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摘 要:眾所周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們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生成,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深化新知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尋求科學的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問題意識 教學 培養(yǎng)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39
一、激發(fā)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小學生很容易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事物產生好奇心,一旦好奇心被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被充分激活。為此,教師應把握這一特點,以達到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要注意的是,學生經常會提出一些“空洞”的答案,教師對此絕對不能一概否定,而要維護孩子們的自尊心,保護其想象力,引導他們積極自主地發(fā)現(xiàn)和探究問題,進而促進其問題意識的形成。
例如,在講授《落花生》時,講課前教師可能會問:“你吃過花生嗎?”了解花生米是如何生長的?以此來拉近與孩子們的關系,同時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隨后,在引導環(huán)節(jié),教師運用題目引出課文閱讀:“課文題目叫‘落花生,為什么不‘拔花生呢?”這樣的提問,有效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使他們想一探究竟。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打造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孩子們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在合理地設計問題情境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與此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對他們存在的異議不應忽視或簡單否定,而是給予鼓勵、啟發(fā)和引導,這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消除他們提出疑問時的緊張與焦慮心理,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以《雪孩子》教學為例,不少學生問:“雪孩子為何不趕緊向鄰居求助?他在大火中救小兔子,可沒等救出,恐怕就融化了呀?”這一系列的疑問,聽起來似乎與對課文的解讀不一致,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說明學生們對故事情節(jié)認真思考了,這是值得肯定的。為此,教師應以贊賞的態(tài)度來看待敢于質疑和發(fā)問的學生,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同學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成功的喜悅,會放下心理包袱,積極提問。
三、點燃學生興趣,培養(yǎng)問題意識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好教師,如果教師想讓學生敢發(fā)問、愛發(fā)問,就要讓學生對問題感興趣,當他們有興趣提問時,自然會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用真誠的態(tài)度,親切的語調,和藹可親的微笑,讓學生在課堂上放松心情,從而使發(fā)問充滿熱情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進入對事物的辯證思考,讓學生主動提問,充分發(fā)揮其思維創(chuàng)造性。
例如,以《燕子》一課為例,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讓他們感受燕子在春天飛翔的情景,然后進行提問:“燕子在春天飛翔的情景是什么?”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提高他們對問題的興趣程度。在找到問題的答案后,教師讓學生再讀一遍,然后進行“問題接龍”競賽。其規(guī)則是:教師提問后,按座位排序來讓學生回答,如答錯則換下個學生回答;當答對時,則賦予該學生提問的權限,讓下個學生回答,以此類推。該游戲活動激活了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學習問題的興趣。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運用藝術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問題或設計與問題有關的游戲活動,能調動學生參與度,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小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科學咨詢》2021年第4期。
[2] 黃佳麗《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2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