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漫漫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科學素養(yǎng)的定義中提到,學生要具備一定的運用科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梢钥闯隹茖W課程對學以致用思想的重視。而科學學科本身的學科特點,用以促學的思想也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本文從思想、教學過程、作業(yè)布置、課外活動、考核和評價五個方面闡述了如何促進小學科學教學“學以致用,用以促學”。
一、“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意識
師生要共同樹立“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意識。這樣齊心協(xié)力,才能打造一個學用融合的科學課堂,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教師方面:備課中體現(xiàn),上課時重視,反思時思考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思考如何在課堂上體現(xiàn)“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思想。有了前期備課充足的準備,在上課時就能游刃有余地去運用和實踐。首先,要了解學生以前的認知經驗,知道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其次,要用學生能理解、聽懂的語言去表達。上課時,要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將學習和應用聯(lián)系起來,應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行實踐。最后,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思考:課堂探究做得如何?學生有沒有了解整個過程?學生會不會去運用?這樣循序漸進,就能打造一個學用融合的課堂。
(二)學生方面:思想上重視,行動上彰顯
讓學生意識到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是科學??茖W本身就是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例如,三年級上冊的三個單元:“水”“空氣”“天氣”,這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真實感受得到的。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學生會了解更多關于它們的知識,會解釋更多的現(xiàn)象,會做很多有關于它們的制作,這就是應用。從日常入手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讓他們學科學、用科學、愛上科學。
二、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意識
教科版新版教材將教學過程分為四部分:聚焦、探索、研討和拓展。這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思維層次,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思想。聚焦,即導入的過程。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特別是要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探究的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可以用一些故事或者場景。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三年級《混合與分離》這一課時,就編寫了一個故事:西北貧困山區(qū)的一個小學生幫媽媽去買食鹽,可是后來不小心把食鹽撒在了沙土里。他非常傷心,因為沒錢再去買食鹽了,你可以幫助這個小朋友嗎?因為愛心的驅使,班里的學生都很認真去學習這節(jié)課。探索的過程,就是實驗的探究過程。這時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組合作或者獨立完成實驗,進而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研討就是讓學生去利用上面的探究去總結出結論,去解釋一些現(xiàn)象,思考一些問題,或者反思實驗中的問題,以優(yōu)化實驗,獲得更好的結果。拓展,是進一步探索及應用的過程,是知識的升華、能力的提高。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探究的余熱,再次點燃他們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樂意去應用所學的知識,層層遞進,學用結合,讓知識轉變?yōu)榉椒?,升華為能力。
三、作業(yè)布置要體現(xiàn)“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意識
科學作業(y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如手工制作、科學論文、觀察筆記等等。此外,還可以創(chuàng)新作業(yè)的形式。例如,在學習了風的成因之后,筆者布置作業(yè):向家人解釋風的成因。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普及科學知識,因為特別喜歡“炫耀”,學生樂意做這樣的事情。其次,手工制作的作業(yè)可以舉行一個比賽,設置小獎品進行獎勵。查閱資料的作業(yè),可以讓學生做成繪畫或者筆記的形式,將優(yōu)秀的作品張貼到展示墻上,這樣可以大大激發(fā)他們完成作業(yè)的熱情。堅持下去,學生就會活學活用,并體驗到學用融合的樂趣。
四、課外活動要延伸“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意識
筆者所在的學校處在中國的珍珠之鄉(xiāng),擁有豐富的珍珠資源。學校利用當?shù)氐奶厣唾Y源,開設了相關的社團活動,有珍珠手工皂、珍珠制作等。五年級上冊教學了“做個太陽能熱水器”,這節(jié)課學生親自體驗了“設計構思—嘗試制作—反思設計—再改進再設計”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了相關的步驟和程序。在進行珍珠手工皂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利用之前所學就很容易進行相關的制作活動。并且經過實踐活動,鞏固了以前的探究學習。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因此,在進行課外活動時,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已學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應用和實踐,讓知識升華為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考核和評價要融入“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意識
在當前的教育評價中,社會和學校不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評價也成為一項重要指標。《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考核和評價要主體多元化、方式多樣化。所以,在進行考核和評價時,要體現(xiàn)“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思想。評價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學生學習了氣泡圖之后,在進行有關的考核時,就可以讓學生利用氣泡圖來總結物質的特點。學習了思維導圖之后,可以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來總結相關的內容。此外,科學小論文、小實驗都可以成為考核和評價的形式。這種“特別”的考試形式,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習慣。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科學教師,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思想。其次,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作業(yè)布置、課外活動、考核和評價中實踐“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思想。以“學以致用,用以促學”驅動的學習和實踐,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