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花
摘要:在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以及提升小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為學生們日后在學習和生活當中的發(fā)展打好基礎。對小學道德法治教師而言,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诖耍疚慕Y合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提出了怎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提升策略
小學階段道德法治學科的教學流程基本就是教師跟小學生們講述相關的理論知識,再讓小學生們自己看看,聽一聽,這一節(jié)課就基本結束了。但新課改標準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也相繼對教師和學生們提出了新的高標準。所以,教師怎樣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改變教學理念,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扭轉,積極創(chuàng)新,用有效的課堂教學質量來提高小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
教師要對小學生們講有關于道德與法治相關教育,跟小學生們講述相關的理論知識,再讓小學生們自己看看,聽一聽,這一節(jié)課就基本結束了。但新課改標準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也相繼對教師和學生們提出了新的高標準。所以,教師怎樣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改變教學理念,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扭轉,積極創(chuàng)新,用有效的課堂教學質量來提高小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期間,需要尊重小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教師課堂當中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期間需要將學生當作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側重于對學生們開展比較人性的管理,指導學生們能在課堂上進行思考。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主要就是凸顯教師的權威性,而小學生們只有被動地接受將要學習的知識,很難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因襲,教師需要是當轉變角色,不能只做傳授知識的人,需要和學生們一朋友的方式進行交流,并對學生們思考的問題積極去指導,這樣,也有效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也調動了學生們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比如說,在講述《少讓父母為我操心》這課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安排給學生們安排一些不讓父母操心的任務,比如幫父母分擔家務,能使學生們了解到父母平時工作期間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等。通過布置這樣的任務,能讓學生們對本課中的知識內容記得更深刻。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們自身的責任意識感。
三、積極改進、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授之以魚倒不如授之以漁。與其讓學生們自己死記硬背,不如教會學生們怎樣去學習。在小學教學期間,道德與法治課是較為枯燥相對枯燥的,而在新課改不斷實施的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該課的知識點內容分布的范圍較為廣泛,且重難點知識內容較多,也對于小學生接受的能力提出較高標準,這無形中增加了小學生們學習的壓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將現階段的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現階段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學習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只是側重相關知識內容的灌輸,沒有重視學生們日常的學習方法,而且給予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要求不高,這導致了大部分教師把重點都放在了教學進度上,忽視了教學方法,甚至還部分教師讓學生們直接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這種方式使學生們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內容時感到難度頗大。將教學方法逐漸優(yōu)化,對提升教學質量很有幫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學生們減輕學習的壓力,為學習其他的學科留有充足的時間。所以,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需要及時將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對當前的教學方式不斷優(yōu)化和調整,使小學生們可以牢記教材中的知識,并能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而提升小學生們自身的整體素質。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小學時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具體實施,不能被課堂教學所限制住,不要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局限,要和當今時代的社會活動進行結合,讓學生們可以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和感受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以增加自身對道德和法治內容探究的重視。教師需要讓學生們積極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實踐活動,例如,安排學生們去養(yǎng)老院奉獻愛心,清潔道路一日行等等,實施較為豐富且很適合小學階段學生們的相關活動是對學生們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好時機。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會的形式和激烈演講賽的形式以及歌舞表演等形式,來引起小學生們仔細看、認真聽、用心想,讓小學生們積極參與,讓小學生們積極討論,讓小學生們及時感悟,在活動期間收獲到啟發(fā),收獲到感染,收獲到觸動,不自覺地理解深刻而抽象的真理,培養(yǎng)小學生們講團結、愛勞動、守紀律的好品德,逐步形成自律的行為。
五、結論
綜上所知,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以及提升小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作為小學道德法治教師,需要將小學生們當作課堂教學主體,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優(yōu)化教學方法,還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多開展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鄭陽.關于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策略探析[J].環(huán)球慈善,2020,000(008):P.1-1
[2]陶艷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J].中國新通信,2020,022(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