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璇
統(tǒng)編本教材的識字板塊以全新的思維與編排特點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遵循認知特點;內(nèi)容更接地氣,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思維與審美訓練,助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更是促進學生學習漢字的重要手段與途徑。低年級識字教學,需圍繞“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逐步提升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為學生的發(fā)展打好扎實的基礎。
統(tǒng)編本教材把讀書最需要先認識的三百個漢字安排在一年級教材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將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得有“趣”呢?
一、利用游戲,彰顯童趣
學生大都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學習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引導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需要教師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教師應在游戲中引導學生識字。
1.巧用謎語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里的“識字加油站”編排了一首數(shù)字小詩,教師讓學生猜出謎底是什么,學生很快便可猜出是“雪花”,從而迅速進入上課狀態(tài)。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編識字謎語:“走在上面,坐在下面——土”“兩人土上坐——坐”“一個人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金”。編謎語的過程,是學生識字能力的再創(chuàng)造,避開了機械識記,激發(fā)了無意注意。
2.誦讀兒歌
兒歌讀來朗朗上口,不易遺忘?;诖耍y(tǒng)編本教材結合《三字經(jīng)》《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等經(jīng)典誦讀作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重組內(nèi)容,編排了識字教學板塊。在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中“著”的多音字教學時,教師可編兒歌,便于學生識記:“讀錯字,不用怕,可能碰上了多音字。幾個音?不知道。我有字典立馬查。查到了,四個音?!裉斓拇┲▃huó)真美麗,我們看著(zhe),笑著和說著。只見有人在下棋,一人著(zháo)急手發(fā)抖,對手冷靜想著(zhāo)數(shù),你來猜猜誰會贏?誰會贏?”富有韻律感的兒歌,能有效將學生帶入課堂中,轉移注意力,借助拍手、張嘴,實現(xiàn)手、口、腦并用,有助于達到預期的識字教學效果。
3.闖關游戲
具有挑戰(zhàn)性的闖關游戲,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零散知識點湊成的“語文園地”是教學的一大難點,不妨借助闖關游戲,前后銜接。
師:一轉眼,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么多的漢字,早就聽說有一個漢字王國,里面有各種各樣有趣的漢字,想不想走進它?
生:(異口同聲)想!
師:好,請大家跟著老師走。此時我們在漢字王國的門口了?!斑诉诉恕保ㄉ沧銮瞄T狀,探著新奇的小腦袋,仿佛在聽“門”里的聲音。)有人嗎?(生接著說)
(一位城門守衛(wèi)者出現(xiàn)在屏幕上,他要小朋友們猜出門上的謎語才能打開大門。出示“識字加油站”謎語)
師:(看著幾乎全班舉起的小手)老師派個代表來揭開謎底吧?。ㄖ干穑貉┗?。)
師:恭喜你們,答對了?。ㄉ鷼g呼雀躍,看著屏幕上的大門緩緩打開,迎面走來的是6位居民。)
師:瞧!小朋友們,他們是三對雙胞胎,身上分別寫著一個漢字,即“人、天、口、田、日、目”。原來,城門守衛(wèi)者要小朋友們區(qū)別出這6位居民,他們才會做小導游,帶小朋友們?nèi)⒂^。(生更加激動,張口讀出這6個漢字,有的學生還會和同桌互相討論。)
師:(教學“字詞句運用”)看到了漢字王國里這么美麗的景色,我們的心情也很愉悅。咦,這是誰在說話?(生安靜聽講,頭和身子不自覺向前伸)原來,是山羊老師在教學生寫漢字呢,我們也去聽聽吧!
……
將“語文園地一”的“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和“書寫提示”納入闖關游戲,串聯(lián)教學,步步引導。在教學中,學生情緒高漲,學習興趣濃厚,識字教學達到了理想狀態(tài)。
二、聯(lián)系生活,增添情趣
生活處處皆學問,學校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識字教學要取材于生活,最終回歸生活。從生活中取材,間接讓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于細微處見知著。
在一年級上冊《天 地 人》教學中,教師從標語、報紙、書名中截取帶有漢字的圖片,讓學生于生活中尋找所學漢字,實現(xiàn)書本與生活的對話。若止步于“認識6個漢字”這一教學目標,那識字教學也將浮于表面?!白叱稣n堂”,也是一種教學藝術。
三、多元識字,傳遞理趣
識字教學中的“理趣”,表現(xiàn)為在較強感染力的促進下,學生的審美意識受到感發(fā)。而識字方式的多元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感知漢字的奧秘,傳遞理趣。
1.語境識字
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結合漢字音、形、義的特點,輔之以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教學媒介,將漢字置于具體語境中,讓學生感同身受,深化對字、詞、句的理解。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雨點兒》中的“問”字時,可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借助文本已有情境,讓學生反復朗讀第2自然段,先體會漢字背后賦予大雨點兒的感情,再結合漢字的構造,讓學生領悟其間架結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遷移運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口語表達訓練。
2.字理識字
如何讓一年級的生字悄無聲息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一方面,滲透字理,拓展寬度,教師引導學生追本溯源,從源頭了解漢字的前世今生。一年級上冊《日月水火》在呈現(xiàn)實際事物的圖片之余,還標注漢字的甲骨文,圖片右側則是楷體漢字,將枯燥乏味的漢字變?yōu)橐环N可視化的意象美。教學中,可打亂圖片和漢字的順序,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將二者一一對應。掌握象形字的特點,順勢引導漢字字義,完成課后連線題,鞏固拓展練習。
另外,挖掘深度,強化漢字音、形、義間的聯(lián)系。教學“土”字時,可根據(jù)書中所寫,“土字三筆,一橫象地表,二橫象地下,三直象有物自土中出。待到見了甲骨文土,才明白那只是地面上一個土塊”。教師可利用形象直觀的動畫或圖片,展示幼苗破土而出的過程,進而對比甲骨文“土”,再轉變?yōu)榭w“土”,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對“土”的認識印象深刻。
3.歸類識字
統(tǒng)編本一年級上冊要求學生掌握的漢字較多,將同類漢字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給學生學習提供便利,讓學生迅速識記漢字的特點。因此,引導學生歸類識記,也是識字教學傳遞理趣的一種方式。
如教師可根據(jù)字的結構歸類識字。一年級上冊中要求會寫的漢字前半部分大多是獨體字,且文本篇幅較短,后半部分要求掌握的漢字出現(xiàn)了左右結構的字,可見,識字板塊呈螺旋式上升的結構編排,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相同筆畫歸類識字。
統(tǒng)編本低年級識字的編排更加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诖耍湍昙壸R字教學應將教學視角傾向于學生,圍繞童趣、情趣和理趣,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以及“文化的傳承和理解”。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分校寶船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