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茜
摘 要: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安全成為重中之重。在信息安全管理中,技術得以廣泛應用。文章首先簡述了大數據技術的概念,然后系統地分析了大數據技術,最后研究了大數據技術在信息安全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信息安全;應用
0 引言
當下,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全面來臨,人們對于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高。與之相應地,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多,頻頻曝出數據泄露的新聞,由此可見,當下的信息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如何充分借助于大數據技術確保信息安全成為關鍵的問題。
1 大數據技術的概念與特點
1.1 概念
所謂大數據技術,簡而言之,是把互聯網上所有的數據信息都予以整理,并通過一定的研究,根據不同的需要,得到有用的信息。
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滲透到各行各業(yè)以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到網絡,就會誕生海量數據,用科學手段對其進行分析,就可獲取各種價值,并可據此采取科學的行動。出于這一原因,大數據技術越來越重要。
1.2 特征
大數據技術有著傳統技術無法比擬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大數據技術效率極高,在分析海量數據時,僅用極短的時間就可完成,并能快速得到其中的有用信息。此即傳統技術難以望其項背的。
第二,大數據技術極為科學化、智能化,可以參照分析結論指揮下一步行動,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第三,大數據技術安全性較高,涉及諸多方面,如運動、信息防護等。
2 大數據技術的類別
2.1 大數據云計算技術
在大數據背景下,云計算技術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它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分布式,另一種是并行式。具體而言,是把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并結合網上豐富的信息,展開計算,從而將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在當下,云計算技術能快速對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并不斷促進計算機技術的更新換代,使信息技術進入全新的發(fā)展階段。此外,云計算技術的逐步升級,標志著儲存數據的空間越來越大。
2.2 數據備份技術
互聯網的普及,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極易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因此,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在這一背景下,數據備份應運而生。特別是對于企業(yè)而言,采用數據備份技術,能使信息安全實現最大化[1]。目前,無論是對于企業(yè)還是對于個人來說,數據安全都是極為重要的,一旦遭到泄露,就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后果。所以,數據備份技術一定要持續(xù)更新,最大限度地確保信息的安全。
3 大數據技術在計算機信息安全中的應用
在網絡信息安全中,大數據技術理論方面的知識以及具體應用不少,與當下這個大數據時代的主要目的相吻合,還開發(fā)了能夠確保信息安全的產品,這種產品主要借助于大數據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安全。其中,特別要關注的問題是,怎么充分借助于大數據技術更好地發(fā)現信息安全方面的情況并盡快予以解決。對此,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誕生了許多與之有關的理論知識,并研發(fā)了一些相關的產品,更好地進行信息安全防護。部分企業(yè)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研發(fā)了相應的產品,從而確保信息安全。
具體來說,大數據技術在信息安全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防護信息安全
在大數據背景下,網絡用戶在網絡上的所有痕跡都會被記錄下來,如瀏覽網址、消費情況等,如果信息安全防護力度不高,這些信息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獲得。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得,他們就會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從而獲得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而謀取利益,給用戶帶來無法預料的損失。所以,一定要借助于大數據技術進行信息安全防護。這是因為,第一,大數據無論是在存儲階段還是傳輸階段,都具有較強的安全性,而設備本身,則極為可靠。從這個角度來說,借助于大數據技術自身,即可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信息安全。第二,大數據種類多樣且數不勝數,借助于這兩個特征,即可在其中隱匿需要保密的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3.2 預估安全風險
當下,網絡信息依舊存在安全方面的風險,要確保信息安全,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對其中所蘊含的風險進行預估,并有針對性地做好預案,將風險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以往傳統的信息技術能粗略地預估安全風險,但有些片面,且不夠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系統地分析,則可更好地預測安全風險[2]。
3.3 發(fā)布操作預警
從網絡信息安全的角度來說,人為操作如果不規(guī)范,同樣會產生安全風險。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規(guī)范操作行為,并做好操作預警工作。在這方面,傳統技術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因為它是借助于入侵監(jiān)測技術發(fā)布安全預警。具體而言,只能針對安全問題發(fā)布預警,卻無法發(fā)現用戶在操作時的不當行為。采用大數據技術,則可解決這一問題。具體來說,運用大數據技術,從原本對入侵監(jiān)測變成了對操作日志予以檢測,從而及時發(fā)現各方面的問題,如操作不當,登錄時間發(fā)生變化,登錄狀態(tài)有問題等,據此確定操作行為問題,并對用戶發(fā)布操作預警,從而避免安全風險。
3.4 處理系統故障
計算機信息安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僅受軟件的影響,還受硬件的影響。而在硬件故障中,最典型的就是系統故障。在系統運轉一切如常的前提下,若硬件設施出現破損、陳舊,導致無法繼續(xù)使用,系統后臺極有可能會被強制關閉,而儲存在系統中信息則有安全風險。
以往,采用傳統計算機技術時,要解決這種故障,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和極長的時間。采用大數據技術,則可全面地檢測系統日志,并對涉及的數據予以剖析,然后參照得出的結論,即可搞清楚導致故障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故障的種類等,而且及時解決故障,確保系統運轉正常,如此一來,就可確保信息安全[3]。
4 大數據技術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應用趨勢
4.1 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安全智能化
眾所周知,在日常運用網絡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信息泄露等各種各樣的安全方面的問題,導致個人隱私無法得到保護,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經濟方面的損失。而在互聯網中,之所以會出現信息安全問題,主要是因為一些黑客出于各種目的進行攻擊,如為了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非法盜取他人隱私等。當下,隨著技術的進步,黑客攻擊的水平也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多樣化,這樣一來,對于從事網絡管理工作的人員而言,面臨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大,畢竟,按照原本的技術,從發(fā)現黑客攻擊到迅速采取策略需要一定的時間,很難及時、快速進行技術方面的防御。只憑借網絡管理人士的個人力量,不易從大量信息中迅速找出并確定安全問題,自然無法快速解決問題,一旦黑客進行了攻擊,就很難進行防御,自然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在這一形勢下,在信息安全方面,網絡用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即要求能對信息安全事故進行智能判斷,并希望能得到迅速解決。因此,大數據技術要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從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趨勢而言,要更加智能,能快速分辨安全問題并做好相應的防御;還要更加安全,盡量將風險降到最低。當然,專業(yè)人員要對安全問題進行準確的判斷,并迅速進行處理,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需要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當下,大數據技術已經把各種核心技術整合在了一起,在將來,必將融合得更加緊密。
4.2 籌建安全服務后臺
要確保信息安全,就要借助于安全服務后臺。從本質上來說,安全服務后臺所用的是安全防御體系是自學習形式的,大數據技術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采用大數據技術,能夠處理海量數據,在這前提下,方可確保信息安全。另一方面,籌建安全服務后臺,采用智能化服務,涉及各種數據,如日志信息等。數據類型多種多樣,要更好地管理這些信息,就要運用大數據技術。
4.3 更好地預測信息安全的發(fā)展方向
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技術人員很難對網絡攻擊進行準確的預測,采用以往的技術防御手段,不僅無法準確地預估網絡攻擊的目標,也無法準確地預估攻擊的程度。采用大數據技術,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一問題,能夠對攻擊進行精準地預測。而且,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還能準確地預測風險所在的區(qū)域和狀態(tài)[4]。而且,根據預測的最終結果,可以制定不同的應對策略,確保信息的安全性,提升信息安全系統的防護性。由此可見,與傳統計算機技術相比,大數據技術具有極大地優(yōu)越性,是未來主要的發(fā)展方向。在信息安全領域,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信息安全。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計算機行業(yè)來說,將大數據技術全面應用于信息安全,是將來的發(fā)展趨勢。當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與之相對應地,信息安全方面的風險也越來越大,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以發(fā)現,這就對大數據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專業(yè)技術人士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技術,優(yōu)化技術框架,進而確保用戶信息安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信息安全系統會更加智能化,更加多樣化,能夠更快、更準確地預測信息安全的風險,并制定相應的策略,將風險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孫家良.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信息安全問題與解決方案探討[J].現代信息科技,2019(2):106-107,110.
[2]黃石平.淺析大數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36):46-48.
[3]蔡璽,郭行,張智利,等.大數據信息安全的三維存儲加密方法[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5):215-216.
[4]楊鑫.基于云平臺的大數據信息安全機制研究[J].情報科學,2017(1):110-114.
(編輯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