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仁賢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調整性評價為作文評價提供了新思路,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打開了新世界。調整性評價能對不利于順利開展教學的地方進行判斷和調整,從而改善學生在寫作狀況,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
一、調整性評價的原則
1.預見性原則
預見性原則是進行調整性評價的準備工作,教師應該提供更加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的指導,在正式寫作前給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幫助學生掃清寫作時可能遇到的障礙,減少他們的寫作壓力和抵觸情緒,提升他們的寫作自信,引導其順利完成寫作任務。
2.適應性原則
調整性評價的適應性原則主要指教師應對不適用于寫作任務完成的計劃或行為加以改進,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寫作任務。適應性原則的反饋信息可以幫助教師調整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學習,幫助他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積累寫作經(jīng)驗,更好地適應和解決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3.交互性原則
交互性原則就是在調整性評價中,應當注重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之間的結合,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相互評價的意識。交互性原則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將各個組成部分連接起來,同時滿足評價學生和評價教師教學內容的雙重要求,從多個角度和維度出發(fā)給出反饋,讓反饋信息更真實、全面。
二、調整性評價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確定評價目標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形成主人公意識,更好地融入到學習中。從寫作教學評價看,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摒棄機械化地轉移或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調整性評價最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有了寫作參與感,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中。在初中寫作教學中采用調整性評價的方式能夠有效地關注學生的表達意愿,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環(huán)境,營造自由輕松的學習氣氛。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學生通過文字表達真情實感。此外,制定的評價目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意愿以及興趣愛好,確保學生互動的質量。因此,教師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觀點是否有效,二是小組學生之間觀點的反饋。在初中寫作教學中運用調整性評價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表達觀點時能一步到位,準確地表達核心內容,使學生可以更有效地交流,進而提高表達能力。
2.利用調整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
初中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客觀地傳授既定的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豐富經(jīng)驗,促進自身成長。在初中作文教學中運用調整性評價,能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學生雖然有一定的作文水平,但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不足以推動寫作任務的順利完成,采用調整性評價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對原有知識、經(jīng)驗進行轉化和拓展,幫助他們構建語文知識體系,豐富情感體驗,從而提升寫作能力。此外,運用調整性評價策略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寫作技巧的運用能力。正式寫作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寫作技巧完成一定的訓練任務,從而鍛煉對寫作技巧的運用能力,提高作文水平。運用調整性評價,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獲取信息的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搜集信息。并且在處理信息方面,學生可以更好地辨別、篩選、加工相關材料。將處理過的信息材料運用到寫作中,能使作文內容更加具體、真實、有感染力。
以“鄉(xiāng)愁”主題的寫作指導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余光中《鄉(xiāng)愁》中最能打動人心的片段,從而激活他們的情感體驗,引發(fā)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然后讓學生以“我的家鄉(xiāng)”為題目寫作,可以寫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寫家鄉(xiāng)的景物,還可發(fā)揮想象力,想象如果自己離開家鄉(xiāng),心中最惦念的是什么?可以仿照《鄉(xiāng)愁》的寫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鄉(xiāng)愁”。具體指導時,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指導他們對陳舊素材進行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從而讓學生的“鄉(xiāng)愁”獨一無二,閃耀個性化的光芒。
由此可見,調整性評價在初中寫作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高度重視,利用調整性評價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解決在寫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