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重要軟實力,從學校文化理念建設的角度去進行思考,做好的教育,便是做好的文化,建設重視文化引領、重視文化底蘊積淀,重視精神環(huán)境建設的全員學校文化理念建設是實現“做好的教育”的理想途徑。
【關鍵詞】 學校文化;建設
“人生如此不容易,教育一定要有夢想?!边@是很多教師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有教育夢想的人,定會千方百計把教育做好,好的教育必定是有文化的教育,學習做有文化的教育,是教育高層次的理想追求。多年的教育生涯,走訪過不少學校,學校文化建設各有差異,或厚重沉穩(wěn),歷史發(fā)展有跡可尋;或標新立異,個性十足;或創(chuàng)新現代,緊跟潮流,抱著做好教育的本心,去感受各種不同的學校文化,無異于是對理念建設工作的深刻啟發(fā)。
一、文化引領,“寬”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重要軟實力,是全體師生精神面貌的重要體現。學校文化建設的程度,學校文化建設的力度,決定著一所學校文化建設的深度。通過一所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課程建設、特色發(fā)展建設這幾個方面,可以管中窺知這所學校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投入,同時也能讓人了解學校頂層對學校文化建設的關注程度。用文化視角的角度去看待學校文化,能讓人把學校文化理念建設的視線從高處拉回到眼前,能真正讓文化建設對學校教育工作推波助瀾。
如果一所學校,已經有了頂層文化,但不落地去融入校園文化,則無法凝結全校師生共同的價值觀。文化應當是一種引領,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不單只是校長、行政的事情,更應該是全員建設,全程建設。在學校文化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打開教師的視角,把文化建設的角色做寬,讓全體教師重視學校文化建設,讓每一位教師都具有學校文化建設的理念;讓學校文化建設貫穿整個教育過程,把學校文化建設的理念融入到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課程建設、課堂建設、班級管理、教師發(fā)展、學生發(fā)展的過程當,才能真正地起到文化引領的積極作用。
二、人文匯聚,“厚”文化底蘊積聚。
“文化要堅持,文化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順德一所學校的老師在介紹自己學校文化理念的產生過程,追溯了自建校以來的發(fā)展歷史,更深挖了當地的本土文化,在此基礎上概括出該校的文化理念,渾厚沉實,深入人心。在珠海也有這樣一所學校,當地因為對教育的重視,投入了不少資金打造校園文化,進入校園迎面而來的巨型主題景觀震撼人心,高科技特色項目體驗場館占了一整座樓層,讓人著實驚嘆了一把。
然而,我們不禁去思考,這種以工程快速建設出來的學校文化如何去落實和沉淀。同樣兩所學校文化的呈現,前一所學校就不會讓人有這樣的擔心,區(qū)別在于學校表現出來的文化底蘊。相比于盲目的創(chuàng)新,“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最平凡的教育就是特色”更顯沉穩(wěn)深厚。顯性文化可以是制造的,但文化的底蘊是需要積攢的。學校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問題需要我們去深刻思考?!拔幕墙逃母?,我們要做的學校文化建設就是要給學校尋根問底,把學校的優(yōu)秀歷史挖掘出來,把學校的人文內涵積聚起來,再通過整理、凝聚、革新、發(fā)揚并加以傳承,建設成有文化底蘊的學校文化。
三、環(huán)境涵養(yǎng),“美”學校文化熏陶。
不少人把校園環(huán)境等同于校園文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校園環(huán)境理應包括兩個方面,學校的建設環(huán)境和學校的師生精神環(huán)境。學校的建設環(huán)境取決于經濟條件,這是許多鄉(xiāng)村學?;蚴俏⑿⌒蛯W校是無法克服的困難,但是學校的育人氛圍是可以游離于經濟條件之外的,因為,師生的精神環(huán)境是可以涵養(yǎng)的。
美的體現,除了從外在的環(huán)境布置和硬件設施,更體現在人的身上,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以及為了發(fā)展而制定的管理觀念最能打動人心。一所學校體現在師生身上的人本化、精細化管理,能讓大多數學生受益,讓大多數普通老師愉悅,這種學校文化下學生和教師身上由內至外散發(fā)出的滿滿幸福感,是最“美”的學校文化。學生彬彬有禮的姿態(tài),落落大方的身影;教師的溫暖迷人的微笑,和藹可親的氣度,這就是精神環(huán)境的“美”,這種美無論在樸實無華的鄉(xiāng)村學校,又或是宏壯華美的城市學校,都能把校園環(huán)境烘托得更加熠熠生輝。學校文化的發(fā)展需要美的建設環(huán)境,更需要美的精神環(huán)境。
把學校文化建設做得“寬、厚、美”需要更多更深的思考和研究。“文化,其實沒有“固有”這回事。只要我們懷揣把教育做好的夢想去進行探索,去踐行,本身便是一種“文化”。
廣東省順德區(qū)容桂海尾小學 林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