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許珂 方賢緒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研究逐漸成為學術界的熱點。通過CiteSpace和VOSviewer這兩款文獻計量學中常用的可視化軟件對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相關文獻共3180篇進行分析,可梳理出黨的政治建設8個不同的研究專題,由此探索總結出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的發(fā)展變遷軌跡梳理出主要研究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黨的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凸顯其統(tǒng)領地位。此后,黨的政治建設研究逐漸成為學術界的熱門方向。至今,學術界對黨的政治建設研究已是汗牛充棟,有了眾多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反映了學術界對黨的政治建設研究動向與發(fā)展過程。本文以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為數(shù)據(jù)來源,篩選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相關文獻,通過CiteSpace和VOSviewer這兩款文獻計量學中常用的可視化軟件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探索出學術界對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發(fā)展軌跡以及不同階段的熱點話題,并總結出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CNKI)中以“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為主題進行搜索,設置起始年份為2012年截至2020年12月31日,去掉重復文獻,得到學術期刊、學術季刊、特色期刊、會議四類文章共3180篇。
本文使用CiteSpace軟件(版本:5.7.R4)生成關鍵詞聚類圖譜,并使用VOSviewer可視化軟件對關鍵詞進行共現(xiàn)分析。結合這兩款軟件,對黨的政治建設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與梳理概括,從而直觀展示出黨的政治建設研究成果、發(fā)展歷程以及熱點話題。
關鍵詞作為一篇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精煉概括,體現(xiàn)這篇文章的研究要點。分析文章中的關鍵詞,有利于了解作者們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及學術焦點。
在眾多關于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的文章中,累計關鍵詞達1768個,以使用該關鍵詞的文章數(shù)不小于10作為閾值,得到226個關鍵詞分類。運用VOSviewer進行可視化分析,使用“平均年份”概念,可得關鍵詞分布及發(fā)展演變趨勢,從而獲得歷年來對黨的政治建設研究變化趨勢。
圖1 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研究關鍵詞共現(xiàn)
由圖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節(jié)點的顏色逐漸變淺,關鍵詞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纱致詫⒃搱D分為2018年以前(中間部分)和2018年以后(左右兩邊)兩大部分,分別對應著國內學術界對于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理論研究的兩個不同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節(jié)點數(shù)量眾多,連線緊密。說明這一時期,圍繞黨建理論的研究范圍很大,各個研究方向之間關系密切。引人注目的幾大節(jié)點是“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生態(tài)”“政治紀律”“政治規(guī)矩”與“從嚴治黨”。通過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首先,這一階段的研究方向大多聚焦在黨的政治建設各個方面,如政治生態(tài)、政治紀律、政治規(guī)矩等,其次,將黨的政治建設與全面從嚴治黨聯(lián)系起來進行研究。這一階段也衍生出許多研究方向,如黨的先進性、民主集中制、政治體制改革、政治核心作用、黨組織等。
第二階段與第一階段有著明顯區(qū)別。這一階段的節(jié)點更大,數(shù)量較少,節(jié)點間的連線略顯松散?!包h的政治建設”與“政治建設”兩個節(jié)點最為突出。以“政治建設”為關鍵詞的五百多篇文章中,一半以上都出現(xiàn)在2016年以后,與“黨的政治建設”關鍵詞出現(xiàn)時間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于黨的政治建設的研究雖然開始得很早,但在近五年才真正成為熱門研究方向。除此之外,這一階段中部分節(jié)點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如“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等。說明學術界的研究重點已經(jīng)開始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黨的政治建設的關系上轉移。另外,“黨內政治生活”“旗幟鮮明講政治”等略小的節(jié)點,都是十九大以來對于黨的政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可見黨的政治建設方面的研究緊跟時事。最后必須注意到,這兩個階段并非是割裂的,而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雖然關鍵詞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但各個關鍵詞之間關聯(lián)性很強。
運用CiteSpace對3180篇文章的關鍵詞聚類,使用LLR(對數(shù)似然率)算法進行分析,并選擇以時間線顯示,從而體現(xiàn)出研究熱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圖2中的9個橫軸從上到下顯示#0到#8共9個聚類。其中,聚類#8“主要成就”僅包含3個關鍵詞,文章數(shù)量小于10篇,因此不作參考。
圖2 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研究關鍵詞聚類
聚類#0:以“政治建設”為研究主題,該主題包含“政治建設”“新時代”“黨的建設”“習近平”“思想政治建設”“中國共產(chǎn)黨”“偉大工程”等主要關鍵詞[1]。該聚類主要從宏觀層面研究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劉紅凜從黨的政治建設本身出發(fā),通過基本內涵與主要場域、話語體系與概念譜系、基本要求與制度保障、內容結構與基本關系四個方面構建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整體理論框架[2]。上官酒瑞從新時代黨面臨的環(huán)境壓力出發(fā),探討新時代要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在邏輯[3]。
聚類#1:以“黨風廉政建設”為研究主題,該主題包含“黨員領導干部”“黨內政治生活”“反腐敗工作”“政治紀律”“政治生態(tài)”等主要關鍵詞。該聚類主要研究黨的政治建設各方面,以及黨的政治建設與黨風建設、反腐敗工作的關系。楊蕾歆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嚴肅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重要性的論述出發(fā),指出嚴肅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主要任務與實踐途徑,總結了十八大以來嚴肅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主要經(jīng)驗,對政治生活方面作出詳盡研究[4]。
聚類#2:以“政治建設”為研究主題,該主題包含“黨的政治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權威”“集中統(tǒng)一領導”“兩個維護”等關鍵詞。該聚類主要研究全面從嚴治黨與加強黨中央權威。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堅持黨中央權威與集中統(tǒng)一領導,這一思想自馬克思恩格斯以來一直不斷繼承發(fā)展。曹宗敏、王進芬從馬克思恩格斯經(jīng)典著作《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章程》與《論權威》出發(fā),總結黨中央權威的理論邏輯與歷史經(jīng)驗,指出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需要[5]。
聚類#3:以“政治核心作用”為研究主題,該主題包含“黨建工作”“國有企業(yè)”“基層黨組織”“堅持黨的領導”“先鋒模范作用”等關鍵詞。該聚類主要研究基層黨組織,如企業(yè)黨組織的建設問題以及黨員干部應當發(fā)揮的先鋒模范作用??讘椾h在論證堅持黨的領導對國有企業(yè)發(fā)展的重大意義后,從黨管企業(yè)干部、企業(yè)規(guī)矩、企業(yè)作風、團結工人階級等方面對黨的建設提出相關要求[6]。俞桂海從另一角度出發(fā),重溫了古田會議對黨的建設的重大意義,用實例論證黨的政治建設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統(tǒng)領作用[7]。
聚類#4:以“政治能力”為研究主題,該主題包含“共產(chǎn)黨人”“思想建黨”“政治本色”“政治信仰”“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馬克思主義”等關鍵詞。該聚類主要研究政治思想層面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下黨的政治建設。王越、林懷藝從《共產(chǎn)黨宣言》《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章程》等經(jīng)典著作出發(fā)梳理馬克思恩格斯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并結合新時代的實際情況總結啟示[8]。
聚類#5:以“黨的教育方針”為研究主題,該主題包含“政治理論課”“思政課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關鍵詞。該聚類主要研究黨的政治建設與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著眼于黨外,尤其是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齊鵬飛根據(j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具體要求[9]。
聚類#6:以“改革開放”為研究主題,該主題包含“黨的思想路線”“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民群眾”等關鍵詞。該聚類主要研究社會主義建設與黨的建設之間的聯(lián)系與相互促進作用。葉燕華從全面從嚴治黨入手,從蘇共啟示、自身問題、奪取偉大勝利等多方面闡述全面從嚴治黨的原因后,旗幟鮮明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并論證了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將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10]。群眾路線是黨的政治建設中一個重要部分,何忠樂、戴焰君深入研究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與貫徹群眾路線的內在邏輯,并提出內涵要求與實踐路徑[11]。
聚類#7:以“現(xiàn)代化”為研究主題,該主題包含“國家治理”“政黨治理”“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等關鍵詞。該聚類主要研究黨的政治建設與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問題。何虎生、趙文心從政黨治理的視角出發(fā),將政黨、國家、社會統(tǒng)一起來,通過研究三者的關系,得出政黨治理的必要性與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地位[12]。
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面臨新的黨情國情,新的實踐要求使黨的政治建設有了新的發(fā)展變化。隨著時代發(fā)展,研究前沿逐漸從黨的政治建設各方面如政治規(guī)矩、政治生態(tài)等遷移到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與加強黨中央權威、黨的政治建設的統(tǒng)領地位等話題??傮w來看,目前學術界對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黨的政治建設相關研究與全面從嚴治黨、思想政治工作、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建設等話題密不可分,黨的政治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推進對于這些要點具有深刻意義。“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13],黨建工程直接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成功與否。這是學術界對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
第二,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理論基礎深厚。學術界基于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展歷程與脈絡,探尋黨的政治建設理論發(fā)展過程。這是對于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的追根溯源與框架建立。
第三,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居于統(tǒng)領性地位,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黨的建設各方面緊密聯(lián)系。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建設要“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14]。對黨的政治建設與黨的建設其他方面相關性的研究是學術界對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的關鍵所在,這些研究從不同角度論證了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性。
第四,黨的政治建設內涵豐富,蘊含黨內政治生態(tài)、黨員政治能力、黨的執(zhí)政本領、樹立黨中央權威等多方面理論。因此對黨的政治建設內涵的研究是學術界對黨的政治建設研究的熱點與重點。
近五年以來,學術界對于黨的政治建設的研究呈爆炸式增長,研究多集中于全面從嚴治黨、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各方面等相關話題,體現(xiàn)出學術界對于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理論的密切關注。關于這一方面的研究雖然起步很早,但在近幾年才開始深入發(fā)展,在研究過程中仍然存在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對于黨的政治建設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黨的建設內部。在今后的研究中,學術界應將黨的政治建設理論與其他學科理論和實踐相聯(lián)系,從多視野、多維度研究黨的政治建設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對于黨的政治建設的研究,如拓展到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體系改革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方面,可能將取得更多實踐成果。不僅是從黨建、教育、社會主義建設等角度研究,其他領域也同樣可以與黨的政治建設聯(lián)系起來。由此取得的研究成果必將極大拓寬黨的政治建設的理論外延,賦予這一理論更加強大的生命力與活力,同時也能更好地發(fā)揮黨的政治建設的實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