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逸希
(陜西省水務集團水生態(tài)綜合開發(fā)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馬湖峪溝屬無定河流域,位于無定河中游,為無定河左岸一級支流,流域區(qū)內(nèi)溝壑縱橫、梁峁起伏、支離破碎,屬于黃土丘陵溝壑區(qū)。
馬湖峪溝發(fā)源于米脂縣龍鎮(zhèn)上游,經(jīng)龍峁、曹山、哈流嘴等14個村匯入無定河,流域面積371 km2,主河道長41.7 km,河道平均比降1/100。平均流量0.35 m3/s,年徑流總量0.191億m3。
馬湖峪溝流域地處內(nèi)陸,屬溫帶、半干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干燥,秋季涼爽短促,冬季干冷漫長。根據(jù)米脂縣氣象站資料統(tǒng)計分析,多年平均氣溫8.8℃,溫度最冷月多在1月份,平均最低氣溫-8.6℃,溫度最高多在7月份,多年平均最高氣溫23.5℃,極端最高氣溫38.2℃(1961年6月13日),極端最低氣溫-24.8℃(1971年1月22日);多年平均降雨量451.6 mm,80%保證率降雨量354 mm,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4%,多年平均相對濕度63%;年日照時數(shù)2761 h,日照百分率位62%,年總輻射量138.2 C/cm2;多年平均風速2.1 m/s,全年最大風速位14 m/s,風向位NW;平均早霜始于10月3日,晚霜終于4月25日,無霜期162天,最大凍土深104 cm。
流域下游設有馬湖峪水文站。馬湖峪水文站于1961年8月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建成,至今已有1962年~2018年57年實測洪水資料。在這些資料中最大洪水是1970年發(fā)生的,實測洪峰流量1840 m3/s。該水文站斷面處由3場歷史調(diào)查洪水資料:1932年洪水為該河自1879年以來第一場大洪水,洪峰流量為5280 m3/s,歷史洪水考證期時間從1879年算起,考證期為141年;1942年洪峰流量為1230 m3/s,為一般洪水;1954年洪峰流量為899 m3/s,為一般洪水。目前收集到的馬湖峪水文站實測資料系列相對較長,具有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可作為本次設計洪水的基本資料。馬湖峪水文站所在河流位置見圖1。
圖1 馬湖峪溝水系圖
劃界河段共有17座跨河橋梁(含漫水橋一座),本次劃界對劃界范圍內(nèi)各橋梁的形式墩臺設置均進行了現(xiàn)場調(diào)查測量。本次劃界還收集到了《陜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米脂縣馬湖峪溝防洪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榆林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2011年7月)等已批復的水利工程設計資料。
本次根據(jù)河段水力要素、河道特性及河床組成變化等情況,在項目區(qū)共施測了114個斷面,斷面間距35 m~200 m,多數(shù)間距為200 m,只是有橋梁處在橋梁上下游均布設有斷面,自上而下斷面分別為DM1~DM114。
依據(jù)《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及保護范圍劃界技術指南》(陜西省水利廳2020年11月》及各計算河段水流控制條件[1],選擇DM114、DM84、DM60、DM29為各計算河段的起始斷面。DM29斷面情況如圖2。
圖2 DM29斷面大斷面圖
(1)采用曼寧公式分別計算初始DM29、DM60、DM84、DM114斷面的設計洪水位。
曼寧公式計算原理:明渠水力計算廣泛采用的謝才公式形式如下:
式中:C為謝才系數(shù),量綱為m0.5/s,由經(jīng)驗公式來計算,而工程上常用曼寧公式來計算,曼寧公式形式如下:
將以上兩式合并,即為工程設計中明渠、天然河道水力計算常采用的“曼寧公式”:
式中:Q為流量,m3/s;A為過水斷面面積,m2;J為水面比降;n為糙率;R為水力半徑,m;χ為濕周長,m。
具體計算方法是:根據(jù)前面分析成果,計算不同水位級H的相應過水面積A并點繪H~A關系圖;假定水位H,用H~A關系圖推求過水面積A,用河道橫斷面圖推求水面寬B,計算其水力半徑R,采用曼寧公式計算各級水位的相應流量Q,點繪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圖,在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圖上查取設計洪峰流量Q的相應水位即為DM29、DM60、DM84、DM114斷面的設計洪水位H。見圖3。
圖3 DM29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
(2)采用堰流計算公式計算漫水橋初始斷面的設計洪水位,其公式為:
Q=cmεσsB(2g)1/2H3/2
式中:Q為流量,m3/s;B為過水斷面凈寬,m;H0為堰上總水頭;m為自由溢流的流量系數(shù),查水力計算手冊,取流量系數(shù)m=0.385;σ為淹沒系數(shù),σ=1.0;ε為側(cè)收縮系數(shù),ε=1-0.2[ζk+(n-1)ζ0]H0/B;式中:ζk和ζ0分別為邊墩和閘墩的形狀系數(shù)。
漫水橋堰流計算各級水位,插補出設計流量相應的洪水位。見圖4。
圖4 漫水橋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
根據(jù)馬湖峪河實測河道斷面情況,依據(jù)項目河段河床質(zhì)組成、河段特征,通過查表初選糙率,以及參考《陜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米脂縣馬湖峪溝防洪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榆林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2011年7月)中關于糙率的取值,本次劃界河段糙率取0.035。
(1)計算方法
馬湖峪溝劃界河段河道情況比較復雜,對于自然河道采用能量方程式推求水面線[2],對于漫橋采用堰流計算水面線。按照《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及保護范圍劃界技術指南(試行)》(2020.11),劃界河段鄉(xiāng)村段采用10 a一遇、城鎮(zhèn)段采用20 a一遇設計洪水位。
采用能量守恒方程計算水面線,分段推求設計洪水位。各起始斷面分別為DM114、DM84、DM60、DM29按曼寧公式計算出設計洪水位,漫水橋按堰流公式計算漫水橋設計洪水位,然后分別以下游斷面DM114為初始斷面向上游推算至DM85斷面、以DM84斷面為初始斷面向上游推至DM71斷面,以漫水橋為起始斷面推至DM61斷面、以DM60為初始斷面向上游推算至DM30斷面、以DM29為初始斷面向上游推算至DM1斷面。其公式為:
按上式由下游向上游逐段進行設計洪水位推算,即可推求出各斷面的洪水位。
(2)水面線推求成果
按以上原理和方法計算20年、10年一遇洪水水面線成果見表1,水面線圖示見圖4。
表1 馬湖峪溝劃界河段20 a一遇洪水(部分)水面線表(不考慮橋梁壅水)
(3)橋梁壅水計算
項目河段共有17座跨河橋梁(含漫水橋一座),分析橋梁壅水對相關斷面的影響,計算壅水高度和壅水影響長度。
由于河道內(nèi)的橋墩占據(jù)了部分行洪斷面使過水面積減小,同時增加了水流阻力,造成橋位上游一定范圍內(nèi)水位壅高,行洪能力降低。項目河段橋河道范圍內(nèi)設計洪水情況下,橋位斷面過水面積和水面寬度變化見表2、表3。
最大壅水高度:依據(jù)《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橋涵水文》中的有關規(guī)定和如下經(jīng)驗公式進行計算:
ΔZ=η(vm2-v02)
式中:ΔZ為壅水曲線最大壅高,m;η為系數(shù),根據(jù)河道類型和河灘過水能力而定;vm為建橋后,通過設計流量時的橋下斷面平均流速,m/s;v0為通過設計流量時橋位斷面天然水流全河床斷面平均流速,m/s。
馬湖峪河系山區(qū)丘陵性河流,洪水一般都能局限在現(xiàn)有的主河槽內(nèi),局部河段出現(xiàn)漫灘現(xiàn)象,但總的來講河灘很小。根據(jù)《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橋涵水文》中的有關規(guī)定,阻水面積占洪水面積比例小于10%時,η=0.05,比例在10%~30%時,η=0.07,比例大于30%時,η=0.10。
橋下平均流速vm計算公式:
式中:Vm為為橋下斷面河槽的平均流速,m/s;Q為河道流量,m3/s;A天然為建橋前河道洪水面積,m2;A阻水為橋墩垂直投影面積,m2。
壅水長度計算:
式中:L為壅水曲線長度,m;ΔZ為最大壅水高度,m;J為河床比降(以小數(shù)記)。
根據(jù)無橋情況下,所推算的設計洪水水面線的水力參數(shù),結(jié)合以上選定參數(shù),代入壅水計算公式,求得各橋梁的最大壅水高度見表2、表3。
表2 馬湖峪溝橋梁影響20 a一遇設計洪水過水面積、寬度變化表
表3 馬湖峪溝橋梁影響10 a一遇設計洪水過水面積、寬度變化表
設計洪水位加以壅水高度即為該河段處橋梁影響后的洪水位,由于各橋壅水長度不等,在壅水長度范圍內(nèi)按洪水位比降計算到影響斷面,對影響斷面設計洪水位加壅水高度即為該段受橋梁影響后的洪水位。計算結(jié)果見表4、表5,圖5。
續(xù)表2
表4 20 a一遇橋梁影響河段壅水計算成果表
續(xù)表4
表5 馬湖峪溝劃界河段20 a一遇洪水(部分)水面線表(考慮橋梁壅水)
圖5 馬湖峪溝劃界河段設計洪水水面線圖
用本次計算馬湖峪河段、丁家溝河段、張家灣河段10年一遇水面線成果與《陜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米脂縣馬湖峪溝防洪工程初步設計報告》該段10 a一遇水面線成果進行對照,因高程系統(tǒng)不一致,水位不具可比性,但采用糙率、比降等參數(shù)一致,計算河段水面寬、過流面積、水深、平均流速等成果均一致,因此本次計算水面線成果比較合理。
馬湖峪河段選取河床糙率0.035、采用能量守恒方程計算水面線,河段水面寬、過流面積、水深、平均流速等成果均一致,馬湖峪溝劃界河段設計洪水水面線成果為可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