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
[摘? ? ? ? ? ?要]? 高校新聞院系馬克思主義新聞教育對社會新聞觀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調查資料顯示,高校新聞院系學生有關媒體的黨性以及新聞的真實性等的認知整體都是十分積極的,然而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采取有效的方式,不斷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改革,這樣才可以顯著提高教育質量。
[關? ? 鍵? ?詞]? 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問題;改革
[中圖分類號]? G219.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3-0004-02
近年來,新聞傳播方法從單一變得多樣化,傳播迅速,而且傳播內容也各種各樣,導致社會輿論非常多元。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新聞傳播領域為了科學把握輿論導向,創(chuàng)新新聞宣傳工作,增加輿論引導能力,必須要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起重視。尤其是高校新聞院系,應該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當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有待創(chuàng)新
原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往往采取思想?yún)R報和理論知識宣講的方式,此方法在特定階段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然而在網(wǎng)絡時代,尤其是以年輕人為主要教育對象,教學理念已經(jīng)落后。因為新興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媒介環(huán)境有所改變,原來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采用的培訓方案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有些高校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還是采用原來的教學方式,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學內容缺乏多樣化,而且教學理念也比較落后。
(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內容落后
課本不只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性藍本,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最近幾年,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內容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首先,分析西方國家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其次,回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史,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內容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幾乎每所高校都存在尚未將實際應用作為重要導向,將職業(yè)需求作為根本目標,將提升綜合素質作為中心的情況。并且教學內容方面沒有將理論性和應用性相結合,更加沒有重點體現(xiàn)實踐研究以及案例分析。在實際教學中合理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比如,模擬訓練以及隊伍學習等,學生不具備較強的研究實踐問題能力。
(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形式單一
最近幾年,盡管我國新聞傳播專業(yè)招生規(guī)模越來越大,很多高校硬件建設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當前的條件依舊不能滿足新聞和傳播專業(yè)學生的實際培養(yǎng)需求,該矛盾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其一,教學途徑缺乏多樣化。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在我國網(wǎng)民中20歲到29歲占據(jù)約30%的比例。而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對大眾活動場所的轉移以及媒介形態(tài)的改變,還是基于以往物理空間的教學方式,很少應用網(wǎng)絡陣地。其二,教學互動不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業(yè)界和學術界并沒有深入探究怎樣結合高校的社會合作資源,對社會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改革路徑
(一)高校和新聞業(yè)界加強互動,促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現(xiàn)階段,我國輿論形態(tài)以及媒體格局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高校學生思想各種各樣,需要對現(xiàn)有的新聞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合理運用新聞媒體的資源以及宣傳部門的資源促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我國在2013年12月,嘗試著在全國各個地區(qū)積極推廣部校共建新聞學院試點工作,截止到今天,資料顯示,我國共建新聞學院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120個,覆蓋全國多個省市以及自治區(qū),部校共建不只是獲取階段性基本成果,而且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很多高校新聞院系的教師都不愿意主動參與到部校共建中,少數(shù)人覺得參加部校共建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浪費時間,覺得部校共建是一件無所謂的事,可有可無。并且很多高校新聞院系運用部校共建專項經(jīng)費購買的先進設備,因為教師不懂得怎樣使用,導致其長期閑置,那么,就這些問題來講,必須結合有關文件,積極建設部校共建新聞學院2.0版。首先,應該重視高校人員和媒體互聘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和健全互聘工作長效制度,合理制訂長遠計劃和掛職人員輪轉制度,讓無媒體經(jīng)驗的教師都可以參與到掛職鍛煉中,而且制定激勵制度,重視考核以及檢查,確保有良好的掛職鍛煉效果。其次,應該將部校共建的重要示范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增加部校共建的深度以及廣度,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講座,加強校園實踐基地的建設,這樣才可以讓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課本以及平時的教學中。
(二)堅持利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引導高校新聞教學思想
在傳播新常態(tài)背景下,媒介平臺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傳播格局相當復雜,必須要利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觀點以及方式,對新聞實踐進行科學指導。高校在培養(yǎng)新聞專業(yè)人才時,其根本目標是真正滿足業(yè)界實踐的實際需求,但是也必須要利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引導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某會議上明確提出必須要在新聞理論探究中引入馬克思主義,而且也要融入新聞教學中,讓新聞學成為以馬克思主義為科學指導的學科,讓所有新聞專業(yè)的學生都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習近平有關宣傳思想工作的核心思想和有關新聞輿論工作的主要論述,都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重要引導,最關鍵的是堅持新時期下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宣傳思想。就調查資料來講,多數(shù)學生都覺得高校應該設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但是也有些師生不贊同。如果高校有完善的師資條件以及教學基礎,完全可以嘗試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一門必修課。同時,教育主管部門與高校可以采用改革績效考核的方法,重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考核,對現(xiàn)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將足夠的資金用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研究基地建設。通過這些方式,必定可以為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新聞院系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新聞院系的教師都不認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而且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甚至有一些抵觸情緒,那么,這樣的教師就無法高效完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學。現(xiàn)階段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理論體系與科學內涵的了解依舊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方法不統(tǒng)一、基本概念模糊等。因此,為了提升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質量,需要提高教師自身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素養(yǎng)[1]。首先,應該認真研究閱讀和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原著,了解馬克思才可以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高校新聞系可以利用周學習會以及讀書會等方式,正確指導教師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著作,也可以邀請一些知名的業(yè)界專家,針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現(xiàn)有的教師開展專業(yè)培訓。此外,必須要回到現(xiàn)實,將新聞實踐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相融合,可以邀請一些業(yè)界的精英到學校進行講座,建立常態(tài)化的培訓制度,重視相關教育。也可以讓教師到一些媒體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多參加一些媒體例會和重要的新聞報道策劃,青年教師可以參與到新聞實踐中,這樣有利于開展實踐教學。此外,也可以利用外部的力量,從媒體單位以及宣傳部門中聘請兼職教授,從著名高校以及研究機構中引進優(yōu)秀的人才,這樣可以為整個教師團隊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改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方式
強化馬克思主義相關教育,最重要的是課堂教學。要想使學生完全認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可以只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這樣才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我國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而且有些媒體一味地夸大新聞以博取受眾的關注,很多學生都覺得非常困惑,不能理性了解社會。就這些問題來講,必須要進行全面的分析,使學生的所有困惑都得到解決,才可以使學生完全認同馬克思主義,這就要求高校新聞院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探討的方式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正確引導學生,從辯證唯物主義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了解我國基本國情,以掌握其本質。有關調查資料表明,約35%的學生都想要教師針對在新聞實踐過程中碰到的很多代表性問題,可以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角度進行分析。也認為教師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法,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有關的新聞作品,通過對這些新聞作品進行展現(xiàn),深入分析寫作以及選題的思路,引發(fā)學生認真思考,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除此之外,也要合理運用一些新實踐,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免學生存在逆反心理。在傳播新常態(tài)背景下,媒體新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導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存在一些難題,然而也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通過一些主流媒體客戶端,正確引導學生讀報,可以分享自己感興趣的稿件,還可以分享一些媒體App對新媒體轉型融合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討論,甚至可以利用一些社會化媒體,比如微信以及微博等,討論新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下有關輿論引導的主要方式[3]。那么,利用該教學,除了可以幫助學生對新型傳播方法有深刻的認識,也可以在無形中全面落實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長時間的文化工程和政治工程。通過很多人的努力,才獲得今天的成果,只有普遍關注科學規(guī)劃,積極踐行,將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和其他的新聞學科教育進行融合,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內容成為所有新聞學生、新聞工作者以及新聞專業(yè)教師的自覺行為,才可以將整個社會的正能量凝聚在一起,為建設和諧社會和法治國家奉獻出自己的力量。目前,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核心在于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必須要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社會主義改革的背景下,很多人越來越重視社會公平,人民群眾對黨有了越來越高的政治期待。而檢驗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主要標準是是否可以真正實現(xiàn)社會公平,目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貼近人民群眾。作為新聞工作人員以及高校新聞專業(yè)教師,還要了解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做好自身的工作,努力學習和貫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參考文獻:
[1]張羽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視角下的新聞教育發(fā)展路徑探析[J].探求,2020(3):116-120.
[2]金石.新時代民族地區(qū)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方向與路徑[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98-103,156.
[3]邱天.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高校的路徑探究[J].視聽,2020(1):207-209.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