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內涵及意義,并從思政理念設計、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方法選擇、思政知識總結和思政組織實施這五個方面提出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以期更好實現(xiàn)英語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與知識傳授的融合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英語教學;高職院校
1 課程思政的內涵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1]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根本在于立德。高等學校須將立德樹人貫徹到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融為一體,培養(yǎng)知中國、愛祖國、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近年來,高校著力探索思政教育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依托學科專業(yè)資源,整合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在價值傳播中釋放知識能量,突出顯現(xiàn)教育和隱性教育的融會貫通?!罢n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實現(xiàn)立德樹人、能力培養(yǎng)、潤物無聲。圍繞“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強化顯性思政,細化隱性思政,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2]。
2 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意義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門類專業(yè)課程和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體育、藝術等所有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發(fā)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3]。課程思政旨在推動各門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同行,相互融合與相互促進,將專業(yè)顯性教育和思政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充分將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yè)知識相互滲透,寓思政教育內容于知識傳授和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之中。
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所具備的高水平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使命,在我國的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將立德樹人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有效融合,培養(yǎng)并引導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追求和勇于擔當?shù)呢熑胃泻褪姑?,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姘l(fā)展人才。
3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設計
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理論、價值觀念、理想信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英語課程教學中,通過對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的優(yōu)化設計,以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形式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產生積極影響,啟發(fā)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注重自我修養(yǎng)、理想信念樹立和自我教育提升。
高職院校應積極挖掘和充分發(fā)揮課程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合力”,以系統(tǒng)化思維對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進行整體[4]。英語專業(yè)課程不僅傳授學生英語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傳遞與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人文精神、大局意識、職業(yè)擔當?shù)攘⒌聵淙藘群?。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設計應從教學目標、內容、環(huán)節(jié)、方法、策略、資源等方面綜合制定教學指南[5]。此外,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需要從教學資料、教學團隊、教學組織和教學評估等方面統(tǒng)籌規(guī)劃,在不斷學術交流與思想火花碰撞中提升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水平。綜上,在課程教學目標上,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和“知識傳授”的有機融合;在課程教學內容上,要充分挖掘蘊含在相關專業(yè)知識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課程教學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活化課堂教學形式;在課程教學考核上,要將思政元素融入英語課程教學考核知識體系中。
3.1 英語教學目標的思政理念設計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之義?!罢n程思政”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實現(xiàn)立德樹人、潤物無聲。課程目標的思政元素要求教學內容、方法、設計和考核等方式以人才培養(yǎng)的思政目標指標點為基礎,構建課程知識相關的分目標,同時該分目標與思政要素相互關聯(lián)促進,實現(xiàn)為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支撐。
對于將高職英語課程的英語教學來說,應從“把握英語基礎知識”“面向行業(yè)實踐英語”“面向英語融會貫通”三個方面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把握英語基礎”要求在設計英語教學目標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core socialist values)的目標理念,在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解釋富強(prosperity)、民主(democracy)、文明(civility)、和諧(harmony)、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公正(justice)、法治(rule of law)、愛國(patriotism)、敬業(yè)(dedication)、誠信(integrity)、友善(friendship)所具備的內涵;“面向行業(yè)實踐英語”要求在設計英語教學目標時融入工匠精神(the spirit of workmanship)的目標理念,并引入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講話“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foster respect for model workers and promote quality workmanship”;“面向英語融會貫通”要求在設計英語教學目標時融入文化自信(cultural confidence)的目標理念,同時應將堅持四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confidence in the path,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2 英語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挖掘
對于英語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煉、組織應用是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邏輯起點。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對思政元素進行綜合研判,并對其隱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核進行提煉和加工,尤其在選取課程內蘊且與專業(yè)知識關聯(lián)的思政元素時,需要兼具德育思想性且典型性,又與專業(yè)知識教學緊密結合。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加強教學資源研究,集中師資建設優(yōu)質教學資源庫。完善師資隊伍,融合多人智慧,充分研討課程思政元素。選用正規(guī)出版社的英語教材,同時根據(jù)學生特點,依據(jù)教材框架靈活設計教學內容。
充分實現(xiàn)英語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挖掘、組織與應用。在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將挖掘英語教學中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人文精神、品德修養(yǎng)、歷史文化、大局意識、職業(yè)擔當、行業(yè)使命等思政元素內容,強化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引導和德育引領。例如:①在課程案例分享時,可以講:《戰(zhàn)“疫”中國:習近平總書記致敬的戰(zhàn)“疫”英雄》“The Frontline: China’s Fight Against COVID-19”的故事,給學生講述英雄們挺身而出、無所畏懼、英勇奮戰(zhàn)、日夜攻關的感人事跡,同時也指出取得的中國所取得的卓越成果。②在講述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英語文章時,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需要每個公民尤其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應有能夠胸懷天下的決心,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力量。③教師可以用英語介紹一些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起源和習俗,例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同時可以開展教師引導、學生報告、小組討論其中的內容,從而以節(jié)日為視角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的認知和認同,有助于發(fā)揚與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④為學生用英語講授名人勵志故事,以啟發(fā)學生更好地思考人生、確立科學人生觀,讓學生明白幸福生活是靠雙手奮斗出來的。教師可準備中國名人傳記的英語材料,讓學生去學習討論,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勵志教育。同時,實現(xiàn)對思政元素的科學組織和正確應用。對于英語課程思政元素要加以組織整理與更新維護,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恰當應用并發(fā)揮更好的效果,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其價值引領作用。
3.3 英語教學過程的思政方法選擇
隨著移動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上,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從而貼近學生的接受習慣,更有利于學生接受,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因此,應該讓英語課程的教學具有更多的形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理念思想。同時,結合其成長需要和主觀需求,為學生選擇與推薦優(yōu)秀的學習資源、方法與途徑,調動、激發(fā)、鼓勵和引導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一方面,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可以采取專題式、啟發(fā)式、互動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選擇具有勵志人物、人文情懷、科技發(fā)展的故事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應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英語新聞播報、英語演講演出、經典朗誦等豐富的教學形式,實現(xiàn)語言技能、思辨能力、品德塑造的同步提升。同時,教師要恰當點評并加以思想引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辨力和判斷力,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一方面,隨著移動網絡、新興媒體等新技術的發(fā)展,應促進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與新媒體技術的深度融合。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音頻、視頻、圖片、動畫、漫畫及圖案設計等方式,不僅增加了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非常生動、活潑、直觀,更貼近學生群體。同時,師生們還通過新媒體技術輔助手段及時聯(lián)系溝通,布置作業(yè),回答疑問,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在線交流、討論與評價,以更好的促進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
3.4 英語教學考核的思政知識總結
在英語課程教學的最終考核方面,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課程考核知識點中,既要實現(xiàn)靈活多變的考核方式,又要將考核知識體系的全面覆蓋,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做出公平、公正、客觀的評價。
一方面,要以課程思政為主體構建全方位的考核模式。課程思政的考核應該注重考核內容的綜合性和考核形式的多樣性。既要考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專業(yè)知識,也要考察學生對思政內涵的理解程度。在思政理論知識方面,要同時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思政內涵,考查其理論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在英語課程思政實踐方面,應考察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于事情的精準分析能力和問題的實際解決能力等??己诵问缴?,應注重課內與課外結合的綜合評估,形成全方位的考核形式。
另一方面,要規(guī)范并注重英語課程思政的過程性考核。在過程性考核中,將學生的出勤、課程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納入考核指標體系中,并把學習態(tài)度、認真程度等要素貫穿課程思政教育的全過程中。例如,課堂舉辦的各類活動,中國日報英文版中精選的時政類文章研讀與報告撰寫、重要活動口語播報、同聲傳譯活動等內容都可以作為過程性考核中的成績加分項,讓學生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知識點融會貫通,實現(xiàn)知識傳授和立德樹人的有機融合。
3.5 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實施途徑
在教學團隊方面,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課程思政”建設的中心要素是教師,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更要成為塑造學生品行的“大先生”。在“課程思政”改革下,英語課程教學的專業(yè)教師必須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原則,既傳授知識技能,又立德樹人??梢越M建思政教學團隊,開展教學研討交流會,可以在校校之間、校內之間、學校與行業(yè)之間開展交流合作。另外,也可以邀請思政課名師對英語教學提出建議和思路,邀請思政輔導員、行業(yè)實踐部門人員加入到課程團隊建設中,形成信息共享、資源互補的課程教學團隊,深化專業(yè)教師對推進專業(yè)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解。
在教學方法方面,要結合英語課程相關內容,形成創(chuàng)新且適用的教學方法,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設計,更加凸顯課程思政內涵??梢圆捎茫簩嵺`專家授課、在線學習、案例教學、翻轉課堂、視頻研討、微課、慕課等多種靈活的教學形式相結合,以豐富的教學形式豐富英語課程思政的知識性、思想性與引領性。
在教學評價方面,應該建立客觀而科學的考核標準去評價英語教學的實施成效,制定英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標準和細則,對教師的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效果實現(xiàn)績效激勵機制,完善學生滿意度評價與專家評價的綜合效果,從而促進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整體效果的提升。
4 結語
將價值觀引領寓于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之中,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需要,也是當今高校課程思政的重要思想內涵。英語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是課程思政理念深入專業(yè)課程的體現(xiàn)和展示。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語教學,通過潛移默化的英語教育實現(xiàn)立德樹人,在不斷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人文情懷、職業(yè)素養(yǎng)和堅定理想信念的應用型外語人才,持續(xù)培養(yǎng)具有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01).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43-46.
[3]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8-14)[2020-12-21].
[4]胡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意蘊與路徑探索[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9(06):88-95.
[5]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fā)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上海行健職業(yè)學院 上海 2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