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貴芳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如何把一節(jié)課上得生動、有趣、高效,教師只對課堂內容準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行科學、細致、充分的教學設計。這就要做很多的準備和課外功夫。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方生命的體驗,也是檢驗教學方式是否適當、教學內容是否合適,進一步調整改進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腦袋。上課是老師在發(fā)現學生,學生也是通過課堂尋找自己、發(fā)現自己、成就自己。師生無時不在的情感交流和信息的傳遞,是師生生命成長的過程。一些人認為學生跟不上,管不住,不聽話,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等等課堂出現的問題,老師都要引起高度重視,廣泛尋找原因分條縷析,認真分析總結,調試改變,尋找探索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其中調整上課的節(jié)奏,有助于破解一些教學問題,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里就上課節(jié)奏的把握方面談一些我的體會。
一、課堂節(jié)奏隨著學生思維的變化而變化。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的天地,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課堂節(jié)奏的變化要和學生思維的變化相適應。學生思維節(jié)奏變化周期為:活躍——疲憊——再活躍。教師在學生思維的活躍期教學要開展快節(jié)奏的教學活動,在學生的疲憊期開展趣味性,慢節(jié)奏的活動,以幫助學生有限的時間收獲更多。
二、課堂節(jié)奏符合學生的注意力規(guī)律。注意力是有規(guī)律的,一般來說剛開始上課的三到五分鐘,學生的注意力處于準備狀態(tài),接下來的三十分鐘注意力最集中,過一段時間就慢慢開始分散,漸漸的有些累了,注意力就不集中了。課程重點和難點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注意力特點,難易設置得當。教師要抓緊學生注意力集中的黃金時間段,用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tài)度帶動教學氣氛,做學生的示范和榜樣,調動引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倡導比學趕超的精神使課堂求知氛圍濃厚。老師是點亮學生心靈的人,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者。教師要把重點和難點集中到這段時間教授,教學效果就比較好。快下課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分散了,老師就要輕松些、簡單些,適當的給學生留幾分鐘自主時間,這樣學生會對學習課程收獲滿滿,有意猶未盡的好感,對后面的學習有期待和興趣。
三、教師的語言節(jié)奏要注意語調的輕重緩急、強弱、快慢節(jié)奏。人在一種單調的聲音刺激下,好像催眠曲,大腦皮層很快進入抑制狀態(tài),而抑揚頓挫具有節(jié)奏感的教學語言,打破了單調乏味,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對于一些關鍵詞要語調提高、語氣加重、放慢速度,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有些難點的地方要反復強調,使學生跟上老師的進度,完成好教學任務。
四、課堂要動靜結合。學生越年齡小越好動,教師上課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增加讓學生動起來的環(huán)節(jié),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引起學生的關注。老師講課伴隨一些肢體動作,恰當的動作可以幫助理解教材內容,是促進教學的有效方法。
五、用提問的方式安排教學的節(jié)奏。提問讓老師和學生互換角色,提問是一個很好的互動和交流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和提高專注力,帶動學生主動學習。通過提問檢驗教學結果,發(fā)現問題、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課堂提問是通過問題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放在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和涉及的問題知識部分上,從而使學生能夠集中學習精力,重視教學知識。而提問的方式能夠將課本所涉及的知識問題和比較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教學知識通過問題的形式去帶動學生思考和行動,讓學生將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問題本身和知識本身。這樣一來,課堂上學生會主動地參與進來,并且完成和教師的交流和互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逐漸提高課堂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
六、插入幽默、笑話改變課堂節(jié)奏。一個幽默風趣的老師,總是學生們喜歡的。在課堂上老師適時插入一些笑話,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調節(jié)課堂氣氛和情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課堂充滿活力。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編一些口令,或俏皮的語言,讓學生加深印象便于學生理解。對于一些艱澀難懂不容易記憶的知識點,可以編成有趣的段子,便于理解記憶。也可以讓學生來編,他們思維活躍,喜歡這樣的形式。這既可以讓他們主動參與很有熱情,促使積極思考,消化和吸收知識,也可以使他們對知識感興趣,樂于學習。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充滿了樂趣和創(chuàng)造。學生學習有壓力、乏困、疲憊的時候,插入幾分鐘笑話或幽默的語言,笑一笑,樂一樂,在歡聲笑語中釋放壓力,緩解疲勞,快樂學習,調節(jié)了學生的心情,撬動了更多有效的課堂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七、課堂節(jié)奏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課余時間后可以和學生聊聊平時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和成長背景等等。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面對的問題也不同,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關注和尊重。老師除了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在課余時間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知心伙伴,了解他們的內心所思所想,善于讀懂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及時準確引導,貼近心靈喚醒內在的力量,為他們排憂解難助力學生成長。
八、利用小組自由討論改變課堂節(jié)奏。分組討論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擴充了原有的知識體系,便于發(fā)現問題,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和團隊精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教學形式都不是固定不變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靈活應用,使學生喜歡學習,愛上學習,就會有收獲。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是需要老師長期的工作積累和實踐總結,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勇于嘗試,大膽突破,拒絕平庸,在創(chuàng)新中尋求變化,適應學生的需要,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身心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