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姜喬娜,楊 陳,王晨露,*
(1.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2.浙江省清潔染整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 紹興 312000;3.江西服裝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1)
近年來,“中國制造”在世界的影響力悄無聲息地反哺著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這也使得世界的目光開始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上,以“東方元素”為創(chuàng)作靈感的時裝設計作品層現迭出。建國70周年展現的大國雄威到今日面對疫情標準答案式的處理,時代浪潮將“中國風”推至嶄新高地。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與板型師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切入點,將國風濃厚的神話傳說、民風民俗、器具紋路、非遺精粹等特色運用到服裝款式繪制中(圖1),借由服裝為媒介載體發(fā)揮中華文化的感官震撼,傳統(tǒng)與現代流行步調共鳴,使民族傳統(tǒng)與文化意境相融,創(chuàng)設全新維度的新東方主義美學語言,讓東方美學走向世界,映現中華民族的磅礴力量和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
圖1 Simone Rocha 2020 S/S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之一的風箏,憑借悠久的歷史于2008年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中國傳統(tǒng)風箏遵循民間工藝美術的特點,經過歷史演變形成選材深刻、用色明麗、扎糊考究、圖案活潑、造型多樣的藝術風格,呈現獨到的民間工藝美術的審美藝術價值。為了促進傳統(tǒng)風箏文化的絡續(xù)發(fā)展,近年來國內逐漸將傳統(tǒng)風箏視為一種視覺審美元素,在此認知上打造民間文化藝術創(chuàng)意產業(yè)。國際秀場也可見風箏元素在服裝款式結構繪制上的體現(圖2),這極大程度地推動了風箏文化的發(fā)展,也給相關服裝款式結構繪制人員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范式。
圖2 Louis Vuitton 2020s/s
服裝款式的整體搭配遵循風箏的對稱均衡審美法則。服裝款式整體最為突出的是肩部和下擺的幾塊裁邊。裁片的設計源于“黑鍋底倒圖肥燕圖”,是對風箏骨架結構的抽象幾何分解重組的延伸。左邊裁片為“肥燕圖”的頭部、頸部和腹部。右邊裁片將其打破重組,將頭部與尾燕相銜接,剪刀似的燕尾使里面的網紗若隱若現。兩塊裁片通過繩帶與服裝巧妙銜接,不僅增加了服裝結構款式的層次感與時尚感,同時還與風箏元素緊密相連。同時在肩片下擺提取了肥燕風箏的眼睛結構作為掛件與服裝相連接,使服裝有了趣味性與童趣感。服裝款式的整體搭配遵循風箏的對稱均衡審美法則,如圖3所示。
將風箏的竹骨結構與服裝款式的分割線相結合。分割線采用亮色包邊,裝飾性強,鮮明亮眼。服裝款式左右繪制既有變化又有統(tǒng)一。兩側繪制了縮褶結構,隨性又自由,恰似風箏的雙翅。遠遠看去就像一只在空中滑翔的沙燕,而白色的分割線就是它的骨架。將風箏的竹骨結構與服裝款式的分割線相結合,如圖4所示。
圖4 風箏的竹骨結構與服裝款式的分割線相結合的繪制圖
1.2.1 面輔料選擇
服裝的面料對服裝的整體款式結構影響極大,在挑選面料時需要從美學性、舒適性、經濟性、服用性三個方面同時出發(fā)。服裝整體款式結構效果因不同的外觀特征和內在性能的面料都會產生差別較大的視覺感受和穿戴體驗。因此,服裝面料是十分重要的內容,是款式板型師們繪制理念的表達和整體廓形及風格的展現。
制作風箏材料,最為重要的載體便是紙。把每套服裝分別看做一只風箏,面料便是風箏中的紙。研究發(fā)現,運用斜紋風衣布料、格紋面料以及網紗面料(圖5),前2種面料不僅在物理機械性能方面表現出較強的牢固性、較高的透氣性以及良好的彈性等優(yōu)點,柔軟的觸感以及在舒適、美觀、抗皺等方面的表現又滿足了服裝在服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整體服裝更加立體、靈動,動感十足,不過分的沉悶。斜紋風衣面料的塑形能力良好,在陽光下有波光粼粼的效果,方便后期的印花呈現優(yōu)質效果。添加了格紋元素,為整體繪制注入了叛逆感。格紋圖案不僅可以打造精致休閑的外觀,也同樣可用于體現少年感的街頭風格。網紗面料的運用給服裝款式結構整體增添了女性的優(yōu)雅柔美之感。
圖5 面料選擇
款式結構繪制中為了打破色彩感,多處運用帶有金屬感的輔料,如金屬拉鏈、金屬鈕扣、別針、氣眼、環(huán)扣等,起到配件固有作用的同時又對服裝進行裝飾,從而增加服裝整體款式結構的層次感,豐富了細節(jié)。
1.2.2 工藝手法
風箏元素服裝款式結構多為大廓形,而柔軟是面料本身固有的特征,因此對面料進行復合使面料變得挺括。數碼印花后與歐根紗進行復合,印花清晰,效果較好(圖6)。其次考慮到數碼印花效果較為平面,在藍鍋底的服裝裙擺中使用了植絨工藝(圖7),使圖案變得立體,服裝層次也更為豐富。運用了激光切割的特殊工藝,讓面料具有了別樣的視覺效果(圖8)。
圖6 數碼印花
圖7 植絨工藝
圖8 激光切割工藝
1.2.3 工藝步驟
分析中國傳統(tǒng)風箏的美學特點,提取繪制元素,結合當下流行趨勢,繪制款式,考慮細節(jié),從色彩、造型等方面來確定相符合的面輔料;根據效果圖、款式圖制作樣衣,結合整體情況進行樣衣修改,確定服裝的細節(jié)比例、尺寸;確定圖案,用刺繡、植絨工藝、激光切割、數碼印花方式印制面料,繪制出相應結構板型??钍街谱鞯慕Y構板型紙樣如圖9~圖13所示。
圖9 試樣一款式制作的結構板型紙樣
圖10 試樣二款式制作的結構板型紙樣
圖11 試樣三款式制作的結構板型紙樣
圖12 試樣四款式制作的結構板型紙樣
圖13 試樣五款式制作的結構板型紙樣
試樣一服裝款式結合秀場的流行趨勢,大肩西裝、羊腿袖、格紋面料的拼接,腰包胸包的繪制具有復古感的同時,迎合了新時代獨立女性。服裝款式提取了風箏骨架結構以分割線和拼貼的手法加以融合,將風箏的眼部結構用作胸包繪制,輔料的結合運用使整體的繪制變得靈活生動。裙子前面進行了襯衫袖的設計,源于童年時小伙伴放風箏因過熱將衣服脫下隨手綁在腰間這一細節(jié)。且同步加入裁片結構,走動時隨風舞動,好似空中自由滑翔的風箏。圖案提取了瘦燕風箏的原有紋樣結構,工藝采用激光切割,并提取了風箏中的祥云紋樣,工藝為植絨,富有立體感。服裝款式結合秀場的流行趨勢的繪制圖如圖14所示。
試樣二服裝款式為“H”型廓形。服裝款式中運用不同顏色的包邊作為分割線當作風箏的竹骨結構。同時將風箏剪刀似的尾翼負片化處理,與服裝款式上半部分運用的氣眼和繩帶連接,使整體的服裝款式靈活生動。將風箏圖案與傳統(tǒng)書法相結合,并進行飽和度、明度處理,具有中國韻味。工藝上運用數碼印花,同步搭配短袖和拖地長褲。短袖符合潮流趨勢進行泡泡袖繪制,褲子側邊進行褶皺花邊元素處理,童趣少女感十足。里外不同品類的搭配避免了視覺疲勞的產生?!癏”型廓形款式的繪制如圖15所示。
圖15 “H”型廓形款式的繪制圖
試樣三風箏在扎燕中身與翅的結構作為服裝款式中的分割線。分割線有4條參據了“四四”扎糊法,整體看似對稱又有多種變化。還做了手套繪制——考慮到手工藝人在削竹骨時對手造成的巨大傷害。風箏的眼睛細節(jié)在服裝款式中用作胸針,圖案選取了服裝的相同元素。兩側的紅白格面料上做紅色波點圖案繪制,工藝上將圓形印花與亞克力(或紅色PU面料)進行復合,波點與格紋面料結合不失俏皮可愛。模擬竹骨的結構線做了留白處理,工藝上將重點突出。風箏在扎燕中身與翅的結構作為服裝款式中的分割線的款式繪制圖如圖16所示。
圖16 風箏在扎燕中身與翅的結構作為服裝款式中的分割線的款式繪制圖
試樣四圖案運用了名為“洪福齊天”的紅鍋底瘦燕風箏,表達了吉祥的好兆頭。上衣繪制緊身連體衣,瘦燕風箏一左一右遵循傳統(tǒng)風箏的對稱美學法則。穿著在身上時腰部的鏤空繪制恰好展現女性的完美曲線。為了減弱上身的單薄感,加以圍巾、袖套的繪制。裙裝運用相同的圖案降低其飽和度,避免了眼花繚亂之感,前側繪制參考鍋底倒圖正負片繪制,增添趣味感。風箏眼睛圖案作為風箏腰部的搭扣裝飾繪制。裙子的半包裹繪制恰好修飾線條,拉長腿型比例。瘦燕風箏一左一右遵循傳統(tǒng)風箏的對稱美學法則的款式繪制圖如圖17所示。
圖17 瘦燕風箏一左一右遵循傳統(tǒng)風箏的對稱美學法則的款式繪制圖
試樣五“黑鍋底倒圖半瘦燕”如同京劇戲臺上的精瘦花臉武生,透露出凌凌威武氣?!昂阱伒椎箞D肥燕”如同滿身花繡的綠林莽漢,從山林里走出來,活脫脫一個魯提轄?!昂阱伒住憋L箏給予人威武粗獷的感覺,而衣服恰似如此。外套進行不對稱繪制,左側為風箏頭頸部形狀,右側簡化風箏結構使其頭尾相連,剪刀版的形狀恰好露出內里的紗裙。眾所周知,風箏飛翔全由一根線牽引。圖案為風箏竹骨,將它抽象為圖中的線,在服裝中進行絎縫處理,將綁扎的線繩結作為點,用數碼印花工藝清晰展現。腰部進行綁繩處理,穿插了風箏圖案。內里為高領連衣長裙,結合流行趨勢半透紗裙外穿,具有時尚感又兼具搭配多樣性。試樣五款式圖如圖18所示。
圖18 試樣五款式圖
風箏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代表之一,迄今已走過了千年的歷程,其藝術形態(tài)多樣化,藝術風格也獨具一格。不僅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遠意境,還展現了風箏手工藝人的獨特匠心,其獨到的視覺元素更是成為當代諸多板型師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風箏藝術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探析,對這個有著悠遠歷史的民間藝術有了與眾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能夠明確地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風箏元素與現代女裝款式結構繪制之間的共通性,可見中國傳統(tǒng)風箏元素在女裝的款式結構繪制運用中還具備更多的可能性與極大的延展空間。
文中用傳統(tǒng)風箏的色彩、圖案、結構、材質等元素與現代服裝款式結構繪制相結合的案例加以論述,證明了中國傳統(tǒng)風箏元素在女裝款式結構繪制中的可行性。且在對中國傳統(tǒng)風箏元素的創(chuàng)新實踐與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現了許多困難和不足之處,如在定位印花時圖案的構成和面料的選擇都會影響服裝整體的視覺感受,而面料的選擇還決定著服裝款式結構的廓形結構??梢娫诳钍浇Y構繪制時還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希望此次研究能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風箏”這項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風箏元素在女裝款式結構繪制上的創(chuàng)新應用,繪制出富有“中國風”意蘊的服飾,賦予這門藝術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