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熖忠,林揚捷,常海濤,薛祥峰
(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研究開發(fā)部,福建 南平 353000 )
一次電池具有自放電小、使用及替換方便等特點,是市面上最普及的電池產品之一。堿性鋅錳(堿錳)電池在一次電池中擁有獨特的優(yōu)勢,價格比金屬鋰電池便宜、能量密度比碳鋅電池大,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比其他一次電池強[1]。5G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用電器具趨向小型化,但對電池的要求更高,需要容量更大、安全性能更高[2]、大電流性能更好以及儲存壽命更長的電池產品,因此,堿錳電池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技術創(chuàng)新潮流。
關于堿錳電池的研究,目前集中在材料方面[3-4],而對電池配方的研究較少。提高電池容量的方法主要有:①提高正極填充量;②使用高活性的二氧化錳;③調整電解液含量[5];④使用細顆粒鋅粉[6]等。電池的大電流性能,除了與電極的導電性及活性材料的利用率關系密切處,與鋼殼內部的石墨乳材料也有一定的關系[7]。正極選擇合適的二氧化錳與導電碳的質量比(錳碳比),可以在保證電極材料擁有較高電導率的同時,盡量提高活性物質的用量,兼顧大容量與大電流性能。
本文作者對二氧化錳正極中的錳碳比進行梯度研究,通過電阻率測試、SEM、元素分析、孔隙率測試和電性能測試等手段,研究錳碳比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采用本公司生產原材料及生產工藝,將正極材料進行攪拌、造粒、篩粉和打環(huán),制成LR6電池正極環(huán)。
正極中,根據不同錳碳比修改碳含量,此外,聚乙烯質量分數為0.5%,KOH溶液質量分數為3.5%,正極環(huán)中水的質量分數約為2.8%。按19∶1、21∶1、23∶1的錳碳比制作3種正極。每只電池放置3個正極環(huán),每個環(huán)約為3.7 g。
負極采用本公司堿錳電池生產使用的鋅膏配方,正負極容量比為1.0∶1.2。
在本公司生產線上,按正常生產工藝制作LR6電池。
主要原料:鋅粉(上海產,電池級)、電解二氧化錳(EMD,湖南產,電池級)、聚乙烯(上海產)、KOH(上海產,99.9%)。
主要儀器設備:ACCFILM電阻測試儀(上海產)、YPD30S電動壓片機(天津產)、FlexSEM 1000Ⅱ掃描電子顯微鏡(德國產)和BTS-5 V/10 A電池放電測試儀(深圳產)。
1.2.1 電阻率測試
取過篩(15~80目)后的不同錳碳比錳粉2 g,其中錳碳比分別為32∶1、23∶1、19∶1、15∶1、13∶1、11∶1,用壓片機(壓片壓力為10 MPa)壓制,得到厚3 mm、直徑150 mm的圓片。對所得圓片進行電阻測試,通過測得的電阻,按式(1)計算極片的電阻率ρ。
(1)
式(1)中:R為極片的電阻;S為極片的橫截面積;L為極片的厚度。
1.2.2 材料表面分析
取少量不同錳碳比正極粉末樣品,粘在導電膠上,再放置于載物臺上,調到合適的高度,送入真空室,采用不同軟件,對樣品進行SEM和能量色散譜(EDS)分析。
1.2.3 孔隙率測試
計算正極環(huán)體積V0,將正極環(huán)投放進裝有一定去離子水的量筒中,靜置5 min后,輕輕搖晃量筒,待正極環(huán)表面沒有氣泡后,計算出液面上升的體積V1。
由于堿錳電池在放電過程中屬于耗水反應,水分的浸潤性以及吸液量直接影響電池的放電性能。水分包括被隔離紙吸收的水分、負極中容納的水分、少量游離水以及正極中吸附的水分。正極吸附水和正極活性物質利用率有直接關系,正極環(huán)的孔隙率決定了吸附水的量,由排水法,根據式(2)可得到正極環(huán)的孔隙率(n)。
(2)
1.2.4 電性能測試
選擇20 mA恒流連續(xù)放電至0.80 V的方式進行容量測定,評估小電流放電性能。以3.9 Ω連續(xù)恒阻放電至0.80 V評估中電流性能。大電流性能評估方式:以1.50 W脈沖放電2 s、0.65 W放電28 s,1 h放電5 min,兩個工步記錄為一次脈沖放電次數,截止電壓為1.05 V,簡稱雙功率放電。
按實驗工藝制備正極片進行電阻率測試,不同錳碳比的正極片電阻率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錳碳比的正極片電阻率
從圖1可知,錳碳比為32∶1的正極片,電阻率約為52 mΩ·cm;當錳碳比為23∶1時,電阻率迅速下降到17 mΩ·cm;繼續(xù)增加碳含量,電阻率下降趨勢變緩,當錳碳比達到19∶1以上時,電阻率幾乎不變。綜合考慮,錳碳比為19∶1到23∶1之間,正極可確保在電導率較高的前提下容納更多的活性物質,因此,對19∶1、21∶1、23∶1的錳碳比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圖2為錳碳比為19∶1、21∶1、23∶1正極粉末的SEM圖。
圖2 不同錳碳比的正極粉末SEM圖
從圖2可知,錳粉顆粒粒徑為20~50 μm,形狀不規(guī)則,錳粉表面存在很多添加劑顆粒,說明添加劑分布較均勻,但由于碳材料顆粒較小,在錳粉中均勻分散存在一定的難度。
為分析不同錳碳比中碳含量分布的均勻性,進行了EDS分析。錳碳比為19∶1、21∶1和23∶1的正極粉末的EDS圖分別見圖3、圖4和圖5。
圖3 錳碳比19∶1的正極粉末元素分布圖
圖4 錳碳比21∶1的正極粉末元素分布圖
圖5 錳碳比23∶1的正極粉末元素分布圖
從圖3可知,錳碳比為19∶1時,碳分布區(qū)域較廣,且有一定的團聚。從圖4可知,錳碳比為21∶1時,碳分布區(qū)域較廣,未出現明顯的團聚,碳分布均勻性相對于19∶1時更好。從圖5可知,錳碳比為23∶1時,碳分布區(qū)域較窄,是碳占比較少所致。出現的Ca、S和F等元素,是原材料本身所含的雜質,對測試沒有影響。綜上所述,錳碳比為21∶1時,碳含量分布最均勻,有利于電池均勻性與電化學性能的提升。
當錳碳比為19∶1、21∶1和23∶1時,正極環(huán)的孔隙率分別為9.93%、8.77%和6.76%??梢猿醪脚袛?,孔隙率的大小在碳含量為4%~5%時,與錳碳比呈正比關系。
電池電性能的表現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結果,將不同錳碳比的正極環(huán)組裝成LR6電池,選擇不同模式放電,分別測試小、中、大3種電流下的性能,結果見圖6。
圖6 不同錳碳比電池的性能Fig.6 Performance of batteries with different MnO2/C ratios
從圖6(a)可知,以小電流20 mA放電,19∶1、21∶1和23∶1等3種不同錳碳比制備的電池,容量分別為3 177 mAh、3 161 mAh和3 144 mAh,容量沒有明顯的區(qū)別。
增大測試電流,采用3.9 Ω恒阻放電至0.80 V,從圖6(b)可知,錳碳比為19∶1與21∶1時擁有相近的性能,而23∶1時性能較差,原因是隨著電流的增大,對電極的導電性要求增加,如圖1所示,碳含量降低伴隨著電導率的減小,因此在中等電流下,錳碳比23∶1的電性能較差。
為了進一步探究錳碳比對電池大電流性能的影響程度,進行雙功率放電,從圖6(c)可知,錳碳比21∶1時的脈沖放電次數為157次,優(yōu)于錳碳比19∶1時的138次以及23∶1時的139次,增幅超過13%。這表明,電池的大電流性不僅與極片的電導率相關,還與碳分布均勻性以及活性物質的量等因素有關。
本文作者對錳碳比的調控進行了系統研究,探究錳碳比的改變對電性能的影響趨勢。
從多方面測試結果可知,錳碳比為21∶1時,制備的電池擁有最優(yōu)的綜合性能,其中極片電阻率較低,正極孔隙率達8.77%,同時正極材料分散程度較好。在保證小電流性能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中大電流性能取得提升,特別是大電流模式下,提升幅度高達13%。這主要是因為該比例下的電極在擁有較高的電導率同時,活性物質的填充量獲得了提升。該研究思路不僅適用于堿錳電池,也適用于其他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對于探究電極導電性與活性物質填充量的最優(yōu)平衡點具有實際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