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不僅能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新知識,還能鼓勵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使已知與未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的大腦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潛能,從而有效地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水平得以提高,拓寬了學生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外延和內(nèi)涵。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口語交際
【作者簡介】蔡若羽,廣州市增城區(qū)掛綠小學。
20世紀6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它是一種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工具,它采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使主題關鍵詞與圖像或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不僅可以使大腦的思維可視化,還能夠不斷激發(fā)思維,使大腦釋放出更多的潛能。《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fā)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今后繼續(xù)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备鶕?jù)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等的理論,應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發(fā)展并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意識,有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加強。小學生所特有的年齡階段特征以及小學英語課程所具有的學科特點,更讓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目前,筆者在實際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到,學生對于口語交際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不夠自信大方,自主性不強,交際內(nèi)容受限,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存在應付心理。為了改善當前小學生英語課堂上口語交際活動的現(xiàn)狀,筆者嘗試合理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口語交際活動的開展。以下筆者將結合實踐案例進行闡述。
一、 巧妙設計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內(nèi)在推力,是學生學習動機和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器。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色彩鮮明的線條和圖案吸引。因此,生動形象的思維導圖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我要學,我愛學,我樂學”的心理。這就要求教師設計出兼容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思維導圖,并在適當?shù)臅r機呈現(xiàn)出來。如廣州教育科學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2“ Christmas is coming ”第一課時對話課的思維導圖(見圖1)用熱烈喜慶的紅色為底色和炸彈形狀為圖形表示話題——圣誕節(jié),用鮮艷明亮的黃色為底色、以橢圓形表示與話題相關的信息——圣誕節(jié)月份和圣誕老人等,以舒適理智的綠色和藍色為底色、長方形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詢問他人節(jié)日活動的問答句型,還有表示隸屬關系的線條等,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關注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再如五年級上冊Unit 6“At the weekend ”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Jiamin一家周末的活動,本課時的思維導圖(見圖2)中用太陽和月亮來表示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三個時間段,用箭頭表示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用彩色圖片表示具體人物和活動,這樣的設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降低了學生理解課文邏輯的難度,容易引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為新知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 靈活構建知識網(wǎng)絡,夯實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的基礎
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的網(wǎng)絡化水平呈正相關,知識的網(wǎng)絡化水平越高,認知水平越高。思維導圖與人體大腦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可以通過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將大腦中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并使知識網(wǎng)絡可視化。通過思維導圖呈現(xiàn)語言點的搭建,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使小組活動中合作會話的成效最大化(王麗, 2017)。思維導圖的出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材料,清晰地了解到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激活舊知,同時成為一個“腳手架”,引導學生在充分掌握新知的基礎上學以致用,進行流利順暢且富有邏輯的口語交流,鞏固所學,發(fā)展能力。如在教授廣州教科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At the weekend”時,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理清文本脈絡,劃分層次,完成思維導圖,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從主干問題到分支問題依次展開,抽絲剝繭,由淺入深,這樣圖文并茂的深層次信息加工過程,能延長信息保持的時間長度,拓寬記憶容量,強化信息痕跡,使學習者記憶深刻。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進行復述課文,既鞏固了教學重難點,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學生初步熟悉了構建思維導圖的學習策略后,教師還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采取結對或小組互助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完成剩下的思維導圖,并派出代表上臺做“小老師”,使學生熱情高漲,踴躍參與到課堂中來,也真正做到照顧各種不同程度的學生,如教授四年級下冊Unit 12“Christmas is coming”第一課時對話課時(見圖3)。思維導圖的運用,使學習者更高效地掌握新知識,更便捷地提取知識,從而使學習者更好地進行口語交際活動。
三、 自主進行思維訓練,拓展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的能力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不僅能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新知識,還能鼓勵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使已知與未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的大腦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潛能,從而有效地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水平得以提高,拓寬了學生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外延和內(nèi)涵。如在教授四年級下冊Unit 12“Christmas is coming”對話課時(見圖4),師生和生生互動完成思維導圖后,教師“撤去”思維導圖中的詞句,只剩下“支架”,引導學生自選有關節(jié)日的主題,根據(jù)所學創(chuàng)設節(jié)日思維導圖,創(chuàng)設后與他人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詢問他人有關節(jié)日的信息,并展示思維導圖設計成果,教師可在這個過程中擔任“幫助者、啟迪者或同伴”等角色,帶領學生盡可能地開動腦筋,靈活創(chuàng)設,自主交流。最終對思維導圖和交際活動采用形成性評價,可以采用自評、他評、小組評等形式,學生在收集總結評價后不斷完善思維導圖,最后上臺展示,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如教授廣州教科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weekend”時,教師引導學習者將對于他們來說比較長、難的文本分層分級處理,化繁為簡,由易到難,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同時適當“留白”,給予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跳一跳,摘個桃”,幫助學生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甚至可以根據(jù)情況適當撤去部分或整個支架,讓學生“暢所欲言”,進行有意義的口語交際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真正實現(xiàn)了“用英語做事情”的目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多維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清晰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還創(chuàng)新了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使用英語進行有“信息溝”的口語交際的主人翁,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能夠主動探究,樂于探究,自主探究,不斷生成,教學相長。思維導圖能將各種零散的智慧、觀點等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tǒng),允許學生自由聯(lián)想。思維導圖聚焦主題,為相關主題的條理性、順暢性和快捷性提供語言載體。交際主題明確,線索清晰,知識歸納整合,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用英語交流的潛能,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善講、敢講、樂講,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支撐,它已經(jīng)成為學生發(fā)言的依靠和抓手,使學生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能力(馮新春,2017)。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當然,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活動中的運用,不僅限于課堂,還可以延伸到課堂外的生活中,學生可以聯(lián)系生活和自身實際,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學習策略,全方位地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麗.搭建支架,有效表達——以譯林版5A Unit 6 My e-friend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7(11):46-47.
[3]馮新春.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初探[J].學周刊,2017(3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