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男 任天瑩 鄭娟 路振玲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種心內(nèi)科常見疾病,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fā)展至終末期的表現(xiàn),其病理過程相對復雜,該疾病會導致心肌收縮能力減弱,使得心臟血液輸出量減少,機體血氧供應不足,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救治,可導致患者死亡或出現(xiàn)不良后果[1]。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和準確診斷CHF極為重要,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CHF患者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不典型,不易發(fā)覺,故生化檢驗技術在CHF診斷中也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為了解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紅蛋白(myoglobin,Mb)等指標在CHF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本文選取了129例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HF患者,對其各指標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納入129例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CHF患者為研究組,納入標準:(1)均符合CHF診斷標準[3];(2)神志清楚,可正常交流;(3)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源性休克等疾??;(2)肝腎功能異常;(3)免疫功能異常;(4)合并惡性腫瘤;(5)依從性較差。其中男性68例,女性61例。年齡56~83歲,平均(69.75±3.42)歲。心功能NYHA分級為Ⅰ級47例,Ⅱ級35例,Ⅲ級23例,Ⅳ級24例?;颊叩脑l(fā)疾病為心肌梗死36例,冠心病53例,心律失常21例,風濕性心臟病11例,其他8例。另選取80例同期我院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55~82歲,平均(69.81±3.4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
兩組研究對象均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常溫(37℃)條件下放置2 h,使用離心機對樣本進行離心處理,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后,置于-80℃冰箱內(nèi)備用。BNP采用全自動免疫發(fā)光分析儀(日本東曹,AIA2000)及配套試劑進行檢測,Mb水平檢測所使用儀器為免疫分析儀(美國貝克曼DXI800),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Cys C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DXC800)進行檢測。
Mb參考范圍為14.3~65.8 ng/L;BNP參考范圍為0~100;CysC陽性標準為>1.09 mg/L[4-5]。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Mb、CysC及BNP水平,并對研究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Mb、CysC及BNP水平進行比較,分析Mb、CysC及BNP檢測的陽性率。
SPSS 24.0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Mb、CysC及BNP水平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Mb、CysC及BNP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Mb、CysC及BNP水平比較(±s)
分組 例數(shù) Mb(ng/L) CysC(mg/L) BNP(pg/mL)研究組 129 112.86±23.47 1.47±0.62 698.74±59.63對照組 80 35.69±4.83 0.68±0.39 71.96±14.85 t值 - 29.005 10.208 92.181 P值 - 0.000 0.000 0.000
通過分析表2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患者心功能分級的升高,各指標水平也具有上升趨勢,心功能Ⅰ級患者的Mb、CysC、BNP水平最低,Ⅳ級患者Mb、CysC、BNP水平最高,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各指標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研究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Mb、CysC及BNP比較(±s)
表2 研究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Mb、CysC及BNP比較(±s)
分組 例數(shù) Mb(ng/L) CysC(mg/L) BNP(pg/mL)Ⅰ級 47 74.35±9.86 0.71±0.12 362.85±29.74Ⅱ級 35 91.29±13.74 1.13±0.38 795.83±45.79Ⅲ級 23 186.93±20.89 1.59±0.47 2 634.97±59.82Ⅳ級 24 319.75±42.86 1.93±0.52 6 475.39±82.67 t/PⅠ級與Ⅱ級比較值 - 6.503/0.000 7.128/0.000 51.836/0.000 t/PⅠ級與Ⅲ級比較值 - 30.753/0.000 12.135/0.000 213.072/0.000 t/PⅠ級與Ⅳ級比較值 - 37.589/0.000 15.398/0.000 454.963/0.000 t/PⅡ級與Ⅲ級比較值 - 21.067/0.000 4.103/0.000 132.381/0.000 t/PⅡ級與Ⅳ級比較值 - 29.501/0.000 6.832/0.000 338.488/0.000 t/PⅢ級與Ⅳ級比較值 - 13.409/0.000 2.348/0.023 181.772/0.000
研究組129例患者中,BNP檢測結果為陽性115例,其檢測陽性率為89.15%(115/129);Mb檢測結果陽性112例,Mb檢測陽性率為86.82%(112/129);CysC檢測陽性110例,其檢測陽性率為85.27%(110/129),不同指標檢測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873,P>0.05)。
CHF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主要因心肌病、炎癥、心肌梗死等因素加重心肌損傷,導致心肌結構及功能異常所致,心肌重構是CHF的主要發(fā)病機制[6]。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升高,使得CHF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7]。及早發(fā)現(xiàn)和診斷CHF,有助于臨床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及時予以有效干預,對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8]。因此,選擇合適的CHF診斷方法極為關鍵。
X線、超聲是臨床診斷CHF的常用方法,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特異度較差,具有較高的誤診率,所以通常還需結合相關實驗室指標,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判斷,以便提升臨床對CHF的診斷準確率[9]。BNP是一種肽類激素,主要由心室心肌細胞分泌,BNP的分泌與心室負荷、室壁張力改變等因素有關,血漿BNP水平會隨著心室超負荷的變化而發(fā)生相應改變,可較好地反映心室容積或容量超負荷程度[10]。有研究報道,心力衰竭會導致患者血漿BNP水平急劇升高,可將其作為判斷CHF的重要標志物,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左室功能改變情況,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高[11]。因此,當前普遍認為,通過對該指標進行檢測,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的心肌狀況,故該指標檢測在臨床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Mb普遍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細胞中,具有分子氧儲存和轉運功能,可對一氧化氮起到清除作用;CysC主要由氨基酸組成,在心肌細胞受到損傷時,Mb、CysC均會出現(xiàn)異常升高的情況,是反映心肌細胞損害的重要指標[12-13]。本研究顯示,研究組Mb、CysC、BN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升高,患者Mb、CysC、BNP水平也升高,心功能Ⅰ級患者各指標最低,其次為Ⅱ級、Ⅲ級,心功能Ⅳ級患者各指標水平最高,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較之健康人群,CHF患者的Mb、CysC、BNP水平較高,且隨著心功能損傷的加重,其Mb、CysC、BNP水平也會逐漸升高,通過對這些指標進行檢測,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的心肌受損狀況,將其與臨床癥狀及影像學等檢查結果結合,有助于臨床更準確地診斷該疾病,減少誤診或漏診等情況。BNP、Mb檢測診斷陽性率分別為89.15%、86.82%,CysC檢測陽性率為85.27%,這三種指標檢測的陽性率均較高,說明可將這些指標作為CHF的預測因子,進而為臨床診斷CHF提供重要指導。本研究雖取得一定改效果,但仍存在所選病例數(shù)少等不足,未來還應進一步優(yōu)化研究設計,對其展開更深入的研究,從而為臨床診治CHF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
總而言之,Mb、CysC、BNP檢測在CHF診斷中作用突出,可較好地反映CHF患者病情,可將其作為診斷CHF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