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會
摘 要:在當今社會,積極提倡普及閱讀和增加閱讀量。在小學階段,父母和老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其閱讀技能。鑒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較差,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完善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技能,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質(zhì)量和速度,并使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技能取得質(zhì)的飛躍,并使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獨立思考,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中高年級 閱讀教學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02
隨著我國教育政策和教育體系的調(diào)整和改革,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許多領域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和發(fā)展。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專注于文章的內(nèi)容,并釋放更多的閱讀資源,以便學生可以擴展課外閱讀。只有完全整合課堂和課外閱讀,才有可能通過更多的信息和知識,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教學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同時實現(xiàn)知識的積累和寫作水平的提高。課外閱讀可以拓寬教科書的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高水平的閱讀是指難度相對較大的文章,主要包括敘事、論證等。小學語文教師應集中精力進行閱讀教學,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文學的魅力,并最終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好習慣。
在對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尤其需要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擴大閱讀范圍,改進教學方法,并讓所有學生最大限度地體會和感受閱讀的魅力。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能適應學生當前新的學習需求。特別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方面,如果不能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不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就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但是,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教師必須繼續(xù)在實踐和探究中尋找優(yōu)化閱讀教育的策略。
二、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現(xiàn)狀
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具有慣性思維并遵循傳統(tǒng)教學模式。長期以來,語文教育一直受到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語文閱讀教學停滯不前,小學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材料大部分都依賴教科書,很少使用生活中的閱讀材料、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事情以及文學經(jīng)典中的優(yōu)秀文章。
此外,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變得非常普遍,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討論和分析各種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在實際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程中,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并且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無法獲得更多的閱讀方法。畢竟學生進行閱讀是為了鍛煉思維能力,只有讓他們在糾錯過程中不斷思考和積累經(jīng)驗,才能進步。
三、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措施
1.合理改善閱讀教學的方法和觀念
由于閱讀教學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閱讀課程中,教師在進行課堂討論的前提下,采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慈母情深》時,老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與該文章有關的問題,并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技能,而且可以幫助老師提高教學效率。
2.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是實現(xiàn)理想閱讀教學效果的關鍵。面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教科書中涵蓋了大量的閱讀材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學資源和生活資源,創(chuàng)造多種閱讀教學情景,在更輕松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教學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有助于他們對閱讀和學習充滿熱情,從而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特征,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使他們進入閱讀的世界。新穎的教學環(huán)境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景觀類的散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體驗祖國的山川大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3.明確學習目標
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對文章的理解,而小學中高年級的閱讀理解本身具有一定難點,因此許多學生缺乏自信心和興趣。在許多情況下,由于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因此作為老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他們可以主動學習。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將其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進,并逐步實現(xiàn)學習目標。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通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可以在更自由、更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行閱讀并積累知識。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應習慣于做筆記和積極思考,以便真正理解每本書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整體語文水平。
例如,語文教師應該組織班級成員定期舉行閱讀分享活動,并積極鼓勵學生之間分享好的文章和優(yōu)美的句子,使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無窮魅力。在閱讀和分享期間,學生會受到同學和老師的贊賞和鼓勵,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學生們對閱讀的興趣。
5.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
當今信息技術日益發(fā)展,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老師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相關視頻,學生可以更真實地感受到文字所描繪的情景,并加深學生們對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學生對閱讀保持興趣,促進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相關影視材料,通過創(chuàng)建音頻和視頻的教學環(huán)境,有助于喚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學生可以更深入地參與學習,并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6.使用教科書提升閱讀思維能力
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科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指導學生閱讀詩歌和寓言等各種文章時,應該采用多種閱讀策略。這樣,學生可以通過發(fā)現(xiàn)教學策略的差異,從而建立問題意識。
此外,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通過生活實例和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以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例如,學習《小兵張嘎》時,老師應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文字描述,想象一下主人翁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情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能體會到文章中所描述的真實情感,從而了解文章的語言風格和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7.積極鼓勵,為學生樹立閱讀信心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而容易分心,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策略,引起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和興趣。教師應以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為評估學生的標準,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的評價,積極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熱情。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估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鼓勵和贊揚學生,通過有效的評估方法,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作為指導,教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鼓勵學生提高閱讀效率。
總而言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按照新《課標》的構(gòu)想,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策略,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改進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獲得閱讀技能。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亢莉《淺議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發(fā)展導報》2019年3月29日。
[2] 鄭玫玲《淺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教師》2018年第14期。
[3] 陶加巖、楊霞《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考試周刊》2019年第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