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中華書局 文化遺產(chǎn)編輯室,北京 100073)
《漢語大詞典》將“一撒”解釋為“一條襯褲”。但是實際上,“一撒”應該是明代士大夫的一種便裝,也寫作“曳撒”。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錯誤,應該是受所引文獻中“小衣”一詞的影響。《漢語大詞典》將“小衣”解釋為“內(nèi)褲;褲子”,但這是不全面的,“小衣”不僅僅指“內(nèi)褲;褲子”,還可以指內(nèi)衣、便服等。
《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100頁收“一撒”一詞,并將其釋為“一條襯褲”。這一詞條在書證和釋義兩個方面都存在問題。
【一撒】一條襯褲。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一》:“﹝寇天敘﹞每日帶小帽穿一撒坐堂,自供應朝廷之外,一毫不妄用。南京百姓言,倉庫又沒錢糧,無可措辦,府丞所以只穿小衣坐衙?!盵1]100
第一方面是書證問題。查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的《四友齋叢說》,該段文字出自“卷之六史二”,并非“史一”。其中文字與《漢語大詞典》所引也不相同,多出了有下劃線的部分:
﹝寇天敘﹞每日帶小帽穿一撒坐堂,自供應朝廷之外,一毫不妄用。若江彬有所需索,每差人來,寇佯為不見,直至堂上,方起做立語,呼為欽差。語之曰:“南京百姓窮,倉庫又沒錢糧,無可措辦,府丞所以只穿小衣坐衙,專待拿耳?!盵2]
明代焦竑《國朝獻征錄》卷二十五引《四友齋叢說》與此相同,《漢語大詞典》引文與之相比少了一段話,不知其所據(jù)何本。
其中可以肯定的是,引文中“南京百姓言”之“言”字應是“窮”字之誤?!睹魇贰肪矶偃芴鞌⒈緜鲗Υ耸乱嘤杏涊d:
尹齊宗道憂懼卒,天敘攝其事,日青衣皂帽坐堂上。江彬使者至,好語之曰:“民窮官帑乏,無可結歡,丞專待譴耳?!北蚴估壑两匀?,彬亦止。[3]5356
所謂“民窮官帑乏”即指《四友齋叢說》中的“南京百姓窮,倉庫又沒錢糧”,可證不作“言”字,當以“窮”字為正。
第二方面是釋義問題,“一撒”的釋義值得商榷。通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漢語(現(xiàn)代/古代)語料庫(CCL)檢索“一撒”,發(fā)現(xiàn)“一撒”主要有兩種用法:
一種是“一+動詞”詞組,指一次或瞬間將東西撒開的動作。
(1)那人就地撮把土,望著那前面海大般白浪滔天的水,只一撒,轉眼間,就現(xiàn)出原來平地。[4]
(2)把草一撒,喝聲“疾!”就變做二百來騎軍馬在廳前。[5]
(3)金、木二吒,見勢不好,欲待要走,被孔宣把神光復一撒,早已拿去。[6]
這種用法的“一撒”,與“一扔、一跳、一揮”等結構相同。
另一種是“撒”用作量詞,用來指稱一端散開的穗狀物品,與“簇”相近。例(4)中“一撒”換作“一簇”,語義相同。
(4)其舞師皆戴白卷檐氈帽,涂金帽頂,一撒紅纓,紫羅帽襻。[3]1657
“一撒”作為服飾名稱主要出現(xiàn)在明代文獻中,明確關聯(lián)服飾含義的例子還有一處:
(5)(趙大夫)叫幾個方才隨來家的戴大帽、穿一撒的家人,押了過對門來,取足這二千緡錢。[7]
另外《金瓶梅》也有“一撒”一詞,但是否指服飾,需要深入分析。
(6)這西門慶頭戴纏綜大帽,一撒鉤絳,粉底皂靴,進門見婆子拜四拜。[8]
例(6)中“一撒”可以與“鉤絳”組合,結構與“一撒紅纓”相同。但是也可以認為“一撒”與“鉤絳”各指一種服飾。關鍵在于對“鉤絳”的理解?!督鹌棵贰返狞c校者沒有將其點斷,可能是將“鉤絳”理解為腰帶或束腰的絳繩?!般^絳”一詞初見于《元史》,《元史·伯顏傳》:“伯顏之取宋而還也,詔百官郊迎以勞之。平章阿合馬先百官半舍道謁,伯顏解所服玉鉤絳遺之。且曰:‘宋寶玉固多,吾實無所取,勿以此為薄也。’”[9]鉤絳有用玉制成者,由此可見,所指應該不是腰帶,而是帶鉤或絳環(huán)。元明時期人們比較重視帶鉤或者說絳環(huán),往往以貴重的金玉制作?!独掀虼笾V解》:“系腰時也按四季。春里系金絳環(huán);夏里系玉鉤子,最低的是菜玉,最高的是羊脂玉;秋里系減金鉤子,尋常的不用,都是玲瓏花樣的;冬里系金廂寶石鬧裝,又系有綜眼的烏犀系腰。”[10]94《樸通事諺解》:“(舍人打扮)刺通袖膝襕羅貼里上,珊瑚鉤子系腰?!逼湎伦⒃疲骸般^子用金、銀、銅、鐵、玉、角等物,刻成龜、龍、獅、虎之頭,系之于絳之一端,人若帶之,則又以絳之一端屈曲為環(huán),納于鉤獸頭之空以為固,使不解落,如絳環(huán)之制然?!盵11]
據(jù)此,《金瓶梅》中所說的“鉤絳”應為帶鉤或絳環(huán),可以排除“一撒鉤絳”的解讀。因此,這里的“一撒”應該是指一種服飾。
那么“一撒”是什么服飾?仔細分析上述材料,將其解釋為“一條襯褲”不甚合理。關于寇天敘的記載《明史·寇天敘傳》與《四友齋叢說》在具體細節(jié)上有些差異,《明史》記載當時寇天敘所穿是“青衣皂帽”。從情理上來講,寇天敘作為代理應天府尹,在南京公堂上穿“一條襯褲”實為不妥,而“青衣皂帽”這樣的簡單、日常的不具禮儀性質(zhì)的服飾,更為合理?!督鹌棵贰分形鏖T慶當時是去相親,一早起來“打選衣帽整齊”,最終到了媒婆家里卻只穿“一條襯褲”,顯然前后矛盾。同理,趙大夫晚上帶去捉奸的家人隨從們,若是“戴大帽”穿“一條襯褲”,甚是怪異。因此,“一撒”應該不是“一條襯褲”。
《漢語大詞典》將“一撒”解釋為“一條襯褲”,可能與引文中“府丞所以只穿小衣坐衙”的“小衣”有關?!稘h語大詞典》第2卷第1599頁將“小衣”解釋為“內(nèi)褲;褲子”。
【小衣】內(nèi)褲;褲子?!都本推肪矶耙R衣蔽膝布母繜”宋王應麟補注:“布母繜,小衣也,猶犢鼻耳?!薄缎咽篮阊浴烫貋y點鴛鴦譜》:“下體小衣卻穿著?!薄都t樓夢》第六二回:“你快休動,只站著方好;不然,連小衣、膝褲、鞋面都要弄上泥水了?!泵┒堋督俸笫斑z》五:“那邊街角一所房子昨天傍晚中了一顆炮彈,當時爆炸的聲音曾使老板娘嚇得撒漏了小衣。”[1]1599
但是僅將其解釋為“內(nèi)褲;褲子”是不夠全面的。通過檢索考察文獻,“小衣”還有以下幾種意義:
首先,“小衣”還有內(nèi)衣的意思,既指貼身內(nèi)衣(不但是內(nèi)褲,還指抹胸等上身所穿的),也指穿在里面的衣服,與外衣相對而言。
(7)三個歌姬把素臣衣服披搭在杏綃身上,各人披著一件小衣道:“怎還不見參藥送來?丫鬟們也該送褥來了?!盵16]
(8)唐王脫了衣巾,上下小衣穿著,另自一頭睡了。[17]
(9)抹胸,胸間小衣也。[18]
(10)脫了外衣,著身穿件粉荷色的小衣,酥胸微露,雪腕全陳,臂上幾個鐲子玎玎當當?shù)膹P打。[19]
(11)只見里面一個濃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婦人,穿著一件黑夏布小衣,兩袖勒得高高的,連胳膊肘子也露了出來。[20]
例(7)中能夠披的“小衣”應該不是內(nèi)褲,而是上身穿的內(nèi)衣。例(8)中小衣又分上下,可見不僅內(nèi)褲可以稱為小衣。例(9)中的“小衣”明確指的是上身所用。例(10)(11)“粉荷色的小衣”和有袖子的“黑夏布小衣”一定不會是內(nèi)褲或褲子??梢娺@些“小衣”理解為貼身的內(nèi)衣更加合適。
不一定貼身但是穿在外衣里面的衣服也可稱為“小衣”。
(12)振公暗挑好漢,外穿長衣,內(nèi)穿綁身小衣,暗帶兵器,跟隨施公左右,好捉兇僧。[21]
(13)還未說完,早見大漢掀去短襖,露出緊身小衣,袖頭高卷,伸開兩手,一個箭步踴出門外。[22]
例(12)(13)中的“小衣”是穿在外衣之內(nèi)的衣服,它們穿在里面但不一定是貼身的衣服。外衣長大,而這些小衣則相對短小緊身利于活動。
其次,“小衣”還可以指小的衣服,也專指嬰幼兒的衣服。
(14)是年,燕娘又有孕了。將近臨盆,道此番必定又是男喜,到箱中去撿襁褓的小衣,因撿著昔年所繡的七子圖。[23]
(15)除的家還許我來看看這媳婦子,漿衣裳、納鞋底,差不多的小衣小裳,我都拿掇的出去。[24]604
(16)又尋了狄希陳的頭發(fā)七根,著里的衣服改做小衣,與桃人穿了。[24]997
例(14)(15)中“小衣”都是指嬰幼兒的衣服。例(16)的“小衣”是巫蠱之術中的“桃人”所穿,是小的衣服。
最后,“小衣”還指日常便服,而且這種用法基本上出現(xiàn)在明代文獻中。
(17)只見道君皇帝引著一個小黃門,扮做白衣秀士,從地道中逕到李師師家后門來,到閣子里坐下,輝煌燈燭,李師師整肅衣冠,前來接駕。拜舞已畢,天子命:“去冠裳,小衣相待寡人?!崩顜煄煶兄迹テ涔诜?,迎駕入房,擺設異品肴饌,舉杯上勸。[25]
(18)每日引誘皇上夜間游宴別宮。釋去法服。身著窄袖小衣。長街走馬。挾持刀仗。[26]
(19)卻說張狼牙輸陣而歸,自家受氣還不至緊,違了元帥軍令,豈當?shù)乳e?只得自家先自捆綁起來,解到中軍帳上請罪。兩個先鋒、兩個游擊,也都是小衣小帽,跪在帳前。[27]
在例(17)(18)(19)中,“小衣”與“冠裳”、“法服”、戎服等正式服裝相對,將其解釋為日常便服更為合理。
稱日常便服為小衣,應該是受到稱正式的禮儀服飾為“大衣”的影響?!稘h語大詞典》第2卷第1338頁“大衣”釋義如下:
【大衣】1.婦人的禮服。宋高承《事物紀原·衣裘帶服·大衣》:“商周之代,內(nèi)外命婦服諸翟。唐則裙襦大袖為禮衣。開元中,婦見舅姑,戴步搖,插翠釵,今大衣之制,蓋起于此?!泵魈兆趦x《輟耕錄·賢孝》:“國朝婦人禮服,達靼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會客穿的長衣。亦稱大衣服?!度辶滞馐贰返谖迨兀骸扒刂袝犚婙P四老爹來了,大衣也沒有穿,就走出來?!盵1]1338
總之,“小衣”的釋義應該在“內(nèi)褲;褲子”之外再添加三個義項:1.與“冠裳”、“法服”、戎服等正式服裝相對而言,指日常便服。2.小的衣服。3.內(nèi)衣,既指抹胸之類的貼身內(nèi)衣,又指與外衣相對的里面穿的衣服。
小衣不僅指內(nèi)衣、內(nèi)褲,同時也是與正式服裝相對的日常便服。在《四友齋叢說》中“小衣”應該理解為便服,也就是《明史》中所說的“青衣”。一撒是明代士大夫的日常便服,因此可以稱為小衣。由此可見,“一撒”的釋義應該修改為“同‘曳撒’”,書證上提至元代,還可以增加《金瓶梅》《醒世姻緣傳》中的書證。而“小衣”的釋義應該修改為:1.內(nèi)褲;褲子。2.內(nèi)衣,指貼身內(nèi)衣,又指與外衣相對的里面穿的衣服。3.小的衣服。4.與“冠裳”、“法服”、戎服等正式服裝相對而言,指日常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