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中故事
唐朝和宋朝之間是五代十國時期,這出戲就是那個時候的故事。
一、朱溫設(shè)計謀害李克用
五代十國亂世之中,比較強大的兩個軍閥就是梁王朱溫和晉王李克用。
朱溫先出場,他身穿斜蟒。一般的武將背上插四面靠旗,而像朱溫這樣的軍事統(tǒng)帥會在“靠”的外面再罩一件蟒袍,但只穿一只袖子(看起來像斜披著),所以叫“斜蟒”,表示又能指揮又能打仗。
但李克用也不是好惹的,他有十三個武藝高強的義子,號稱“十三太保”;尤其是最小的太保李存孝更是驍(xiāo)勇超群,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朱溫想打敗李克用,可是李存孝讓他很是頭疼。
這次,李克用巡視河南,駐軍泥脫岡。李存孝前去押解糧草,因此不在營中。
朱溫聞聽大喜,便想趁機除掉李克用。
他的弟弟朱義獻計:“可以修書一封,請李氏父子前來赴宴。席前可設(shè)金鐘一口。金鐘一響,眾將聚齊。金鐘二響,準備停當(dāng)。金鐘三響,伏兵殺出。如此這般,李氏父子插翅難逃?!?/p>
“此計甚好?!敝鞙乇銇韺懶?。
這時嗩吶奏起“急三槍”的曲牌。這種曲牌時長約五秒,用在劇中人寫信時。不管多長的信,曲牌結(jié)束便算信寫完了。
朱溫派人去送信,接下來該李克用上場了。伴隨他的是太保史敬思和周德威。史敬思穿著武將的靠,周德威則是文官裝束,因為他是謀士。
朱義來到泥脫岡,呈上書信。
李克用看信時,嗩吶又奏起“急三槍”的曲牌,不管多長的信都是五秒內(nèi)看完。
李克用對朱義說“修書不及,照書行事”,意思是“我沒空回信,就照信上辦吧”。
送信人走了,兩位太保問:“父王,信上寫的什么?”
李克用說:“他說皇姑染病,請我前去探望?!被使檬侵鞙氐钠拮?,也是李克用的義妹,義妹病了,理當(dāng)去探望。
周德威勸阻道:“朱溫心懷叵(pǒ)測,主公不去為是。”
李克用卻不想當(dāng)膽小鬼:“孤若不去,豈不被旁人恥笑?”
史敬思自告奮勇:“俺愿帶領(lǐng)五十名長槍手,保護父王前往汴梁?!?/p>
周德威再三勸阻,李克用執(zhí)意要去。
周德威只好對史敬思說:“你須記住,見橋休下馬?!?/p>
“記下了。”
急性子的李克用已經(jīng)不耐煩了:“休得多言,備馬!”
二、遭遇追殺,史敬思盡忠而亡
再說朱溫那邊,探子來報:“晉王(李克用)到?!?/p>
朱溫吩咐:“擺隊相迎?!?/p>
鼓樂聲中,朱溫與李克用兩人哈哈笑著,一團和氣。
李克用問:“皇姑病體如何?”
朱溫說:“病情好轉(zhuǎn),正在靜養(yǎng)。弟已備好酒席,與皇兄接風(fēng)?!?/p>
朱義趁他們喝得高興,敲了一下金鐘。
這聲音引起史敬思的警覺,他唱:“忽聽金鐘一聲響,害人之心要提防?;仡^再對父王講,要防梁王朱溫歹心腸?!?/p>
已有醉意的李克用滿不在乎地說:“看梁王不似殺人樣,且看他怎樣動刀槍?!?/p>
這時金鐘又響了,史敬思更加警惕,對著李克用唱:“金鐘二響為哪樁?請出皇姑問端詳。”
這話提醒了李克用,他對朱溫說:“駙馬,快快請出皇姑,讓我兄妹一見?!?/p>
朱溫便叫人去后堂請皇姑。
當(dāng)年這皇姑被迫嫁給朱溫,自然毫不情愿,所以奮不顧身地要將真相告訴李克用。她唱:“朱溫設(shè)下殺人場,要害兄王一命亡!”
朱溫拔劍刺死皇姑,史敬思趕緊騎馬保護李克用撤離。
面臨朱溫的追殺,李克用說:“看四面俱是兵將,城門緊閉,你我父子怎生逃脫?”
史敬思說:“父王不必驚慌。西門外有一水閘,多年干旱無水,已成旱閘,我們可托閘逃走?!?/p>
他們來到閘前,史敬思砍斷柵欄,力托千斤閘(演戲時柵欄和閘門都是虛擬的)。史敬思摔了個劈叉,表示一下子未能將閘舉起。他拼盡全力,閘門終于開啟,二人趕緊逃出去。
朱溫的部下卞應(yīng)遂早已帶人埋伏在李氏父子必經(jīng)的太平橋下。
很快,史敬思便來到橋前,他念著橋名:“太平橋……我臨行之時,周德威叫我見橋休下馬,待我打馬過橋?!?/p>
這時嗩吶模仿馬的嘶鳴聲?!跋胧谴藰蚋叽?,馬不敢過?!笔肪此加谑窍埋R,牽馬上橋。卞應(yīng)遂突然沖出,一槍刺中史敬思的腹部。
史敬思倒下,卞應(yīng)遂大笑而去。
李克用趕來,呼喚史敬思:“吾兒醒來!”
史敬思醒來,掙扎著撕下戰(zhàn)袍包扎傷口。雖然身受重創(chuàng),他仍然不忘保護父王。卞應(yīng)遂見李克用在此,又圍截過來。史敬思拼盡余力,將卞應(yīng)遂殺死。
此時史敬思已昏昏沉沉,無法前行。為了不拖累父王,他趁李克用不備拔劍自刎。
朱溫率兵追來,李克用急忙逃走。
三、李存孝殺到,李克用得救
這時四個龍?zhí)赘鞒謨擅娈嬛喿拥钠熳由蠄?,表示他們推著車子?/p>
李存孝唱:“奉了父王之命,押解糧草,軍前聽用?!甭犚妳群奥?,他登高瞭望,見父王被追,趕緊殺出。
朱溫被攔住,叫道:“來將通名!”
“你少爺李存孝?!?/p>
這大名如雷貫耳,朱溫慌了:“收兵,收兵!”
李克用對李存孝說:“吾兒若晚來一步,孤王性命休矣?!?/p>
周銳說京劇
京劇大師譚鑫培收了個徒弟,名叫余叔巖。他只教了徒弟半出《太平橋》,就去世了。
后半出《太平橋》很難演。戲臺上,一張桌子的兩邊各擺一張椅子來代替橋。史敬思站在椅子上,卞應(yīng)遂站在桌上拿槍扎史敬思的肚子。史敬思抓著槍頭,慢慢向后仰身,這叫“下腰”。最后,史敬思的腿一蹬椅背,向后飛出,直挺挺地摔到地上。這可是絕活兒,摔得不好的話可能會受傷。
余叔巖不想受傷,又想把這絕活學(xué)到手,就去請教譚鑫培演戲時的撿場人劉十。撿場人負責(zé)搬桌椅,對演員的一舉一動看得很清楚。
劉十告訴余叔巖:“卞應(yīng)遂的配合很重要。他手中的槍桿,隨著史敬思下腰一點一點往前送,可又要往后揪著,保著險??墒怯姓l保著卞應(yīng)遂的險呢?是撿場的,是我。我得從椅子后面抓緊卞應(yīng)遂的腿,不然他會摔下去。觀眾只看史敬思和卞應(yīng)遂了,沒人注意我。本來嘛,不讓人注意我,就對了?!?/p>
原來是這樣啊,余叔巖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