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佳珩 姜益常 王 震 張大鵬 任樹軍 劉家興 張 茜 李遠峰△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從事體育健身運動,但由于缺乏相應的健身指導,運動后損傷成為較普遍的現(xiàn)象[1]。我們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青年人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是在各種損傷中占的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青年人在運動前忽略頸部的熱身活動,加之青年人在運動時爆發(fā)力強,運動幅度過大,頭頸長時間處于過度偏轉(zhuǎn)或者過度伸屈導致頸椎關(guān)節(jié)錯位,發(fā)生靜力性損傷,癥狀嚴重的患者可有刀割樣或撕裂樣疼痛,造成較大痛苦,所以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對于患者的康復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3]。本研究應用肌肉能量技術(shù)(MET)聯(lián)合三期辨證牽引法對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的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1)診斷標準: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頸部肌肉的損傷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4-5]。2)納入標準:符合WHO對頸部肌肉的損傷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運動后發(fā)病,年齡20~30歲;自愿參加試驗并能完成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頸部有其他疾病者;有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疾病者;曾行頸椎手術(shù)者;資料不全、依從性差者。
選擇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門診治療的運動后出現(xiàn)頸部肌肉損傷的患者共6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1例,各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觀察組:應用肌肉能量技術(shù)聯(lián)合三期辨證牽引法。患者取適當體位,頸部放松,頸部向各個方向(前屈、后伸、左右側(cè)屈、左右旋轉(zhuǎn))活動度調(diào)整為最大限度,予以一定阻力,維持等長收縮5 s,分別放松、拉伸雙側(cè)胸鎖乳突肌、肩胛提肌、豎脊肌、菱形肌、斜方肌和頸深屈肌;收縮放松和等長收縮大致相同,每次操作完成后,需在原阻力基礎(chǔ)上重復操作;收縮放松對抗收縮;交互抑制。每次15 min,每日1次,2周1個療程。2)對照組:應用中頻脈沖電聯(lián)合三期辨證牽法引?;颊呷「┡P位,使用電腦中頻治療儀(河南省安陽市翔宇醫(yī)療設(shè)備有限責任公司,型號:XYZP-1D)進行治療,將正極片放置頸椎病變位置,負極片放置于患側(cè)有明顯壓痛的部位,并用鹽袋或綁帶將兩極片壓緊固定,頻率選擇為中頻1 000 Hz、低頻20 Hz,輸出為正弦波,最大電流達100 mA,每次20 min,每日1次,2周1個療程。上述治療完成后,兩組患者采用坐臥位,采取枕頜牽引帶懸吊式,應用三期辨證牽引方法[6]在頸部進行牽引治療,牽引重量為患者體質(zhì)量的7%;頸部肌肉急性損傷采用前屈位牽引5 d,角度為頸前屈15~20°;當急性期過后,隨著癥狀減輕,采用中立位牽引5 d;恢復期采用后伸位牽引5 d,角度為頸背伸15~20°,每日1次,每次20 min,2周為1個療程。
1.4.1 中文改編版頸部疼痛和殘疾量表[7](SC-NPAD)SC-NPAD是臨床上常用量化表,主要針對頸部疼痛及功能活動,主要包括頸部疼痛、功能活動、殘疾、情緒和認知4個因素,由20個項目組成,每項評分從0~5分成6個等級,總NPAD得分是所有項目分數(shù)的總和(0~100分),SC-NPAD總分由20個項目分數(shù)相加,總分越高,表示障礙越大。
1.4.2 總體癥狀改變等級評分[8](GRCS) 主要用于患者主觀癥狀自我感覺的描述。所有受試者在治療后第1周和第2周分別進行GRCS評分,GRCS評分從-7分到7分,0分代表癥狀沒有改變,-7分為癥狀嚴重惡化,7分為癥狀有了極大緩解;GRCS評分≤2分,說明患者自覺癥狀變差;3~4分,患者癥狀緩解;≥5分以上,說明癥狀緩解明顯并向好的方面進展。
見表2。兩組治療后SC-NPAD總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頸部功能、殘疾、情緒和認知的影響3個因素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疼痛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C-NPAD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C-NPAD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時 間 疼痛 頸部功能 殘疾 情緒和認知的影響 總分治療組(n=31)對照組(n=3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0.38±1.32 5.23±1.05**△10.63±1.18 5.96±1.37*10.98±1.16 10.02±1.03**△4.74±1.03 7.94±0.97*6.42±0.43 2.72±0.63**△6.21±0.57 3.96±0.91*3.91±0.87 0.95±0.59**△3.93±0.21 1.96±0.46*30.68±3.65 13.64±2.95**△29.79±3.06 19.82±3.54*
見表3。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均提高了GRCS評分,在治療1周后,治療組有74.18%的患者評分在3分以上,對照組有48.3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治療2周后,治療組90.32%的患者評分超過3分,其中有61.29%的患者評分超過5分,對照組在2周治療結(jié)束后有64.51%的患者評分在3分以上,但是只有19.35%的患者評分超過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3 兩組在治療1周和2周后GRCS評分比較[n(%)]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組和對照組做牽引治療后各出現(xiàn)1例惡心癥狀,未經(jīng)其他治療,1 h后癥狀緩解,未影響正常治療。
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fā)病,屬于中醫(yī)學“脖頸傷筋”范疇里,主要由于運動時,頸項閃挫,導致頸部肌肉力學失衡,造成頸部氣血不暢、氣滯血瘀而發(fā)病,故臨床上以頸項部疼痛、轉(zhuǎn)側(cè)不能、活動障礙為主。其病機主要是局部失衡,瘀血阻滯經(jīng)絡(luò)、氣血不通、不通則痛?!端貑枴の迮K生成》曰“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素問·萎論》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guān)也”。筋病可引起關(guān)節(jié)樞紐平衡失常,筋病在頸項部則可出現(xiàn)局部機關(guān)不利,生理曲度異?!,F(xiàn)代醫(yī)學認為,運動后發(fā)生頸部肌肉損傷,頸椎枕肌群痙攣,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頸部疼痛、活動受限或者由于疼痛而產(chǎn)生頸部高張性強迫體位。部分患者因痙攣的肌肉壓迫神經(jīng)產(chǎn)生針刺樣、刀割樣疼痛;而高張性強迫體位又可以使頸部肌肉群肌纖維受損,引起局部炎癥滲出、水腫形成,從而加重頸部疼痛癥狀。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在臨床上無確切客觀檢查指標,X線、CT、核磁等手段雖可進行檢查,但檢查指證并不明顯,且缺乏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臨床上主要以患者主觀描述疼痛癥狀,也無統(tǒng)一治療標準[9-10]。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本病的方法有肌肉牽拉、冷激光、牽引、推拿、針灸、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等,這些療法均能取得一定的療效;其中通過針灸、推拿治療本病,在中醫(yī)門診及文獻上都有相應的應用報道,但在實際臨床上由于每個中醫(yī)醫(yī)師的臨床經(jīng)驗及操作手法不同,療效具有不確定性,很難大規(guī)推廣應用,需要進一步細化、規(guī)范化臨床方案[11]。口服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本病常用的藥物之一,但由于劑型偏多,很多臨床醫(yī)師使用該藥有一定的盲目性,加重了藥物的不良反應[12-13]。冷激光照射可引起生化反應,減輕、消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但隨著組織的逐步深入深層組織療效也在逐漸減弱。我們應用MET聯(lián)合三期辨證牽引法治療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取得了比較好的臨床效果。MET是一種利用肌肉自身能量進行干預的手法治療技術(shù)。我們應用肌肉能量技術(shù)在損傷的頸部進行等長收縮,通過自發(fā)抑制或交互抑制,放松并拉長頸部的肌肉,強化肌肉力量,增加肌肉的韌性和延展性,與全憑治療師的被動靜態(tài)肌肉拉伸相比,MET是一種需要患者全程主動參與的無痛治療技術(shù)[14]。METs治療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可有效緩解頸部受損肌肉痙攣,降低肌張力,有利于恢復正常代謝;還可以增強頸部肌肉力量,提高頸椎的穩(wěn)定性,從而改善患者頸部疼痛、活動受限[15-16]。三期辨證牽引法是深刻認識中醫(yī)損傷三期辨證及正骨手法精髓“欲合先離,離而復合”基礎(chǔ)之上提出來的牽引方法,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屬于中醫(yī)損傷范疇,在治療時把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分為急性期、中期和恢復期,每期都按照頸椎的生理曲度進行“順勢牽引”,而這種“順勢牽引”是按照正骨手法“欲合先離,離而復合”理論提出,所以,三期辨證牽引法是對中醫(yī)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這種牽引方法可以改善肌肉緊張,緩解肌肉痙攣,可促進軟組織修復,從而依靠自身肌肉張力,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從治療時間上來看,患者在治療組的第1周和第2周主觀癥狀自我感覺均要優(yōu)于對照組。本試驗表明,治療組所采用的方法患者依從性更強,療效更佳,且安全可靠。操作者可以控制肌肉的精確方向進行肌肉主動收縮,以軟組織治療為載體,治增強肌肉的穩(wěn)定性、柔韌度和長度,從而恢復頸椎正常的生理功能。
綜上所述,MET聯(lián)合三期辨證牽法治療運動后頸部肌肉損傷,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