在更充分的知識獲取和寫作練習中提高文本感知能力,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自覺遵守寫作規(guī)范。
2、循序漸進,不斷啟發(fā)
學生通過課堂上或課外的文本閱讀,對寫作范式、寫作技巧等基礎知識把握到位之后,就需要進一步調(diào)動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從豐富的寫作素材庫中提取更具價值、更有生命力的寫作母題,并通過邏輯梳理,整理出文章的基本架構,文章的建構能力直接反映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模式,而寫作思維往往是作文的制勝點。首先是整體性思維,在班本課程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且多類型的不同文體、不同題目讓學生進行解題訓練,比如以校園、家庭、自我分別進行主題寫作,可以不進行具體的寫作細節(jié)展開,而是提取出自己對這一主題的大致寫作思路,想想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還可以將主題進一步細節(jié)化,比如“校園第一天”“一次特殊的談話”等等,這種更具體的題目更適合學生整理思路并形成大致文章架構,再根據(jù)這些問題和生活的相關性,補充一些具體的生活案例,豐富文章層次。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思辨性討論、口語交際互動組織,讓學生們先進行口語溝通、思維碰撞,然后再整理出自己對問題相對更加全面、深刻的看法,這樣,其實也是在通過各種人際溝通方式直接觸達學生心靈,通過思維和情感的共振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3、善于體察,聯(lián)系生活
作文不是單調(diào)的流水賬,而是作者“言志”“言情”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通過寫作表達自我心智,表現(xiàn)自我,這實際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知以及與班級群體、社會整體的聯(lián)結,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體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的能力。
結語
教師在班本課程中,既要考慮到初中作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關注學生的基本作文知識獲取,更要進一步增強作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提高性。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關注點出發(fā),幫助他們找到更適合的作文“開發(fā)模式”,真正培養(yǎng)起對作文的愛好,提升對世界和自我的心靈體察能力。
參考文獻:
[1]倪夙敏.初中語文“自能作文”班本課程開發(fā)的理性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 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