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次郎的夏天》劇照
《菊次郎的夏天》
“從來沒見過那么流氓的溫柔,也沒見過那么溫柔的流氓。”最好的概括,卻藏著成長里的感傷。正男看到媽媽有了別的孩子,傷感轉(zhuǎn)身的畫面,想到《貓鼠游戲》里,里昂納多找母親的那個畫面。
《summer》陪伴多少人的音樂啊,這才是看你的理由。
《借東西的小人愛麗緹》劇照
《借東西的小人愛麗緹》
我來過,你記得,就是永遠!開放式結(jié)尾,余味悠長,我們的世界里都曾幻想有一個愛麗緹或者阿翔吧,信任而不束縛,記掛而不牽絆,終須分別,就不問去處,天涯兩端,不求再見。
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電影,也是米林宏昌執(zhí)導的首部電影,宮崎駿負責影片的企劃及劇本編寫。很多人也說,米林宏昌讓人看到宮崎駿后繼有人。還特別喜歡他的《懸崖上的金魚姬》,波妞、波妞!
《電鋸驚魂》劇照
《電鋸驚魂》
“我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大多數(shù)人活著卻不懂感激”,野蠻、血腥、變態(tài)的100分鐘后,最后由變態(tài)狂嘴里說出的話卻讓人陷入思索。真心說,這片子膽小者慎入吧,看過不少恐怖片,還是對這部片中硬生生的電鋸截肢等畫面有不良反應(yīng)。
本片是這個經(jīng)典系列恐怖驚悚片的開篇之作,2004年首映。執(zhí)導者華裔導演詹姆斯·溫,我大約是見過的,還在上海聽過他的一場大師課。影片拍攝時間之短、成本之低、票房之高創(chuàng)下了一個個紀錄。
要不要補全這個系列呢?
《狩獵》劇照
《狩獵》
很少看丹麥電影,影片的基調(diào)更像北歐的冬天,說不出的寒冷,看完讓人倒吸涼氣,人言可畏。影片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解讀施暴者和受害者,看的中間覺得它有可能是取材于真事,查了下果真是。
看《狩獵》自然想到《熔爐》,類似的題材,對立的視角。后者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的“布善者”被撕下面具,弱者的無力暴露無遺;而前者卻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的強者無力自辯,硬硬被貼上面具標簽,任何信任都抵擋不了這個標簽的傷害!
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對影片基調(diào)的把握真好,麥德斯·米科爾森將人物的感覺拿捏得真準確。
《記憶碎片》劇照
《記憶碎片》
和諾蘭的絕大多數(shù)電影一樣,它需要多看幾遍,所以,我是真沒看明白,這部燒腦片的非線性敘述,很牛。
必須要重看一下,所以找到一些參考:“影片的敘述結(jié)構(gòu)主要是這樣的:影片的開始其實是故事的結(jié)局,接著影片開始分兩條線進行敘述,一條是黑白色的正時間順序,另一條是彩色的逆時間順序,其中黑白和彩色線大約每5分鐘穿插一次。隨著電影的發(fā)展,影片在1小時39分時黑白色過渡為彩色,象征著雙線的合一。”
《東邪西毒》劇照
《東邪西毒》
聽音樂、看畫面、品臺詞,還是你,又一次沉醉!張曼玉的大段獨白,又一次感動!上學時曾寫過王家衛(wèi)的論文,而今還是因年齡心境不同有了不同感悟。
這些臺詞值得一再品咂——
“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p>
“雖然我很喜歡她,但始終沒有告訴她。因為我知道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p>
“我曾經(jīng)聽人說過,當你不可以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自己不要忘記。”
“你越想忘記一個人時,其實你越會記得他。人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后每一日都是個新開始,你說多好?!?/p>
“有些人是離開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離開了的人才是自己的最愛?!?/p>
《阿飛正傳》劇照
《阿飛正傳》
伴著潮濕、濃烈、沉重,鋪展一個失去、尋找、確認的故事。那是1990年,僅僅是王家衛(wèi)的第二部電影,就幫他捧起金像獎最佳導演的獎杯,也確認了一種無法超越的電影畫風。
這是一部分分鐘就會讓人愛上張國榮的電影。據(jù)說生活中的張國榮是一個很傳統(tǒng)的男人,卻將片中放蕩不羈的阿飛演繹得如此有力度,同時又極其克制,看得出他在給別人留戲。
王家衛(wèi)究竟是多愛張國榮???他的攝影、剪接,使每個鏡頭都好像一雙傾慕的眼睛,無限接近這個罕見的性感男人。
這么想來,覺得哥哥就應(yīng)該早早離去的,這樣他才永遠不會老去!看著當年的張曼玉,想想如今,還是感慨歲月啊。
《七武士》劇照
《七武士》
即使沒看過日本電影的人,也一定聽說過黑澤明;即使沒看過他電影的人,也一定聽說過早已變成固定用法的“羅生門”。
從1951年的《羅生門》到1954年的《七武士》,使他成為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亞洲影人,1990年,他還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
啃這部片子真不易,200分鐘,黑白片,節(jié)奏很慢,因為特殊年代和故事背景,即使知道它的重要性,還是偷懶跳過了一些情節(jié)。也許有一天能靜下來再好好看。
這的確是極其重要的影片,僅我知道的,吳宇森的《赤壁》、徐克的《七劍》就承認受其影響,世界范圍內(nèi)都有效仿。
2015年,韓國釜山電影節(jié)二十周年,邀請世界各地的知名影評人、學者、電影導演、電影節(jié)策展人共同評選了歷史上最偉大的十部亞洲電影,其中《七武士》位列第六。前五依次是: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黑澤明的《羅生門》、王家衛(wèi)的《花樣年華》、薩蒂亞吉·雷伊的《阿普三部曲》,以及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劇照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早知注定沒有輕松結(jié)局的故事,可最后的結(jié)局還是沉重得揪心!也許,無論是誰,穿上那件“條紋睡衣”都是一樣的悲劇結(jié)局!
二戰(zhàn)、猶太題材,已經(jīng)不知看過多少這個題材的經(jīng)典,但這次的視角完全是孩子,一個巨大陰影下的純真故事,純得讓人笑中含淚。當同樣八歲的布魯諾和慕沙隔著鐵絲網(wǎng),在藍天白云下第一次握住彼此的手,心就猛地一抽!再之后布魯諾兌現(xiàn)諾言,爬過鐵絲網(wǎng)進入猶太營地,心更一直揪著,終于,一切純真灰飛煙滅!
影片開頭的基調(diào)有點像《美麗人生》,它是根據(jù)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好喜歡這個片名!
《猜火車》劇照
《猜火車》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職業(yè),選擇家庭,選擇該死的大電視機,選擇洗衣機、轎車、激光唱機、電動開罐器……”二十年前的電影開篇,邊走邊說唱的感覺,像極了那個時代的MTV。
丹尼·博伊爾在那時候絕對是新新導演,不僅對準都市底層人的糜爛生活,影片很多的處理方式也另類別具。誰能想到后來他竟然拍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海洛因、性充斥的畫面,眼花繚亂的剪輯,導演帶領(lǐng)年青一代找尋選擇的意義,但也許永遠沒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