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余添
[摘? ? ? ? ? ?要]? “雙高計劃”對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禮儀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又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高吸引力,讓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更多獲得感。
[關? ? 鍵? ?詞]? “雙高計劃”;禮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1-0004-02
一、“雙高計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雙高計劃”指的是需要構建具有較高水平的高職院校以及建設專業(yè)的計劃,由于包含兩項內容,故稱為“雙高計劃”。該計劃提出了需要不斷完善職業(yè)教育的培訓體系,讓德育與技術教學有機結合,制訂工學結合制度,服務社會,服務經濟發(fā)展需求,為我國能走向國際提供更多的技術及人才支持?!暗虏偶?zhèn)?、工學結合”的教育機制和“高素質技術人才”突出了以德育人的任務本質,思政教育是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推動職業(yè)教育順利發(fā)展的保障,是高職院校加強黨對“雙高計劃”建設領導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文化源遠流長,禮儀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當代的禮儀文化是在繼承中華民族的禮儀傳統(tǒng)、吸收各國優(yōu)秀禮儀文化的基礎上的禮儀行為和禮儀宣教體系的總和。禮儀文化不僅是受教育者自我完善及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規(guī)范準則,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精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雙高計劃”中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黨的領導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最大制度優(yōu)勢。加強黨的領導是“雙高計劃”的基本出發(fā)點。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確保思想政治教育不斷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念,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內容。在新時代下,黨的全面領導需要做好思政方面的教學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能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方位融入教育的方針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以德為本,做好核心課程的安排,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立志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也是我們當前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之地。“雙高計劃”旨在在高職學生中開展立德樹人任務,著手解決如何培養(yǎng)、怎樣培養(yǎng)、為誰來培養(yǎng)的本質問題。
二、禮儀文化乃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價值
思政教育與禮儀文化是統(tǒng)一的,其價值性相當,禮儀文化所追求的目標在于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
(一)禮儀文化是道德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大學生成長的需要,是“雙高計劃”的客觀要求
“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一種非強制性的社會規(guī)范,是調節(jié)一定生產關系下的社會成員的行為基本準則,是體現(xiàn)道德規(guī)范和文明行為的標準。從這里可以看出,禮儀有道德的作用,這也是其最基本的需求。禮儀反映了道德的真、善、美,是評價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在成員規(guī)范行為過程中,禮儀是基礎的規(guī)范。禮儀文化具有歷史價值,是可進行操作的,而且是具體化、對象化的,使抽象的、無形的道德不僅僅是“在純粹的思想領域中發(fā)生的”變得真實存在,從而使道德教育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包括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法制觀及道德觀的教育。禮儀文化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強調思想政治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
青少年是要我們精心呵護、引導的,習近平總書記用“扣子論”來突出青年階段教育的重要性。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的過程是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的過程。禮儀文化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規(guī)范,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養(yǎng)成了知禮、懂禮、行禮的習慣。
因此,將禮儀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學生的生活,促使教師與學生雙方產生親近感、認同感和和諧感,彰顯出真理、人格與情感相聚合的力量,既有助于實現(xiàn)“雙高計劃”立德樹人,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又有利于思政教育提升吸引力。
(二)禮儀文化是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為“雙高計劃”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方向保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有禮儀文化的支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禮儀文化屬于“文明”范疇,傳統(tǒng)禮儀文化價值觀滋養(yǎng)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它確立了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可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shù)”,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在一起共同努力,這也關系著國家的未來以及人民的福祉。
禮儀文化是“雙高”計劃的改革發(fā)展任務。“雙高計劃”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開展禮儀文化教育是高職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禮儀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禮與儀的結合,也是實踐以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行性操作。高職院校禮儀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促進高職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提高高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健全高職學生的人格。因此,禮儀文化教育不但是道德教育的需要,更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迫切需要。
(三)禮儀文化助力高職學校走出國門
中國著眼于“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面向世界培養(yǎng)國際技能型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這是“雙高”規(guī)劃的建設目標。職業(yè)教育要形成中國特色的職業(yè)教育,逐步融入世界職業(yè)教育話語體系,進入世界職業(yè)教育舞臺的中心,參與職業(yè)教育的全球治理,以國際視野和大格局行動推進“雙高計劃”建設?!半p高計劃”對禮儀文化提出了新要求?!半p高計劃”要求職業(yè)教育走出去、參與職業(yè)教育全球治理,勢必會接觸到風格各異的地域文化和風俗文化,禮儀已經成為國際交往的通識。在當今國際交流中,尊重國際禮儀,尊重其他國家文化,才可以得到他國的信任和肯定,使高職教育在走出去時具有信服力和威望,展現(xiàn)獨有的中國魅力。禮儀文化是構建國家形象的最好抓手,代表了中國文化最為獨特的一面。禮儀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輸出。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強調:“文明永續(xù)發(fā)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甭殬I(yè)教育在應對挑戰(zhàn)、實施走出去前,深深植入中國,深度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獨特的時代魅力和風貌。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將通過禮儀向世界展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高職院校走出國門,要遵守國際慣例和一定的禮儀,有利于展現(xiàn)中國禮儀的風采和特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國際形象,提高國際影響力,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因此,我們需要走出國門,而禮儀文化有助于高職院校走出國門。禮儀文化有助于樹立“四個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國家、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實踐以及對自身文化活力的堅定信心。禮儀文化作為一種融通古今中外具象化的教育載體,有一定的實踐和影響力。通過對禮儀文化的了解,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闡述、分析,增加對文化的認同,堅定文化定力,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立自主,自覺維護我國的文化主權與安全,掌握文化上的話語權,避免在多元文化浪潮中出現(xiàn)文化迷茫的現(xiàn)象。
三、結語
“雙高計劃”立足于中國新時代,面對世情、國情、教情的變化強調了立德樹人育德、修技并修的育人機制,為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政治強、業(yè)務精的高水平技術型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根本依據。禮儀文化對于個人,是個人形象塑造與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手段;對于民族、國家是國家精神與文明形象屹立于世的象征。禮儀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堅持誠信與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貫徹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創(chuàng)新要求,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以及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yè)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Z].2019-03-29.
[2]孫偉.對禮儀文化有效融入高職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7(24):109-112.
[3]馬婷婷,林美卿.傳統(tǒng)禮儀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研究[J].教育探索,2015(9):136-138.
[4]李鴻嘉.禮儀文化在新時代思政教育中的缺失與重構[J].人民論壇,2018(8):120-121.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