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紅 張濱 程海英
誦讀是小學學習文言文的不可或缺方法。誦讀,由來已久,它通過聲音、神態(tài)、體態(tài)共同作用于文本,并能聲情并茂地表達文本。《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睂W生通過誦讀,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通過誦讀,感受人物情感,不僅能夠讀出了文言文的韻律美,感受到漢語的美感,還可以陶冶情操,滋養(yǎng)心靈。
讀,是小學生們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常用的學習方式。文言文言有盡而意無窮,因此,文章的意蘊都在字面之外?!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中國古代都以誦讀為啟蒙之學的開始,雖有弊病,但不可否認,這種學習方法確實會有較強地學習效果。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卑凑n標的要求,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教師可以不要求他們逐詞逐句對譯,更不需要學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關古漢語知識。小學的文言文,學生只要會朗讀和背誦即可,在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方面,只要求學生能夠對照注釋來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即可。所以,誦讀是小學文言文學習的關鍵。
一、文言文誦讀達到的要求
(1)要讀準字音。一般來說,讀音要以現(xiàn)代漢語字典上的普通話標音為準,若無特定要求,不再讀古音。至于一些異讀字,則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加以處理。文言文的異讀有三類:破音異讀、假借異讀和古音異讀。在小學文言文誦讀教學中,教師無須過多講述異讀字音的知識,粗略講述,告訴學生“古人就讀這個音”即可。
(2)要讀準停頓。學生特別注意文言文句中的停頓,讓學生不要讀破句。比如古代的兩個單音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可能恰巧是一個復音詞,我們要分開來讀,不能錯把它當作一個詞合起來讀。這種情況在小學文言文教材中比較少,但如果擴大到課外,就要注意,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赤壁之戰(zhàn)》中“鼎足之形成矣”,這里的“地方”“形成”,在古代就是兩個單音詞,在誦讀時中間都要稍做停頓。
(3)要讀出語氣。誦讀文言文要讀出文章的感情和氣勢,表現(xiàn)出文章中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jié)奏感。因為語言是表達感情的工具,在語氣上有種種變化。在文言文里,詞的感情色彩、句子的構造、文章修辭手法的運用都和語氣的表達密切相關。如果不把語氣誦讀出來,一篇文章的感情、氣勢和節(jié)奏就無從體現(xiàn),其妙處也就體會不到了。所以,教師在指導小學生誦讀文言文時,不應當只讓他們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讀流利就行,還要讓他們在多次誦讀中認真感受作者的感情起伏,體會語氣的不同變化,如此才能心領神會,嘗到讀書之樂。
二、靈活運用不同的形式誦讀。
(1)教師范讀。剛學文言文時,對每篇文言文,教師都要堅持范讀,讓學生在慢慢地積累和熟悉中弄清字音、停頓、文章的語氣等。
(2)聽音頻朗讀?,F(xiàn)在的語文教材一般都有配套的音頻,這是優(yōu)秀的朗讀者對文章的理解。聽錄音與聽教師范讀,有異曲同工之妙。
(3)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在教師范讀、聽音頻朗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己朗讀。教師在正式上文言文課前,可找?guī)孜焕首x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朗讀,這樣才能調動所有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此外,我們可以把一篇文章分成若干部分,讓不同的學生朗讀。一個學生朗讀,其余同學聽,找出朗讀者在讀音、句讀、語氣等方面的錯誤,在書上用鉛筆做記號。示范者讀完后,教師可讓同學們發(fā)言,看誰找的錯誤又多又準。這樣,朗讀的人可以得到糾正,聽讀的人也能認真地聽,雙方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提高了誦讀水平,還提高了獨立學習、課前預習的積極性。
(4)分角色朗讀。對那些故事性強、又有人物對話的文章,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朗讀。如《兩小兒辯日》、《伯牙絕弦》等就可以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教師可提前一天告訴學生上課時會有角色扮演,角色是上課時臨時指定的。在這種方式下,盡管學生只是讀某個角色的言語,但沒有他課前對全文的反復誦讀,是不可能讀好的。
(5)學生齊讀。這時老師是聽眾,并負責找出學生朗讀時的錯誤之處。
(6)朗讀比賽。每學期可以搞一兩次課外文言文朗讀比賽,可以請學校語文師做評委,也可以請其他班級的學生做評委,評出等級,給予獎勵。這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讀,擴大他們的閱讀量,也豐富了學生的讀,擴大他們的閱讀量,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我們在教學時不能老是用一種朗讀方式,而要經常變換,靈活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對誦讀加以重視,充分認識到“磨刀不誤砍柴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切實指導好學生朗讀,我們的文言文課堂教學取得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