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的啟蒙階段,而小學音樂教學效果影響著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音樂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享受音樂、提高審美。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2-0093-02
引 言
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音樂教育日益受到社會關注。這既是小學音樂學科發(fā)展的機遇,也是挑戰(zhàn)。要想打造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新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意義
小學音樂學科的課程總目標指出:“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發(fā)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使學生涵養(yǎng)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睆闹锌梢钥闯?,音樂學科雖然不參與考試排名,但要兼顧學生德育和美育的發(fā)展。因此,小學音樂是小學階段培養(yǎng)“完整的人”的關鍵學科,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迫在眉睫。但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不能一蹴而就。音樂教師要從興趣、風格、情感等多個教學角度著手,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音樂包含的情感內容,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合理設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唱、欣賞、模仿、游戲等環(huán)節(jié)中傳授音樂基礎知識,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并適時滲透德育和審美教育[1]。
二、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判定標準
音樂學科不涉及考試分數,判定音樂課堂有效性的方式與其他學科不同。有效的音樂教學會對學生的言談舉止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當前,音樂教學是否有效,有兩個判定標準,一是是否達成教學的基礎性目標,二是發(fā)展性目標[2]。
(一)基礎性目標意義上的有效
1.教師教學效率高
首先,有效的課堂必須建立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內生動力,讓學生對音樂充滿期待,才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放松身心、提升審美[3]。其次,合理的教學設計是課堂效率的保障。教師需在課前充分研究課本教材,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教學目標,并圍繞目標開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豐富、完整而有效。最后,教師要巧妙運用音樂的藝術性和傳承性,在課堂上嘗試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音樂的藝術鑒賞價值,帶領學生感悟音樂中的喜怒哀樂,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塑造健康的心靈,在高效的課堂中達到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4]。
2.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表現在完成學習任務、形成音樂認知、獲得自我發(fā)展等方面。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生活環(huán)境、性格特點均不同。因此,教師要堅持學以定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有層次、有計劃地開展課堂教學,并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音樂鑒賞與審美的能力[5]。
(二)發(fā)展性目標意義上的有效
1.有利于教師的自我發(fā)展
時代在發(fā)展,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因此,教師不能只是站在“教”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還應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主動學習,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音樂教師除了要形成正確的教學觀念,還應主動學習樂器演奏、歌曲演唱等,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學能力,實現教師的自我發(fā)展。
2.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音樂在情緒與情感表達上有較大的優(yōu)勢,而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會讓學生受益終身。小學音樂教學除讓學生接觸音樂理論知識外,還要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鑒賞能力[6]。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巧妙運用音樂的情感力量,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的方式獲得經驗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自主鑒賞的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及不斷發(fā)展。
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探究
(一)重視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學科是小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成效,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課前導入工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好奇心較重,因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前給學生講一些與音樂有關的故事,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集中精神,從而更好地投入音樂課堂學習中。
例如,在講授《小放牛》時,音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知識內容,給學生講述趙州橋的美麗傳說。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根據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和內容進行扮演,進而把學生切實地引入課堂學習中。教師用故事導入法進行課前導入,不僅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調動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求知欲望,進而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豐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學生在剛接觸音樂這門學科時,對音樂有著極大的興趣。但是,隨著音樂教學的逐漸深入,一些知識難點和重點逐漸凸顯,學生對這些音樂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一些樂譜的掌握,理解起來更為困難[7]。而游戲活動是一種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游戲活動,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組織課堂競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小學生有著很強的求勝欲和好勝心。小學音樂教師應尊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競賽活動,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競賽活動中,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有效的課堂競賽可以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發(fā)揮自身音樂潛能和主觀能動性,在競賽中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構建有效的音樂課堂,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整體提升。
例如,在《男兒當自強》這首歌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筆者為學生組織了課堂競賽活動。首先,筆者帶領學生演唱歌曲,讓學生熟悉歌曲的詞、調。然后,筆者讓學生輪流演唱,比一比哪位學生對歌詞與曲調記憶得更加深刻。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推動情景教學,訓練學生的音樂審美
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在當前階段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自身行為方式的有效調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針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教學規(guī)劃設計,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有效理解[8]。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開展情景化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不斷實現學生在當前階段的有效發(fā)展與進步。
例如,在帶領學生進行《拉薩謠》這一曲目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壯麗的西部風光,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領略西藏的風土人情,對《拉薩謠》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又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展示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雅魯藏布江等,讓學生明晰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聆聽風格類似的《阿姐鼓》,從而促進學生對課程的學習。
(五)借助電教手段,感悟音樂蘊藏情感
音樂不但能給人帶來聽覺上的享受,而且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能給人以心靈上的啟迪。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在教給學生基礎音樂知識的同時,要帶領學生體會音樂中包含的濃濃音樂情感,加深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認識和體會。
例如,在教學《魚水情》一課時,音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叫作‘魚水情嗎?”學生:“就是魚兒和河水之間的感情?!苯處煟骸斑@是字面理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魚水情》一課,待會同學們在聽歌時內心會升騰起一種濃濃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魚水情?!贝藭r,音樂教師可以播放《大紅棗兒甜又香》這首歌,并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給學生播放革命年代軍民一家親的影視片段,讓學生邊聽邊看邊體會,以此加深學生對“魚水情”的認識,同時也能引導學生體會歌曲中包含的內在情感。
結 語
總而言之,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教師不懈努力和追求的基本教學目標,同時也是保障學生有效發(fā)展的基礎和關鍵。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把握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通過構建合作學習小組、發(fā)揮信息技術作用與組織課堂競賽活動等策略的運用,推進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進、優(yōu)化與革新,最終實現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馬恩燕.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20(06):156.
黃婉珈.關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北方音樂,2020(03):166-167.
王鈺欣.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以《視唱練耳》課程為例[J].藝術評鑒,2020(09):114-115.
王莉娜.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北方音樂,2020(02):146+150.
苗小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2):195.
王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31):123-124.
林瓊.從“有效性”到“長效性”:小學音樂常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國音樂教育,2018(11):26-31.
徐舒.運用創(chuàng)客教育理念提高音樂教學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8(34):66.
作者簡介:王靜(1990.10—),女,山東青島人,本學歷,二級教師,曾獲城陽區(qū)城陽街道“優(yōu)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