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軍
摘 要:計算機課是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對于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素養(yǎng)具有關鍵作用,因此,相關人員應該提高重視程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教師應該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及能力,加快教學改革進程。分層教學有著廣泛應用,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因此為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保障。文章將對分層教學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進行分析,提出分層教學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并對其改進策略進行探索,以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計算機教學;應用問題;改進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9-0045-02
在現(xiàn)代化社會中,各領域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長,高中計算機教師也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計算機課程內(nèi)容具有較強的繁雜性和抽象性特點,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瓶頸,導致其學習水平的提升遇到阻礙。如果教師采用固定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將難以滿足全部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利于計算機教學課堂效率的提高。分層教學是以因材施教理念為基礎的全新教學模式,能夠從學生的個人情況出發(fā)實施教學任務,有助于學生在不同層次中獲得進步與提高。因此,教師應該找到高中計算機課程和分層教學的契合點,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升計算機水平。在應用分層教學法時,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增強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一、分層教學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到明顯提升。分層教學是一種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的先進教學方法,它關注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xiàn)和想法,從而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水平。分層教學可以消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性因素,能夠兼顧班級內(nèi)的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教師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能夠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實際情況,以便在今后學習中更具針對性。同時,應用分層教學方法也是提高高中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1]。在安排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不同分層情況入手,這樣,教學目標更可能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更加高效。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能夠得到有效應用,落實在不同層次的教學中,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激勵。在當前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是必然趨勢,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問題。
二、分層教學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一)分層不合理
教師對分層教學的認知不足,會導致實施效果受到直接影響,尤其是對學生進行分層時,往往會存在不合理的問題,限制了學生在計算機課堂中的學習。教師未能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評估,在分層時存在盲目性的問題,無法針對不同學生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溝通,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夠了解,在制定分層教學方法時缺乏針對性,因此,教學任務的推進也會遇到較大的阻力。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十分關注,對于分層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不利于學生共同成長。
(二)教學理念落后
落后的教學理念,也會限制計算機教學工作。部分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限制,在教學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無法真正發(fā)揮分層教學的價值與優(yōu)勢。教師往往占據(jù)課堂的核心,未能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在分層課堂中的參與度不高,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2]。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未能根據(jù)其當前學習情況對分層目標進行合理調(diào)整,導致學生無法獲得充足的學習動力,這也會對其個人成長造成限制。
(三)教學方法單一
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不足,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影響。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時,通常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對于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掌握單純依靠死記硬背,應用能力不足,限制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現(xiàn)代化教育中,教師對先進教學技術與手段的應用存在問題,無法打造高效的計算機課堂,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不夠顯著。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三、分層教學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改進策略
(一)合理劃分層次
對學生有效分層,是持續(xù)推進計算機教學任務的關鍵。因此,教師在工作中應該保障分層的合理性,使計算機課堂教學得到優(yōu)化與改善。為了解決教師分層時的盲目性問題,教師需要在長期教學中做好調(diào)研工作,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及能力、個體差異等進行全面評估。教師要確保在分層時更具針對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處于符合自身特點的層次當中,使其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對于計算機基礎較差且操作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在C層當中;對于具有一定基礎但是未能系統(tǒng)掌握操作知識與技能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在B層當中;對于計算機操作能力及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在A層當中。對于學生的分層,教師應該遵循公平性、合理性與科學性的基本原則,使學生在各個層次當中全面認知自我,在準確評估自身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在后續(xù)學習中做好及時調(diào)整,為學好高中計算機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3]。
(二)確定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對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指引作用,讓教師教學事半功倍。由于高中計算機課的知識點較多而且相對零散,因此教學目標更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防止由于目標難度過大而影響學生在計算機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在設定分層目標時,應該確保各個層次中目標的差異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實現(xiàn)各個階段與時期的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增強學生的學習驅動力[4]。學習能力較差的C層學生由于計算機基礎薄弱,因此在教學中應該以基礎知識的鞏固為基本目標,教師要使其以此為出發(fā)點,不斷提升計算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于學習水平較高且態(tài)度積極的B層學生,教師除了要幫助其掌握豐富的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外,還要引導其對計算機學習中的瓶頸進行逐個突破,以便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中。對于計算機素養(yǎng)較高的A層學生,教師應該關注其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其能夠突破課堂的限制,實現(xiàn)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