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才雅
(攀鋼集團總醫(yī)院放射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jù)臨床統(tǒng)計資料顯示,乳腺癌在臨床中的致死率位居腫瘤性疾病的前3名[1]。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飲食習慣的轉變均使得乳腺癌性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升高,而及時、有效的診斷措施不僅可以提升此類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隨著醫(yī)學標準的不斷提高,數(shù)字化乳腺攝影(DR)和核磁共振(MR)均已成為乳腺癌患者在臨床診斷中常用的檢查方法,不同檢測技術的臨床準確率也有所不同。DR是一種數(shù)字化X線攝影新技術,可通過調整圖像的對比度和銳度進行后期處理,成像清晰,但對復雜結構難以鑒定;MR肺動脈成像技術操作簡單,且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但費用較高[2]?;诖耍狙芯恐攸c探討了DR與MR診斷乳腺癌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攀鋼集團總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33~76歲,平均(43.56±1.43)歲。納入標準:術前或活檢前均行DR、MR檢查;檢查前未接受過乳腺手術者或放、化療病史者。排除標準:圖像不清晰或資料不全者;存在放、化療病史者。攀鋼集團總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項研究。
1.2 方法 所用患者均進行DR與MR檢查。DR: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X線片檢查,取雙側頭尾、內(nèi)側、傾斜及乳溝位,若存在某些位置異常,則可以對該位置進行目標放大攝影。MR:對患者進行測試以保持仰臥位,乳房處于自然下垂狀態(tài),確保位于乳房線圈內(nèi)。患者在檢查期間需要進行平掃,一旦發(fā)現(xiàn)病灶則采取動脈掃描。掃描序列選T1WI-3D-TFE增強序列,造影劑為Gd-DT-PA,劑量為0.2 mmol/kg,取肘靜脈,采用高壓注射器注射,控制注射速度為2 mL/s。注射前需對注射部位進行掃描,完成注射后再進行第二次掃描,每1 min掃描1次,連續(xù)掃描7次,并將掃描的圖像保存在圖像傳輸系統(tǒng),從所有圖像中選擇最重要的病變,病變直徑最大的位置作為關鍵掃描區(qū)域。
1.3 觀察指標 ①由從事影像診斷的主治醫(yī)師和副教授各1名,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DR檢查結果。②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MR檢查結果。③將DR、MR的診斷效能進行對比,包括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DR、MR檢查結果及兩種檢查方式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用[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DR檢查結果 病理診斷顯示:4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陽性38例,占比95.00%,陰性2例,占比5.00%;DR檢查中有28例患者被確診,占比70.00%,其余12例為非乳腺癌患者,占比30.00%,見表1。
表1 DR檢查結果[例(%)]
2.2 MR檢查結果 MR檢查中有36例患者被確診,占比90.00%,其余4例為非乳腺癌患者,占比10.00%,見表2。
表2 MR檢查結果[例(%)]
2.3 兩種檢查方式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 MR檢查的敏感度、準確度均顯著高于DR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
2.4 典型病例圖片分析 患者,35歲,左乳觸摸敏感,有微痛感,增生史較長,其他原因不明,多考慮是乳腺增生。DR檢查顯示:患者左乳內(nèi)成簇微小鈣化影,見圖1?;颊?,28歲,考慮左側乳腺結節(jié),彩超檢查邊界不清、形態(tài)欠規(guī)則,不能確定是否為惡性腫塊。MR檢查顯示:患者乳腺內(nèi)低回聲腫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緣不清晰,內(nèi)部不均勻,見圖2。
圖1 DR影像學圖片
圖2 MR影像學圖片
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疼痛、硬結、腫塊及乳腺增生。影像學檢查是乳腺癌患者臨床診斷中必不可少的診斷方法,可清晰全面地顯示患者的乳房病變并掌握患者乳腺病變的密度、位置、數(shù)量、大小、狀態(tài),并通過上述檢查結果綜合分析,清楚地了解患者的乳腺疾病狀況[3]。乳腺癌的臨床診斷標準是乳房影像學檢查顯示鈣化灶形狀為小棒狀、針狀或淤泥狀,鈣化灶的數(shù)量應 > 10個,并且每平方厘米的鈣化灶數(shù)量應 > 5個[4]。DR是一種已經(jīng)國家認可的乳腺癌篩查方法,其可以準確地檢測出患者的乳腺癌鈣化,對早期的微鈣化更敏感,可以全面直觀地觀察患者腋窩淋巴結的狀況[5]。根據(jù)本研究中的DR檢查結果,有28例陽性乳腺癌病例,占比70.00%。分析其原因可能為DR檢測的圖像清晰度較好,對鈣化病灶敏感度提高,能發(fā)現(xiàn)在臨床上觸診檢查不出的病灶,可提高乳腺癌檢出率[6]。
MR技術發(fā)展迅速,作為具有高度軟組織分辨能力、無創(chuàng)性和無輻射性的一種檢查方法,在檢查中不僅可以清楚地顯示出患者腫瘤的生長范圍、生長類型和內(nèi)部結構,還可以充分掌握患者病灶的血流和血管狀態(tài),同時可清楚地顯示病變部位,多中心性和胸大肌侵犯的基本情況。由于乳腺癌的增強特征不明顯,有環(huán)增強、不均勻、節(jié)段性及導管樣增強,在某些患者中,小型乳腺癌的焦點處的血液供應相對豐富,沒有壞死或囊性變性,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均勻的增強作用[6-7]。關于MR檢查的優(yōu)勢,可概括為幾下幾點:①無輻射損傷;②參數(shù)成像多且對比度高;③無骨偽影;④可行任意方位的成像功能[8]。MR動態(tài)增強在乳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準確度。本研究中,MR檢查中有36例患者被確診,占比90.00%,顯著高于DR檢查;同時本研究中,MR檢查的敏感度、準確度均顯著高于DR檢查,表明MR在乳腺癌的檢測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有助于確定和掌握病變的性質,準確度高,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的判斷標準。
綜上,MR檢測相較于DR檢測,對于乳腺癌的臨床診斷價值更高,其可以清晰準確地顯示患者的乳腺癌病變,并幫助診斷醫(yī)生及時了解患者的乳腺癌組織狀況以及腋窩和淋巴結的位置和大小,提高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效率,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