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蜜藕,是一種將蜂蜜灌注在蓮藕孔中,蒸制出的傳統(tǒng)菜品,也是一款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小吃,具有細綿軟糯、香甜爽口、老少皆宜等特點。蜜藕歷史悠久,獨具風味,歷來受到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們的青睞。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石芝》詩贊曰:“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雞蘇?!蹦纤卧娙朔冻纱蟮摹抖仗飯@雜興》詠道:“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h3>|灌|蜜|蒸|藕|
關于蜜藕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其中有一款名為“南朝蒸蜜藕”的菜品。這是目前所知傳世的餐飲文獻中最早的、記錄最詳實的“蒸蜜藕”菜例。這份菜譜記載了“蒸蜜藕”的制作方法。
先用水和稻糠將藕的表面擦洗干凈,然后削開藕節(jié),將蜜灌入蓮藕孔眼里。灌滿后,用蘇油面(由植物油同面粉調和而成)封好藕孔,上甑蒸熟后,除去蘇油面,再倒出蜜。將藕削皮、改刀、裝盤后方可上桌。蘇油即荏子油,亦稱白蘇油,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這種油色綠可愛,是南北朝時期可與芝麻油相媲美的植物油。更為可貴的是,根據現代營養(yǎng)學分析,荏子油中的α-亞麻酸含量極高,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目前,市場上也可以買到荏子油,只是售價略貴。
這款菜品的亮點有二:一是上桌前將蜂蜜從藕孔中倒出,令此菜具有“吃蜜不見蜜” 的特點。二是蜜藕蒸熟后再削去藕皮,可在蒸制過程中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梢姽湃藢︼嬍呈嵌嗝淳氈v究。
從現有的歷史文獻看,元代以前的蜜汁灌藕多以蒸法制作,直到元末明初,詩人倪云林的《云林堂飲食制度集》,才記載了大名鼎鼎的“元林灌香蜜藕”的制作方法。蜜藕的制作從蒸法變成了煮法。
元代《居家比類事用全集》也記載了這道菜的做法:將蓮藕從大頭切開使孔眼露出,用淀粉加蜂蜜、少許麝香調勻成稀汁,從蓮藕孔中灌入,再用油紙將蓮藕包起來,入鍋煮熟,撈出去掉油紙,將藕切成片,趁熱裝盤上席。《太平圣惠方》中也有將麝香、蜂蜜灌入蓮藕孔制菜的記載。
江南是魚米之鄉(xiāng),盛產蓮藕,為烹制蜜灌藕提供了充足的上好食材。蜜汁藕富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1、胡蘿卜素,以及鈣、磷、鐵等營養(yǎng)物質,滋味甜糯,是人人喜愛的一道美食。夏天,它又具有清心涼血的作用,可謂“對癥恩物”。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研究表明,蓮藕有消淤涼血、清煩熱、止嘔、益胃健脾、養(yǎng)血補虛、止瀉等作用;蜂蜜能迅速彌補體力,消除疲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蜜汁藕能生津清熱、潤燥止渴、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清腸潤肺,促進血液循環(huán),經常食用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而今,我們吃到的蜜汁藕,幾乎都是先將藕煮透,切片裝盤后,再淋上事先調制好的桂花蜜汁。即使真空包裝的蜜汁藕,也絕非古法所制的蜜灌藕。與古法相比,這種蜜汁藕的制作方法似乎省事得多,但是與原汁原味的蜜灌藕相比,無論是色、香,還是味、形,皆遜色了許多。
二十世紀90年代,有一次我去南京游覽,尋訪金陵美食時,竟在珠江路旁魚市街的一家藕粥店內品嘗到了久違的蜜灌煮藕。此店店主是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煮藕的湯汁并不舍棄,而是用來熬煮糯米粥。一碗清香四溢的藕汁糯米粥,搭配幾片軟糯香甜的蜜灌煮藕,細細品味,別有一番風味,食后讓人沉醉癡迷,其滋味令我至今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