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航◆
我國居民從存款的穩(wěn)定性和銀行盈利的角度出發(fā),往往會選擇金融領域下的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作為投資對象[1]。我國商業(yè)銀行個人理財業(yè)務在這種背景下發(fā)展迅速[2]。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外資商業(yè)銀行也開始涉及理財業(yè)務,與國內商業(yè)銀行展開了激烈競爭[3]。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逐漸被人們認可和接受,許多創(chuàng)新性產品相繼涌入市場,包括項目融資、權益掛鉤和新股申購等[4]。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居民在短短幾年內就實現從貧窮到富有的過度,經濟騰飛的同時,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風險也逐漸呈現出來[5]。在設計上,結構性理財產品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普通投資者一般不具備對投資風險的專業(yè)分析能力[6]。在起步階段,國家對理財產品產品的監(jiān)管較為放松,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理財產品時抱有較高的期望值,往往忽略了理財產品自身存在的風險性。對結構性理財產品缺乏足夠的風險管理能力,理財產品的設計理念相對落后,以及國內金融市場相關制度不健全,這些因素都提高了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基于金融衍生品量化投資,對其風險進行了評估和防控。
本文選取一款出自H 銀行的匯率結構性理財產品作為研究樣本。在最終匯率決定日該產品收益會達到最高,當美元/港幣匯率大于7.5000 時,那么在產品到期后,投資人獲取的本金及收益和計算方法為:投資本金×(1+潛在回報率)=1000000×(1+1.4922%)=101492.2 元。最終匯率決定日該理財產品收益最低,當美元/港幣匯率小于7.5000 時,投資人獲取的本金及收益和計算方法為:投資本金×(1+最低回報率)=1000000×(1+0.9681%)=100968.1 元。
本研究從定性角度分析X 銀行HHY 系列保本投資產品非系統(tǒng)性風險、系統(tǒng)性風險,并建立該款產品風險評價指標。
(一)系統(tǒng)性風險
HHY 產品是一種保本型投資產品,在產品到期時其本金能夠得到保障,而回報率決定于投資時間內市場行情[7]。本產品掛鉤于美元兌港元匯率,匯率波動對產品回報率具有很大影響。
(二)非系統(tǒng)性風險
投資人一旦購買該理財產品就不能提前結束業(yè)務關系,在整個資金投入期間,投資人投入資金全部用來購買此產品,如果投資人提前終止合約就會被剝奪資金收益,而且本金也不一定能全部收回。在進行投資的前三個月之內,投資人沒有回收本金的權利,因此投資人不可避免的面臨一定的投資風險。銀行的守信程度決定了投資人投資期間資金的安全性,如果出現銀行違約的情況,投資人的本金就遭受損失的風險。
(一)風險評價指標的建立。
通過分析X 銀行HHY 系列保本投資產品的風險系數,建立一套評估該產品風險的指標體系。該體系第一層次為U={u1,u2};第二層次為,,,與匯率直接掛鉤的HHY 理財產品風險評估指標如表1 所示。
表1 HHY 匯率掛鉤型理財產品總體風險評價指標
(二)評語集的建立。通過分析X 銀行推出的HHY 系列保本投資產品的風險特性,該產品評語集被確定為V={v1,v2,v3,v4,v5},其中,用v1表示低風險,較低風險用 v2表示,一般風險用v3表示,較高風險用v4表示,高風險用v5表示。
(三)產品風險定量評估
1.建立模糊評估矩陣。通過調查匯率掛鉤型HHY 理財產品風險特征,可以得到每個單因素二級指標評判集。(u11)指標代表利率風險,在95 份有效的調查問卷中,沒有人認為該產品存在高風險和低風險,認為存在共有較高風險18 人,認為存在一般風險共有49 人,認為存在較低風險共有28 人,因此可以將u11的單因素評判集表示為R11=(0,0.19,0.51,0.30,0),其它相關指標的單因素評判集按照這種方式也可以被推算出來,具體如表2 所示:
表2 匯率掛鉤型HHY 理財產品單因素風險評估指標評價集
模糊評判矩陣通過單因素評判集可以求出,具體如下:
2.確定指標權重。本文為了確定HHY 產品風險權重采用了層次分析法,采用加權平均法對相關指標風險權重進行計算。首先是進行層次分析結構的構造,將各相關因素指標分解成三個層次,目標層是第一層次,即對HHY產品進行風險評價;準則層為第二層次,即系統(tǒng)風險;指標層為第三層,由8 個二級指標構成。其次是進行判斷矩陣的構造,通過德爾菲法進行,設計專家咨詢表,由10位經驗豐富風險專家對評估產品風險的各級指標重要性打分,打分方法應用1-9 標度法。使風險專家第一時間獲知統(tǒng)計結果,再次進行打分,第二輪征詢意見進行總結歸納,將意見統(tǒng)結果反饋給專家,通過三回合的反復咨詢調查,使指標重要性打分結果保持高度一致性,以此來確定各級指標判斷矩陣;然后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進行檢驗,并完成對各層次的單排序。具體如下表。
從表3、表4、表5 可知,各級指標判斷矩陣全部達到一致性,其中一級權重W=(0.538,0.462),二級權重W1=(0.188,0.258,0.246,0.281),W2=(0.227,0.275,0.291,0.207)。表6 為各風險最終權重值。
表3 一級指標判斷矩陣
表4 系統(tǒng)性風險判斷矩陣
表5 非系統(tǒng)性風險的判斷矩陣
表6 各風險最終權重值
3.進行模糊綜合評估
同理可得B2=(0.133,0.477,0.294,0.090,0.006),然后進行一級綜合評估:
按照層次分析法將權重計算出來,通過模糊綜合的評估方法可獲得:
經過歸一化處理可以計算出HHY 理財產品綜合模糊風險評估。
統(tǒng)計評估結果可知,匯率掛鉤型HHY 理財產品出現低風險的可能性為6.1%,出現較低風險的可能性為36.2%,出現一般風險的可能性為34.8%,出現較高風險的可能性為18.7%,出現高風險的可能性為3.2%。因此可以斷定HHY 系列保本投資產品為較低風險等級產品。
(一)對理財產品實行全流程監(jiān)管、分類管理及產品創(chuàng)新
最近幾年,銀監(jiān)會陸續(xù)頒布了《商業(yè)銀行個人理財業(yè)務風險管理指引》、《關于商業(yè)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yè)務風險提示的通知》等管理規(guī)定。銀監(jiān)會逐步提高了對相關理財產品的設計、銷售、資金投向的監(jiān)管,以實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可控和成本可算為根本目標,對理財市場發(fā)展進行有針對性的全過程監(jiān)管和規(guī)范。目前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風險幾乎都是來自于銷售環(huán)節(jié),這是由于理財產品投資運作模式不合理而導致的。監(jiān)管部門應該要求銀行在管理各種理財產品時嚴格分類和分賬經營,擴大監(jiān)管范圍,杜絕因產品信息封閉而引起的風險。同時還要對理財產品創(chuàng)新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導。
(二)樹立宏觀審慎監(jiān)管理念,防止系統(tǒng)性風險
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市場密切相連,金融監(jiān)管部門要全方位實施對各理財產品的監(jiān)管,及時發(fā)現銀行理財風險,實施有效化解,同時要針對風險事件建立處理和預防的監(jiān)管規(guī)則,最大限度的為投資人合法權益提供保障。
(三)明確銀行所要承擔的責任邊界,加強信息披露
由于銀行系統(tǒng)不穩(wěn)定或者是銀行員工個人原因使客戶投入資金蒙受損失的,由銀行無條件對客戶進行賠償。要明確規(guī)定銀行的權利和責任,并及時使客戶悉知,這在發(fā)生財務糾紛時有利于投資人索賠。在向客戶推銷理財產品之前,必須向客戶詳細介紹該理財產品的風險指數,并嚴格評估客戶所能承受的風險等級。在對理財產品的具體管理和運作過程中,對不同產品進行嚴格分類和分賬經營這一規(guī)定必須要落到實處,及時向客戶披露投資收益和資金投向構成等重要信息。
(四)加強事先對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意識教育
投資者要充分了解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的不同之處。商業(yè)銀行通過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可以掌握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確定客戶更傾向于穩(wěn)健、保守、增長、平衡、激進中的哪一種產品類型,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時要以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為依據。同時投資者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身的風險識別能力,掌握理財產品風險評估技巧,最大限度保護自身投資收益。
在對國內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現狀、特征、面臨主要風險闡述的基礎上,本文基于金融衍生品量化投資,對其風險進行了評估和防控,得出如下結論:
(一)通過分析X 銀行HHY 系列保本投資產品的風險,以綜合評價模型進行運用模擬,運用層次分析法,完成該產品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創(chuàng)建。
(二)研究表明,X 銀行HHY 系列保本投資產品出現較低風險的可能性為36.2%,出現一般風險可能性為34.8%,該產品有較大的可能性會出現一般風險和較低風險,具有一定的投資風險性。
(三)基于風險量化評估,針對我國現階段結構性理財產品提出了可行性風險管理建議,要求銀行在管理各種理財產品時嚴格分類和分賬經營;對理財市場發(fā)展進行有針對性的全過程監(jiān)管和規(guī)范,預防系統(tǒng)性風險的發(fā)生;明確銀行的責任和權利,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向投資人灌輸理財風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