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琦
【摘要】本屆中職英語技能大賽結束了,這次我校兩名選手參賽,獲得三等獎一個,優(yōu)秀獎一個,成績不理想,琢磨培訓工作的不足,特撰寫本文進行深刻反思,并痛定思痛,總結經驗,為下一屆帶隊老師引路。
【關鍵詞】技能競賽;反思
一、深刻反思
(一)選手挑選工作失誤
1.沒有抓緊選材時間
本次參加比賽的人選,嚴格來說是11月份才最終確定下來的,這比預定的5月開始訓練的時間整整推遲了6個月,距離2月份的區(qū)選拔賽只有兩個多月的訓練時間,訓練時間不足是導致賽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未能緊貼要求選才
本次大賽項目最終確定為四項:在線測評、情境交流、職場應用和職業(yè)風采,變化大、要求高。首先,情境交流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寫作水平,審題靈敏度,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等,以往靠背的訓練方法行不通。在線測評和職場應用的項目要求學生有很高的聽力水平,靈敏的臨場應變能力。
一方面,以往靠背的訓練方法行不通,另一方面,這完全擊中了我們兩個選手的要害,兩個選手從高一到高三都沒有上過英語聽力課,另外,兩個選手都缺乏競賽經驗。前期我們的培訓按照舊賽制選材,只注意語音語調,這明顯不符合新要求。
3.未考慮選手心理因素
新選手小琪體型比較胖,為此,該選手有一定的自卑心理,顧慮太多,較情緒化,而且形象設計工作比較困難,這對她平時訓練以及比賽都有影響。
小欣渴望升大,但戶口在江西,要回戶口所在地參加升大試。訓練后期,她得知江西不承認本省競賽成績,這使她情緒變化相當大,曾明確表示后悔參加比賽,認為訓練浪費時間。
(二)訓練環(huán)境選擇失當
1.訓練場所不當
本屆選手的訓練基地在語音室,95%的時間都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度過,多見書本少見人,這很不利學生的性格發(fā)展以及應變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盡管前期我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也曾改革過,如讓學生找英語科組的老師進行英語交流、帶選手進英語課堂聽課、讓選手為其他班的學生進行演講表演、鼓勵學生訓練累了的時候到校園散步和到操場進行體育訓練、創(chuàng)造了一些機會讓選手在教師大會和升旗儀式上進行表演模擬等,可惜未能持之以恒。
2.模擬賽場不利
本屆選拔賽在我校舉行,后期的多次公開模擬演練、全區(qū)出線選手集訓以及模擬賽也一直在我們學校進行,換言之,學生一直都身處主場,缺乏客場發(fā)揮的經驗,這對兩位本身就缺乏競賽經驗的選手來說很不利。
(三)過分急于求成
1.訓練強度過大
因一心要取得好成績,我們盲目地一次又一次增大訓練強度,經常一天緊密訓練課間不休息,疏忽了學生勞逸結合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2.拔苗助長
我們花了巨大的精力組織了海量的材料,都想一一灌輸給學生,常常一個早上讓學生背誦多組不同話題的材料、一個晚上聽打30多套練習,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違背了認知規(guī)律。
3.忽視評分標準
兩名選手在本次省賽中多項得分都與我們對評分標準的認識有出入。如在情境交流環(huán)節(jié),我們兩名選手的語音語調,感情流露,甚至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按我們的標準來衡量都屬發(fā)揮正常,可惜小欣得79分,小琪得78分,比較現場最高分85分有距離。又如在職場應用環(huán)節(jié),小琪在現場儀態(tài)從容,回答淡定,信息點都回答完美,但只得51分。我們確實未能準確把握評分標準。
二、痛定思痛
訓練工作中,我們針對選手情況設計培訓方案,使用了三十多套教材,自主編寫了三百多套聽打訓練題,兩百多套現場答問訓練題,兩百多套圖片描述題,兩百多篇圖片描述范文,確實是不遺余力,然而,成績不理想是鐵一般的事實,證明我們工作不得法,擺在我們眼前的重要任務是要痛定思痛,總結經驗,為下一屆帶隊老師引路。
(一)科學選材
首先,要爭分奪秒選好苗子,保證訓練時間。
另外,要確定合適的選材范圍。建議在高一選材,一年級的學生潛力大,年齡有優(yōu)勢;建議用初中升高中的英語成績作為一個篩選條件,在前20名范圍內選人,這樣一來可以節(jié)省篩選時間,二來,這個成績相對比較客觀,可以反映學生的英語基礎。
而且,要注意選材的測試方法。
①聽力測試法。聽力測試題的難度要比高一水平略高,可考慮用PETS II生詞量較少的聽力材料,語速稍稍調慢,大概一分鐘90詞左右合適,但是要改變PETS的選擇題形式,改為聽問和抓信息點的形式,用三到五套測試題進行測試,綜合最后成績排序挑選。
②現場描圖測試法。可用兩套圖片,每套四張,圍繞學生熟悉的生活或學習話題,讓學生進行2分鐘即興描述,用省賽的評分標準作評價,綜合兩套題目的成績排序篩選。
③訪談法。對初步篩選出來的選手進行單獨訪談,從儀態(tài)、談吐、應變力、語言天賦、智商情商等方面進行考察;而且要向相關科任和班任了解情況,綜合分析選手的發(fā)展?jié)摿Α?/p>
(二)科學訓練
1.科學選擇場所
環(huán)境不宜過于封閉。在校內、校外、區(qū)內甚至省內開發(fā)可用資源,拓寬訓練的空間。如:讓學生走進老師群中,聽取不同老師的建議;走進教室,面對不同的情景,練習應變;加強校際交流,拓寬視野,積累客場比賽經驗;走進交易會、展會等實地交流,增強自信。
2.堅持勞逸結合
吸取拼命死練,卻不出成績的教訓。要注意把握訓練的強度和選用材料的數量和難度。訓練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適當休息、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訓練,多找朋友談談心,讓學生在訓練之余適當參加體藝活動,幫助選手身心健康。
3. 多渠道把握評分標準
準確把握評分標準是關鍵。要研究本屆的選手錄像,找出差距;邀請評委親自為我們選手表現作點評、指導;觀摩同類型比賽,總結評分標準的共性和個性。
4. 建議課程設置要重視聽力訓練
從本屆的項目設計來看,關鍵環(huán)節(jié)比較重視聽力理解。以往我們學生無論是商英專業(yè)還是非商英專業(yè)都忽略了聽力方面的課程配置,其實,語言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水滴石穿般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靠兩三個月的突擊訓練是不可能有突破性提高的,建議改良課程設置,重視聽力訓練。
每次想到把遺憾留在了中職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的賽場上,我一次一次地心痛,對學校深懷歉意。期待再有機會,我將不遺余力培養(yǎng)更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國祥. 《世賽優(yōu)秀選手英語技能培訓方法探究》[J].教育現代化,2020-03-18.
[2] 劉姝玉.《職業(yè)技能大賽驅動下的英語口語培訓模式改革與應用》[J].校園英語,2019-08-01.
[3] 吳雪梅.《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英語口語競賽思維可視化培訓》[J].海外英語,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