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朝
(鶴壁市婦幼保健院 超聲科,河南 鶴壁 458000)
乳腺癌為臨床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主要為乳房腺上皮組織繼發(fā)癌變,臨床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嚴重危害女性患者生命安全。隨著我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女性生活壓力增大,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為臨床女性癌癥致死的首位疾病類型,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乳腺癌為惡性腫瘤,腫瘤惡化程度較高,分化程度較低,早期疾病具有較強隱匿性,病理表現(xiàn)不明顯,以微小病變?yōu)橹?,極易被女性患者所忽視,臨床檢出時多為中晚期,早期檢出難度較大,是導致疾病治療延誤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開展乳腺疾病的篩查尤為重要。乳腺癌早期發(fā)病以乳腺微小癌為主,其病理診斷較為復雜,在常規(guī)檢驗中具有較高的漏診率及誤診率。隨著臨床檢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和超聲技術的不斷完善,臨床借助超聲高清晰成像,采用多維度掃描方式,明確病灶邊緣情況、形態(tài)、后方衰減、內(nèi)部回聲等特征,針對病灶贅生物進行有效的良惡性鑒別。多普勒高頻超聲具有定位精準、鑒別診斷性能高、檢查無創(chuàng)、可重復操作等應用優(yōu)勢,廣泛應用于乳腺疾病的診斷中,為乳腺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手段。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婦科于2018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乳腺微小癌患者為觀察組,共50 例,均為女性,最小年齡24 歲,最大年齡60 歲,平均年齡(38.92±1.73)歲;最小腫瘤直徑0.30 cm,最大腫瘤直徑0.91 cm,平均直徑(0.67 ±0.08)cm;經(jīng)病理穿刺活檢證實,髓樣癌患者11 例,粘液癌患者9 例,導管癌患者14 例,單純癌患者16 例;經(jīng)腫瘤TNM分期顯示,Ⅱ期患者32 例,Ⅲ期患者18 例。選取同期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為參照組,共50 例,均為女性,最小年齡22 歲,最大年齡61 歲,平均年齡(39.03±1.69)歲;最小腫瘤直徑0.31 cm,最大腫瘤直徑0.89 cm,平均直徑(0.65±0.10)cm;經(jīng)病理穿刺活檢證實,乳腺增生結(jié)節(jié)23 例,纖維腺瘤27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50 例觀察組患者均符合乳腺微小癌的超聲診斷標準[1],乳腺癌分期Ⅱ~Ⅲ期;②兩組患者均在手術治療后行病理診斷;③兩組患者均遵醫(yī)囑接受多普勒高頻超聲檢查。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1.3 檢查方法所選患者均予以飛利浦IU22 多普勒高頻超聲診斷,設置超聲探頭頻率為7.05~12.5 MHz;指導患者取側(cè)臥位或平臥位,雙手外展,充分暴露雙側(cè)腋窩及乳腺部位,進行放射掃描;以患者乳頭部位為中心,呈放射狀,沿著四個象限進行掃描,探查病灶部位淋巴情況,針對疑似病灶開展強化掃描,詳細記錄病灶位置、大小、數(shù)目、血流分布情況,針對伴有鈣化灶的病變部位,記錄病灶形態(tài)、大小及超聲回聲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超聲特征比較多普勒高頻超聲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邊緣毛糙、低回聲、血流顯示、血流RI>0.7、微鈣化灶比例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超聲特征比較(n)
2.2 兩組的診斷效能比較以病理診斷為標準,觀察組的陽性檢出率、特異性、敏感度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診斷效能比較
乳腺癌病灶以乳腺為主,因女性特有的第二性征發(fā)育較男性顯著,乳腺為女性器官中特異性及代表性較強的組織結(jié)構;乳腺于生理結(jié)構中影響作用較小,對機體生命威脅較小,在繼發(fā)腫瘤贅生物后,其原本細胞活性喪失,細胞合成異常,細胞間隙出現(xiàn)縫隙而脫落,脫落的癌細胞組織隨著機體代謝,游離到機體其他部位如淋巴結(jié)等,導致淋巴癌變情況,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是導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目前關于乳腺癌的病因病機尚不清楚,臨床公認乳腺癌發(fā)病與內(nèi)分泌激素分泌異常具有高度關聯(lián)性,因其分泌水平增多,增加對乳腺上皮細胞的刺激,誘導細胞異常增生,出現(xiàn)腫瘤贅生物,這與女性患者精神狀況、日常飲食、外源性激素均具有高度關聯(lián)性,臨床發(fā)病率較高;且疾病致病周期較長,早期具有較強的隱匿性,癥狀不顯著,以微小癌變?yōu)橹鳎哂锌赡嫘?;隨著癌癥組織的增殖、發(fā)展,癌細胞脫落遷移,極易導致癌轉(zhuǎn)移情況的發(fā)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故針對乳腺微小癌患者開展早期診斷尤為重要,是決定疾病治療及預后轉(zhuǎn)歸的重要手段。
隨著臨床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超聲成為臨床診斷腫瘤疾病的重要措施,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借助超聲波特異性,針對不同組織、器官回聲差異進行三維成像,以動態(tài)評估病灶位置形態(tài),進行病理診斷[4]。多普勒高頻超聲技術是基于超聲診斷技術原理,采用高頻超聲方式,提高超聲圖像清晰度,提高對比分辨率,加強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的鑒別能力,可清晰反饋病灶部位周圍邊界情況;增加對血流動力學信息的分析,可借助不同血流動力回聲反饋,以明確血管病變情況,有效提高臨床檢驗敏感度;并借助多維度成像的方式、高清質(zhì)量的圖片,有效顯示病灶內(nèi)部情況,明確病灶邊界、數(shù)目、大小[5],為疾病診斷提供客觀支持。
多普勒高頻超聲在乳腺微小癌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及敏感度,其臨床操作為無創(chuàng)性操作,可重復進行,針對疑似病變部位,開展重復性掃描,可借助高頻超聲特殊的后方衰減特征,進行病理診斷,與良性病變增強回聲進行有效的鑒別,可有效提高早期診斷的準確性;并針對不同乳腺癌病理類型進行鑒別診斷,通過識別乳腺內(nèi)微鈣化情況,明確乳腺癌細胞的臨床分化程度;可借助邊緣毛糙、血流等圖像特征,對乳腺微小癌與乳腺良性病變進行鑒別診斷。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乳腺微小癌的邊緣毛糙、低回聲、血流顯示、微鈣化等表現(xiàn)顯著區(qū)別于乳腺良性病變,可依據(jù)兩種疾病的不同超聲特征進行鑒別診斷;本研究以患者最終病理診斷為標準,觀察組的陽性檢出率、特異性、敏感度均高于參照組,可作為疾病診斷的重要方式。
綜上,多普勒高頻超聲診斷乳腺良性病變與微小癌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及敏感度,可為臨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