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昱鑫
南寧新會書院是典型的嶺南城市中的典型嶺南風格傳統(tǒng)建筑,具有獨特的嶺南傳統(tǒng)建筑文化藝術(shù)風格的裝飾特征,這種風格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琉璃陶塑、灰塑、木雕、石雕和磚雕,以及它們在南寧新會書院建筑中的具體運用。
建筑是綜合藝術(shù)的一個實體表現(xiàn)。建筑的藝術(shù)表現(xiàn),除了建筑本身的藝術(shù)處理如體型、體量、線條、材料、色彩等要素的運用外,還要借助于其他的藝術(shù)門類,諸如繪畫和雕塑等。建筑中常用雕塑作為裝飾,是由于它的空間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強,更容易和建筑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而建筑的意境也不同程度地要依靠繪畫、雕塑、書法、楹聯(lián)、匾額、題字等文學、藝術(shù)手段來加以幫助和表達。這種建筑與文學、美學的結(jié)合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表現(xiàn)的一個明顯特征。
由于傳統(tǒng)禮制規(guī)范的約束,一般的民用傳統(tǒng)建筑,在建筑的裝飾上都比較的簡單,色彩偏向清淡,但是嶺南的傳統(tǒng)建筑在建筑裝飾上卻豐富多彩。嶺南的傳統(tǒng)建筑在裝飾上一般都會充分運用嶺南的三雕、二塑以及書法、楹聯(lián)、匾額等地方傳統(tǒng)文化手段來表現(xiàn)建筑的藝術(shù)面貌。所謂的三雕,就是指木雕、磚雕和石雕;二塑則是陶塑和灰塑。這些雕塑門類在南寧新會書院的建筑藝術(shù)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和發(fā)揮,這是該建筑的又一個明顯的嶺南特色。
莊重大氣的屋頂和豐富多彩的脊飾
南寧新會書院的屋頂為硬山單檐頂,雙面人字形的屋面,布上綠色琉璃筒瓦,布局規(guī)整,線條平直,具有渾厚、堅挺、穩(wěn)定和規(guī)范化的風格特征,加上高聳的護耳山墻的襯托,更顯得莊重而大氣。
與屋面嚴肅感覺相比,書院屋頂?shù)募癸椌惋@得熱鬧、? ?豐富多彩得多。書院的屋脊裝飾沒有按照清工部《工程做法側(cè)例》中對屋脊裝飾等級的規(guī)定那么規(guī)范,所用的表現(xiàn)手法與北方古建筑只做正脊兩頭脊飾和垂脊端頭部裝飾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北方屋脊裝飾型制較小而且較少,像大家閨秀頭上的那一點點綴。而嶺南的屋脊裝飾就猶如中國古代戲曲中人物那濃重的頭飾那樣,顯得特別隆重、亮麗。嶺南的會館式建筑就更不用說,自然是富麗鮮艷、華美異常。
書院三個大殿的正脊均有一米多高, 鰲魚正吻脊,兩邊吻座至山墻之間為紅色博古脊。脊飾都是分上下兩層的,上層飾琉璃雕塑,下層為彩色灰塑浮雕畫卷。
三個大殿正脊的上層琉璃雕塑的長幅畫面都是取材于歷史故事或古代戲劇舞臺的場景和人物造型。人物塑造線條流暢,動作、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場景中的房屋、馬車、轎子和各種物件均塑造得相當仔細,刻畫生動自然。三大殿的正脊上層正中都高高豎起脊頂琉璃塑。頭門的脊頂為財神元寶壽桃頂著火焰紋圍繞的金球;中廳的是發(fā)光金球頂起的寶葫蘆;后座的則是金鼎蓮花吐金珠。這三個金球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映襯得五彩的脊飾顯得更加鮮麗、貴氣。
正脊下層的彩色高浮雕灰塑則更題材豐富。頭門正脊的灰塑畫卷正面從左至右分別為鶴鹿呈祥、正子登科、九獅鎮(zhèn)江山、蓮升三級和孔雀戲梅;背面的是花開富貴、負薪讀書、江山多嬌、孤山放鶴和喜得蓮子。中廳正脊的灰塑正面是一幅描繪當時人們?nèi)粘I顖鼍暗漠嬀?而背面的畫卷從左至右依次為喜鵲鬧枝頭、“壽”字、姜太公釣魚、“?!弊趾拖生Q松樹。后座的灰塑左至右為出水芙蓉、竹菊、陽刻“國泰民安”、香山九老、陽刻“風調(diào)雨順”、梅蘭和雀上桃枝。這些灰塑作品色彩豐富艷麗,造型寫實生動,鳥雀歡悅、花木繁盛。采用高浮雕的雕刻手法,有些造型甚至躍出地面成為圓雕。這些灰塑的題材都是采用了傳統(tǒng)的象征、寓意,如蓮(連)升三級、花開富貴等;民間喜愛的比喻,如福、鹿(祿)、桃(壽)、雀(爵)等;還有直接的祈望,如“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等等。這些手法都反映了人們對吉祥如意的祈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時,從這么多豐富的題材里也可以看出南寧新會書院這座會館建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書院頭門和后座的的垂脊飾相同,都是垂脊末為灰批博古,脊端飾褐色琉璃獅子圓雕。這些琉璃獅子頭上有犄角,大耳凸眼嘴微張,面部表情略帶喜悅,臉邊有彩帶飄至后腿,身上飾有花朵,尾先細后粗呈扣蓋狀,上飾乳丁,前肢左腳踏球或幼子,十分具有南方民間舞獅造型的特點。二中廳的垂脊端為綠色琉璃獅子,大耳凸眼齜牙翹尾,身上飾乳丁;脊末博古中穿插有寶瓶、牡丹和仙桃,寓意著平安、富貴和長壽。
南寧新會書院的屋頂在護耳山墻的約束之下輪廓鮮明,加上屋脊上鮮艷奪目的琉璃塑和灰塑,每每在強烈的日光照射之下,顯得豐富而立體,表現(xiàn)出獨有的節(jié)奏和韻律。
靈秀的石雕和不拘一格的柱礎(chǔ)
南寧新會書院的石雕材料是花崗巖,出現(xiàn)在門枕石、檐梁柱、石雀替、柱礎(chǔ)等局部。書院內(nèi)的石質(zhì)部件裝飾與北方古建筑相比起來顯得造型比較簡單,但較為清秀。
書院大門的花崗門枕石正面浮雕戲獅,飾竹節(jié)紋勒邊,整體風格粗獷。書院的石檐梁和石柱都沒有做過多的雕飾,只在修長的石梁和石柱邊沿處雕飾復線條或者雕出棱條來,石柱下設(shè)輕巧的高身束腰柱礎(chǔ),以使石柱顯得修長俊逸。頭門檐廊兩側(cè)上下石檐枋之間各置背馱雙龍戲珠的石獅一只,石獅線條簡捷明快,造型小巧玲瓏,憨態(tài)可掬,體現(xiàn)了濃厚的南方戲獅造型地方特點。石雀替雕刻回紋鑲嵌寶瓶或回紋上浮雕蝙蝠和八仙人物,蝙蝠形象寫實、八仙人物體態(tài)豐滿各具特色,可惜八仙人物的面部在文革期間被毀。
嶺南建筑中的柱礎(chǔ)都是式樣豐富的,新會書院自然也不例外。柱礎(chǔ)按位置不同設(shè)置有不同式樣,書院共有柱子36根,其中石柱20根,木質(zhì)金柱16根。柱礎(chǔ)的樣式一共有9種,其中石柱柱礎(chǔ)5種,金柱柱礎(chǔ)4種。頭門前檐下的一列4根石檐柱為四聯(lián)雙束腰疊澀方形石柱礎(chǔ);廂房的金柱的柱礎(chǔ)有兩種,分別為:八邊形和鼓形相疊的雙束腰石柱礎(chǔ)以及八邊形和瓜形相疊的雙束腰石柱礎(chǔ);后檐的四根方石柱是雙束腰方柱礎(chǔ)。中廳前檐的4根石柱柱礎(chǔ)式樣為疊澀柱礎(chǔ);6根金柱的柱礎(chǔ)式樣為無棱花瓶形柱礎(chǔ);后檐的2根石柱柱礎(chǔ)是方形花瓶柱礎(chǔ),瓶身四面均雕刻有獅頭。后天井兩側(cè)的廊道石柱為八邊形花瓶柱礎(chǔ)。后座前檐廊的石柱也是疊澀形底座上有一個八邊形座;后座正中的四根金柱為棱條花瓶形柱礎(chǔ);最后是八邊形和瓜形相疊的雙束腰石柱礎(chǔ)。書院中所有的柱礎(chǔ)底部都是方形的底座,大部分的方柱礎(chǔ)雖然樣式很多但是相互之間又有關(guān)聯(lián),富于變化而又不至于眼花繚亂。
南寧新會書院內(nèi)的石雕更注重輪廓和動作造型,技法較為簡單,雕刻體量也不大,但是整體感覺輕巧、明快。
精美的梁架木雕裝飾
與中原蘇式建筑、北方建筑中使用較多斗拱做裝飾,并在梁上繪畫色彩艷麗的紋飾和圖案所表現(xiàn)的濃妝艷抹不同,嶺南建筑的梁架裝飾比較素雅,不著濃艷色彩。南寧新會書院的木雕主要集中在殿堂前檐梁架上,檐板、瓜柱、橫梁、雀替、柁墩等均浮雕花鳥人物。
其中要數(shù)頭門前檐廊的梁架木雕最為精美。梁、柁墩、雀替、攀間鋪作、桁間牌科上都雕刻著細致精美的浮雕。梁是三面高浮雕木梁,底部雕刻精美的南方花、果、鳥、蟲;梁頭透雕鳥、獸;梁的側(cè)面和柁墩上雕刻層次豐富的戲文人物故事,高浮雕人物形象生動、神態(tài)動作各異,作為配景的房屋、家具、山石樹木雕工細致,不僅將房屋家具的每個可見部件、山石樹木的肌理都真實地刻畫出來,其中的花窗和花罩甚至做成了鏤空的花紋雕刻,真的是一幅幅難得的木雕佳作,只可惜如今畫面部分被毀已經(jīng)不完整了。雀替或作卷草紋鏤雕或作浮雕花鳥,桁間鋪作雕刻成極具動感的鰲魚,犄角、鱗脊紋飾雕刻清晰。
中廳前檐的卷棚下橫梁上托梁雕刻戲文人物柁墩,柁墩上托承兩組攀間鋪作,做三斗兩跳至桁條,在兩攀間鋪作之間安一段較短月梁,月梁兩頭削扁雕花側(cè)出。這第二層月梁上再承兩個浮雕蝙蝠的小型柁墩,再兩組三斗兩跳的攀間鋪作,再在兩攀間鋪作之間安一段更短的月梁,這短月梁兩頭削扁雕花側(cè)出拱,與雕刻成鰲魚的桁間牌科相連。正中的桁間牌科為圓雕大蝙蝠,造型寫實、刻畫生動。梁側(cè)兩端飾卷草紋浮雕,梁底部浮雕花、果。該處木雕中,蝙蝠和卷草、花、果上涂上了淺綠色漆,使得這些形象明亮更是躍然梁上,增加了整體雕刻的層次感,而且淡綠的顏色與絳色木梁搭配,色彩和諧之中透出古樸之韻味。
廊道和后座前檐的梁架雕刻就沒有那么復雜了,只是將兩梁之間用幾何云紋或圓雕仙人支撐,飾鏤雕卷草紋雀替,沒有攀間鋪作和桁間牌科。
至于殿內(nèi)金柱間的大梁上的雕刻就相對少些了。頭門二層廂房里可以看到金漆勒邊的回紋雀替鑲嵌金色壽桃和金色橫“?!薄V袕d的大梁柁墩上浮雕戲文人物;鰲魚桁間牌科;大梁底部有淺綠雕刻:正中央刻“?!弊?,兩邊為花果紋浮雕。后座的大梁和瓜柱、柁墩上均沒有雕刻。
綜觀書院內(nèi)的木雕裝飾,題材主要是嶺南傳統(tǒng)建筑中常見的戲文人物和花果、鰲魚和蝙蝠。運用壽桃和蝙蝠諧音來寓意長壽和福氣,而橫刻的“?!弊趾痛┎逵诨üy飾之中出現(xiàn)的“福”“壽”,則直接表達了人們對幸福和長壽的愿望?;ü麍D案的頻頻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南方花果眾多的地方特點,卷草紋飾也是嶺南傳統(tǒng)建筑中經(jīng)常使用的裝飾圖案。
獨特而雅致的墻體裝飾書院的內(nèi)部墻壁采用的是石腳青磚清水墻,墻底是高40厘米的花崗石勒腳,再在花崗石勒腳上砌上青磚。但是這青磚卻也不砌到頂,在頂棚到青磚之間留出了80厘米寬的白墻。這個位置和寬度剛剛好是嶺南傳統(tǒng)建筑中用來裝飾墻體壁畫的,這在南寧粵東會館、廣州陳家祠等大量的嶺南傳統(tǒng)建筑中可以找到依據(jù)。書院沒有墻體壁畫,所以不像粵東會館那樣顯得熱鬧。沒有將青磚砌到天頂,留下那一圈純白,使得書院內(nèi)部空間顯得更為明亮、靈動。這種儒雅的氛圍卻正與它“書院”的名稱相得益彰,使這座會館建筑在莊重之中不乏雅致、靈秀之氣。
在書院的頭門和中廳的山墻墀頭及墻側(cè)上裝飾有大面積的磚雕。雖然損毀較為嚴重,但是從現(xiàn)存的部分中仍然可以看得出當年應是多么精美的磚雕作品。磚雕中的戲文人物雕刻層次豐富且異常精細,其層次可達六七層之多,采用高浮雕、透雕和刻畫等多種雕刻手法,除戲文人物之外還雕有嶺南磚雕中常用的花木如蓮花、松樹等;還有嶺南特色瓜果如木瓜、荔枝等等。當然也不忘在磚雕作品中寄托人們的祈望,如壽桃、銅錢、寶瓶等紋飾的出現(xiàn)就寓示著長壽、財富和平安。
通訊作者:何宜軒
基金項目:2021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chǔ)能力提升項目《南寧市新會書院的嶺南傳統(tǒng)建筑文化特征及其建筑美的傳承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1KY1550。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