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佳
2006年,紐約第五大道的一家外表古雅的小型博物館一下子成為公眾注目的焦點,古斯塔夫· 克里姆特的《阿黛爾· 布洛赫-鮑爾肖像I》以1.35億美元的天價成交之后, 入駐“新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
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沿著中央公園東面的一段,也被稱為“博物館大道”。此段是指第五大道從79街到110街,這里集中了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庫帕·惠特國家設計博物館、紐約城市博物館、猶太博物館、新博物館等10家文博藝術(shù)機構(gòu),是紐約本地人和外來游客不可忽略的一段風景。
2006年,第五大道的一家外表古雅的小型博物館一下子成為公眾注目的焦點,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以1.35億美元的天價成交之后,入駐“新博物館”(Neue Galerie),成為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之所以被賣出天價,其中蘊涵了歷史、藝術(shù)以及別的吸引眼球的諸多因素。不僅因為它的畫面既有中世紀馬賽克以及黃金時期繪畫的風格、畫中的主角是糖業(yè)大亨26歲的夫人阿黛爾,還有關(guān)于這幅畫所有權(quán)的一場馬拉松式跨國官司,這讓整個社會更多人都關(guān)注到這幅獨特的作品。
2006年,克里姆特的油畫作品《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被億萬富豪羅納德·蘭黛先生動用1.35億美元巨資買下,創(chuàng)下了當時藝術(shù)作品交易的最高紀錄。
此后,在新博物館門前排隊欣賞《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的人群形成一條長龍,這是除了每年6月份博物館節(jié)“Museum Mile Festival”活動免費開放之外,從未見到的熱鬧景象。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的作者克里姆特出生于1862年,他的童年是在維也納郊外度過的。他的父親是一名波希米亞移民,是一位金銀雕刻的手工藝者,維也納中心大道上的很多高檔住宅都鑲嵌著他父親的手藝。
8歲時,克里姆特隨父母移居首都維也納。童年時期的克里姆特家境貧困,兄妹眾多,為了尋找便宜的住宅或躲避欠下的房租,他們經(jīng)常搬家??梢哉f,克里姆特的整個童年和青春期就是在小孩的哭聲中度過的。1876年,14歲的克里姆特考入奧地利藝術(shù)工藝博物館附屬工藝學校,17歲時開始研究裝飾畫。他與弟弟恩斯特、朋友馬特茨共同合作,完成了一些公共建筑物的大型裝飾畫,一下子名聲大噪。
1892年,克里姆特的父親與兄弟恩斯特相繼離世,30歲的他不得不承擔起贍養(yǎng)家人及兄弟遺孀的責任。從此以后,他就和家人們生活在一起,終生未曾離開,而他的母親也被證實有些精神失常且極度偏執(zhí)。這些因素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在這次危機之后,克里姆特逐漸背離了歷史畫的老路,開始探索新的個人風格。
克里姆特畫風的徹底轉(zhuǎn)變開始于1897年。在這一年的4月,克里姆特等人退出了“維也納美術(shù)家協(xié)會”,組織成立“奧地利造型藝術(shù)協(xié)會”;同年5月,這一組織內(nèi)部發(fā)生分歧,克里姆特等人退出該協(xié)會,又成立“維也納分離派”??死锬诽爻蔀樵摿髋傻谝粚弥飨瑥拇碎_始了他繪畫風格上的徹底革新。之后,他的作品不再僅是古典唯美的自然主義寫實,而是帶有極端愛欲和死亡的寓意性描繪,呈現(xiàn)出悲觀主義世界觀和極具情色意味的人物形象。童年影響的持續(xù)再現(xiàn)克里姆特對形狀圖像的敏感與準確,可能繼承于他的父親。他的母親是一位很有修養(yǎng)卻為了家庭未能實現(xiàn)音樂理想的人。他小時候第一次進入維也納大劇院就是隨母親去聽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音樂會,這次經(jīng)歷在其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維也納大劇院金碧輝煌的裝飾,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顆成為裝飾畫家的種子。
在繪畫媒介上,克里姆特大量使用金箔,這跟他父親從事金銀雕刻行業(yè)以及他童年受到的影響不無關(guān)系。他在早期的壁畫作品中就開始使用大量黃金做裝飾材料,他對金色的青睞在同時代恐怕無人能及?;蛟S在他眼中,金色是一種光芒的象征,只有女性與光芒的交相輝映才能表達出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向往。而這些金色,也并非是克里姆特對紙醉金迷的渴望,在很多時候,恰恰是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逃避態(tài)度。
也許是為了轉(zhuǎn)換心情,或者尋找新的目標,克里姆特在1903年開始旅行,他去了意大利的拉文納,欣賞了著名的圣維塔萊教堂的鑲嵌畫。他可能就是在這里看到了《查士丁尼及其隨從》與《狄奧多拉及其侍從》這兩幅舉世聞名的鑲嵌畫。
圣維塔萊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風格內(nèi)飾的教堂,教堂內(nèi)部除了精美的鑲嵌畫之外還布滿了各種繁復的裝飾花紋。眾所周知,拜占庭風格以其復雜瑣碎的裝飾花紋而聞名,所以教堂中幾乎沒有一塊空白的墻壁。從天頂?shù)街?,目之所及之處都布滿裝飾紋樣。這種對建筑墻面進行全方位裝飾的風格影響了克里姆特,并且非常明顯地體現(xiàn)在之前提到的那兩件裝飾墻的作品上?!把b飾要延伸到每一個角落”,這是克里姆特學到的一條原則。
圣維塔萊教堂的鑲嵌畫也給了克里姆特很大啟發(fā)。這種用釉面小塊馬賽克磚拼貼成圖像的方法會讓圖像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起來都在閃閃發(fā)光,并且微微凸起的馬賽克會有種獨特的質(zhì)感??死锬诽刂笤谧约旱漠嬜髦惺褂昧舜罅繄A形和方形的裝飾圖案,組合成了類似馬賽克的效果。
這次意大利之行是推動這位畫家進入其“黃金時期”的主要動力。這里所指的“黃金時期”并非指畫家最杰出的時間段,而是指他這一階段的創(chuàng)作,偏向于使用大面積的金色配合復雜的裝飾圖案。
圣維塔萊教堂和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啟發(fā)了克里姆特,他更著迷于貴重的材料,之后在創(chuàng)作《生命之樹》裝飾墻時,因為主顧許諾經(jīng)費無上限,所以克里姆特在作品上裝飾了珍珠貝母、琺瑯、黃金和祖母綠等貴重的寶石與材料,讓整面墻金碧輝煌得不像塵世所有,簡直就如夢幻的天國。
有文藝批評家在欣賞克里姆特黃金風格的作品后由衷地感慨,他終于理解了克里姆特在作品中使用黃金的奧秘。他站在畫前,光線照在黃金色的畫面上,有種肅穆又瑰麗的神圣感。他因此稱贊克里姆特的繪畫既具有宗教性,又具有獨特的誘惑力。
在繪制《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之前,克里姆特是早就聲名顯赫。他接受了當時奧地利糖業(yè)大亨費迪南德·布洛赫·鮑爾先生的邀請,為其夫人阿黛爾畫像。為了畫這幅肖像,克里姆特花了兩年多的時間。
這幅畫面貼金的肖像,乍一看,簡直就像歐洲中世紀圣像畫一樣,金碧輝煌。除了左下角一片小小的綠色以及阿黛爾的臉部和雙手,畫面的大部分都被涂上了金??死锬诽卦趧?chuàng)作的過程中,金色的內(nèi)容卻是按照維也納分離派的風格,分布著許多的方格、圓圈以及歐洲人眼中富有“東方”情調(diào)的裝飾圖案。
畫面的右下角,有一塊類似于中國的印章,克里姆特在這個方塊里簽上了自己的名字“Gustav Klimt”和作品完成時間“1907”。
圣維塔萊教堂內(nèi)部。
克里姆特在創(chuàng)作《生命之樹》裝飾墻時,因為主顧許諾經(jīng)費無上限,所以克里姆特在作品上裝飾了珍珠貝母、琺瑯、黃金和祖母綠等貴重的寶石與材料,讓整面墻金碧輝煌得不像塵世所有,如同夢幻的天國。
有3部電影講述了克里姆特油畫作品的傳奇故事:《阿黛爾的遺囑》《被偷盜的克里姆特》《歐羅巴的劫奪》。其中《歐羅巴的劫奪》講的是關(guān)于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中,如何通過殘酷的炮火占領(lǐng)歐洲,在征服敵國的同時劫奪大量藝術(shù)品的紀錄片。片中甚至展現(xiàn)了德軍入侵巴黎之前,整個盧浮宮的藝術(shù)品被法國人打包運走,以躲避希特勒的洗劫,連沉重的勝利女神雕塑也被裝進箱子,留下一對翅膀露在外面“衣冠不整”地外出逃難。
這部電影中還介紹道,當年阿道夫·希特勒在藝術(shù)方面非常自負,曾經(jīng)報考奧地利維也納藝術(shù)學院,但最終落選。所以,藝術(shù)界少了一個平庸的人,世界上卻多了一個災難制造者、一個戰(zhàn)爭狂人。
至于克里姆特的作品《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及其他一些作品,被納粹從費迪南德·布洛赫·鮑爾先生的家中劫走,從此落難。不過,希特勒還算是個愛好藝術(shù)的人,只是將這批作品搶走,而沒有讓這些杰作被戰(zhàn)火毀掉。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根據(jù)肖像畫主人公阿黛爾的遺囑,這幅《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以及其他幾幅克里姆特的作品被奧地利政府收歸國有,收藏在奧地利國家博物館。
這幾件作品已經(jīng)在奧地利的博物館展覽了60年。作為奧地利人后裔、油畫作品《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主人公的侄女,后來居住在洛杉磯的瑪麗亞·阿特曼從來沒有想過這幅作品屬于他們家族自己,盡管后來想到了,卻也沒有想到這幅作品真的可以成為他們的家族財產(chǎn)。幸運的是,這一切竟然夢想成真……
電影《金衣女人》講述了瑪利亞討回《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的經(jīng)過。
1925年1月24日,肖像畫主人公阿黛爾因腦膜炎去世,年僅44歲。阿黛爾去世之前留下一份遺囑,要求他的丈夫?qū)⒖死锬诽氐?件油畫作品捐贈給奧地利國家美術(shù)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奧地利政府根據(jù)這份遺囑,將克里姆特的這幾幅作品收藏在國家博物館。
關(guān)于此畫的第二份遺囑來自于阿黛爾的丈夫費迪南德·布洛赫·鮑爾先生。他比太太多活了20年,戰(zhàn)爭之時逃難到瑞士,然后長期在那里生活。1945年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不久,費迪南德就去世了,他和阿黛爾無兒無女,費迪南德的遺囑是將自己的所有財產(chǎn)遺留給他的侄子和侄女們。
正是因為有了第二份遺囑,瑪麗亞·阿特曼和家人堅信克里姆特的作品屬于他們家族,而不是屬于奧地利政府。
關(guān)于這些油畫的所有權(quán)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即使阿黛爾在世的時候,作品也應該屬于他們家族,而不是阿黛爾個人,阿黛爾的遺囑只能是要求丈夫?qū)嬜骶栀浗o政府,但這個遺囑從來沒有執(zhí)行過。奧地利高等法院的一份資料指出,阿黛爾從來就不是克里姆特作品的擁有者,最多只是共同擁有者。費迪南德后來修改的遺囑,決定了他們家的所有財產(chǎn)屬于家族,并沒有捐贈給家族之外的機構(gòu)。
上世紀90年代,作為家族財產(chǎn)合法繼承者的核心人物瑪麗亞·阿特曼,自從得知這一批克里姆特作品可能屬于他們家族之后,已經(jīng)數(shù)次向奧地利政府交涉,提出對這批油畫所有權(quán)的異議,不過這些要求-直被奧地利政府方面忽視。直到后來,居住在洛杉磯的瑪麗亞遇到了家族的朋友、一名年輕的律師蘭道·勛伯格。
蘭道·勛伯格出生于1966年,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阿諾·勛伯格的孫子,其家族與瑪麗亞·阿特曼的家族長期有交往,正是由于這樣的背景和信任,瑪麗亞·阿特曼全權(quán)委托蘭道·勛伯格作為自己的法律代理。
2000年,加利福尼亞高等法院受理了這個“阿特曼狀告奧地利共和國”的訴訟案件。從美國加州高等法院開始,社會各界的朋友都建議瑪麗亞組織一個更加強大的律師團隊,但最后的結(jié)果是,盡管沒有強大的律師團,勛伯格不僅在美國聯(lián)邦高等法院取得勝利,在后來的奧地利高等法院的訴訟中,也取得了全勝。
而這起訴訟案件,就像一個法律上的“馬拉松”,歷經(jīng)6年左右的時間才完成全程?,旣悂喴恢北г箠W地利政府在拖延時間,1916年出生的瑪麗亞在剛剛發(fā)起追訴的時候已是80高齡,訴訟案最終取得勝利是在2006年,當時瑪麗亞已經(jīng)90歲了。
代理律師蘭道·勛伯格早在瑪麗亞的案件取得勝利之前,就已當上了洛杉磯猶太人紀念博物館的館長。后來,勛伯格將瑪麗亞的克里姆特作品訴訟案收入的三分之一捐贈給該博物館。
所有的法律程序結(jié)束之后,“阿黛爾”即將回到家族后裔手中,輸了官司的奧地利政府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被反對黨和許多民眾批評政府無能而導致國寶外流。
法律就是法律,“阿黛爾”以及他們家族擁有產(chǎn)權(quán)的5件作品,必須回到家人的手中。在離開奧地利之前,奧地利國家博物館Belvedere舉辦了一次依依不舍的惜別展覽,名稱就叫“阿黛爾,再見”。這個展覽成為萬人爭睹的特別展覽,民眾紛紛擠進博物館,與他們的“蒙娜麗莎”告別。
瑪麗亞最早曾經(jīng)提議,奧地利政府如果同意將作品歸還給他們家族,奧地利國家美術(shù)館就擁有購買這些作品的優(yōu)先權(quán),瑪麗亞也曾經(jīng)愿意給他們很多優(yōu)惠條件。不過,奧地利政府忽視了她的要求和好意,所以才導致了后來的跨國官司。
其實,圍繞這幅作品的話題還有很多。瑪麗亞回憶,她的伯母阿黛爾在100年前是個非常摩登和超前的女子,這個銀行家的女兒生活作風超前,簡直不像那個年代的女子。
阿黛爾比丈夫年輕17歲,是一個富有幻想的女子。她和丈夫的關(guān)系一直不和諧。而此畫像的作者克里姆特,篤信愛情是人間最美的形式,無關(guān)乎道德的善與惡,他以新藝術(shù)美學做基石,將各種官能感受轉(zhuǎn)換成一種歡愉的天堂。克里姆特為阿黛爾畫像用了兩年多時間,外界也曾風傳他們兩人發(fā)生了浪漫的關(guān)系。對于各界的疑問,瑪麗亞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的伯母阿黛爾和畫家克里姆特之間是非常高尚的關(guān)系。
主人公已經(jīng)離世,這樣的說法也無法證實,這更加增加了這幅畫的關(guān)注度和魅力。
瑪麗亞和家人擁有的5件克里姆特作品抵達美國后,很快就在洛杉磯博物館展出。此時,四面八方的潛在買家紛至沓來,大家都在爭取成為這批沐浴過世界大戰(zhàn)硝煙而又充滿故事的作品的擁有者。
洛杉磯博物館占著天時地利的優(yōu)勢,為這5件作品出價1.5億美元,館方希望以此“高價”讓這5件克里姆特作品永遠收藏在同一個博物館,不要分離。
羅納德·蘭黛覺得自己畢生的使命就是追尋并獵取世界頂級的藝術(shù)品。
然而,此時已經(jīng)是2006年,人們?yōu)橘徺I英國藝術(shù)家明安·赫斯特的一個鉆石鑲嵌的人頭蓋骨就付了1億美元?,旣悂喺J為《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就像盧浮宮的《蒙娜麗莎》一樣,簡直是無價之寶,她還在等待最好的時機。
就在這個時候,雅詩蘭黛的二公子羅納德·蘭黛出現(xiàn)了。僅在洛杉磯博物館要出價1.5億美元購買5件克里姆特作品之后的一個星期,羅納德·蘭黛宣布,他已經(jīng)買下了《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僅這一件作品就出價1.35億美元。這就意味著,克里姆特的這件肖像作品創(chuàng)下了當時藝術(shù)品成交的最高紀錄。
瑪麗亞和家人本來的愿望,就是希望這件作品被懸掛在博物館,而不是別的地方,擁有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專門以收藏和展覽德國及奧地利藝術(shù)為主題的新博物館主人羅納德·蘭黛,看來是《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的最合適收藏者。
眾所周知,“雅詩蘭黛”是知名化妝品的名字,也是該品牌創(chuàng)始人的名字,這個著名的化妝品公司在雅詩·蘭黛退休之后,生意已經(jīng)傳給了第二代。羅納德·蘭黛是雅詩·蘭黛的二公子,曾經(jīng)擔任“雅詩蘭黛”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后來,這個職位由他的兄弟列奧納多·蘭黛擔任。2006年,《財富》雜志報道稱:羅納德·蘭黛的身價在20億美元左右,他的財富基本上來源于母親雅詩·蘭黛創(chuàng)辦的化妝品集團。
1944年出生于紐約的羅納德20歲時加盟母親創(chuàng)辦的家族公司,40歲進入五角大樓工作,成為美國國防部工作人員。
1986年,里根總統(tǒng)任命羅納德為美國駐奧地利大使,不過他只干了一年就辭職了。1989年羅納德競選紐約市長,但在共和黨的初選中輸給了朱利安尼。羅納德·蘭黛在政治上不算成功,但他在藝術(shù)上有自己的理想。他購買第五大道1048號,然后將它建設成為一個對公眾開放的“新博物館”,這可能是羅納德·蘭黛一生中最著名的行動。
新博物館其實就是羅納德·蘭黛先生的私人物業(yè),面對公眾開放,里面的多數(shù)收藏品主要就是蘭黛家族的私人收藏,還有部分借展作品。將私人收藏變成所有社會公眾都可以享受的財富,在曼哈頓可以見到很多同類的例子,如麥迪遜大道36街的摩根圖書館、第五大道70街的弗利克收藏館等。
2006年7月5日凌晨,《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I》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旅行,終于抵達曼哈頓第五大道1048號。這幅作品的到來,頓時讓這個很不起眼的博物館晉身于世界著名博物館之列。新博物館位于大都會博物館斜對面,大都會博物館每年五六百萬的訪客,勢必會惠及這個鄰居?!鞍Ⅶ鞝枴钡倪@個歸宿,應該算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