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嘉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家曾有過一本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帶插圖的。那個年代的文學讀物很少不帶插圖,后來我們常掛在嘴上的“讀圖時代”其實早就開始了。我家那本《野火春風斗古城》不是買來的,也不是借來的,應該是“破四舊”運動中某圖書館處理掉的,后來流入我家,被姐姐哥哥們翻得幾近散架,殘破的封面像皴裂的樹皮。我也摸過它,但從未通讀全書,只是獵奇式地亂翻,讀圖。那會兒我還沒到視通讀文學名著為高光人生的年齡。
《野火春風斗古城》出版于1958年,作者李英儒于1938年參加八路軍,曾任《火星報》報社編輯、主任,戰(zhàn)斗部隊步兵團長,解放軍總后勤部宣傳部副部長。小說是根據作者的真實經歷創(chuàng)作的,被譽為建國初期優(yōu)秀長篇小說之一,并被譯成英、日、俄、德、朝、保等多種文字。
1963年我讀小學二年級時,該小說被八一廠用黑白膠片搬上了銀幕,迅即贏得大人們普遍青睞。同名小說巨大的影響力是重要因素,王曉棠、王心剛這對靚女帥哥、銀幕黃金搭檔則是另一重要因素。此外,以拍戰(zhàn)爭片為要務的八一廠忽以觀眾樂見的“諜戰(zhàn)劇”(兼及革命者的愛情)變身,制作品質當時也居國內一流,再加上王曉棠這位大明星精彩同飾金環(huán)、銀環(huán),片子想不火都難。
1964年,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讀者與觀眾評選中,王曉棠以全票當選最佳女主角。然而由于后續(xù)時局的變化,第三屆百花獎未能頒發(fā)。那些獲獎影片,包括《甲午風云》《停戰(zhàn)以后》《南海潮》等,也于兩年后被禁演?!兑盎鸫猴L斗古城》禁演的理由是:“美化了關敬陶,似乎非爭取他不可。把漢奸寫得正義愛國……楊曉冬在關鍵時刻軟弱;金環(huán)像潑婦,拔簪刺敵人不合理;銀環(huán)是中間人物,累犯錯誤,與楊曉冬一見鐘情,過分寫了這段愛情。楊母三次出場,兩次是給兒子說媳婦,歪曲了革命母親的形象?!比欢S多年過去,我們重溫這部紅色經典片,卻是充滿敬意并仍會被深深打動。
小說原作寫的是1943年冬的故事,而前一年底,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據國際國內戰(zhàn)局的新變化和有利形勢,發(fā)出了《關于華北抗日根據地1943工作方針的指示》,其中一條即是“加強政治攻勢,積極開展對日偽軍的爭取與瓦解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史:抗日戰(zhàn)爭時期》,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不必說同為中國人的偽軍(大都是被脅迫,為了生計)了,即使對日軍,我黨我軍也都加強了分化與爭取工作(“日本八路”即是成功范例)。關敬陶曾是個窮學生,原名關金濤,求學時女孩陶小桃對他有救命之恩,后二人結為連理,關金濤也更名為關敬陶,軍官學校畢業(yè)后迫于生計,漸入敵偽圈中。影片中,作為保定偽治安軍的團長,他自然也犯下罪過,但尚未“滔天”,其志趣亦與鐵桿漢奸不可等同。后來,女共產黨員、地下交通員金環(huán)對他“苦肉計”式的掩護和壯烈犧牲,革命者楊曉東母子的高尚情操,銀環(huán)、韓雁來等革命者為了救國救民赴湯蹈火的獻身精神,都像春風一樣深深感化了他。影片結束前,這位偽團長終于從彷徨中走出來,率部起義,投了八路軍。
關敬陶這個文學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那是一位遼寧籍的起義者,名叫王溥,畢業(yè)于東北講武堂,原任保定偽警防隊某區(qū)上校區(qū)隊長(電影里關敬陶的肩章上即是兩杠三花),起義后成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抗日游擊隊副司令、司令,并入黨,1940年冬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與敵偽作戰(zhàn),寡不敵眾,手槍里剩下的三發(fā)子彈兩顆射敵,一顆自盡,年僅32歲。電影里關敬陶的扮演者王潤身(1924-2007,河北雄縣人)的表演也被普遍認可,他把一位具有民族正義感卻難下決心、最后終被徹底感召的偽軍官的心理變化表現(xiàn)得真實可信。稍帶口音的王潤身此前在《林海雪原》中對楊子榮的成功塑造,早已家喻戶曉。
抗戰(zhàn)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斗爭漸由被動向主動反轉,國際國內形勢越來越有利于抗戰(zhàn)軍民,但同時,日寇也更加兇殘,一次次大掃蕩、鐵壁合圍、大屠殺,一起又一起慘案,史稱“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我八路軍、新四軍同時面臨日偽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復夾擊,兵力遠遠不足,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就尤顯重要。毛澤東主席因此將其排在我黨我軍戰(zhàn)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首: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共產黨人〉發(fā)刊詞》)
寫到這兒,我又想起另一部黑白經典片《小兵張嘎》,那里也有類似的情況:胖翻譯官被我游擊隊俘虜后,經教育爭取改邪歸正。起初他一副漢奸相,小鬼子帽,大皮靴,大搖大擺來到我游擊隊設下的西瓜陣前,蹲下挑選,挑好了一拳砸裂便吃。偵察員羅金寶說:“你怎么也不問個價?”他說:“別說吃你個爛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館子都不問價。”羅金寶于是道出了那個永恒的史學命題:“別看今天鬧得歡,就怕將來拉清單?!迸址g說:“我看你像八路!”羅金寶說:“你算說對了!”一個眼色過去,張嘎子隨即把半個西瓜扣在他臉上,對方即刻舉手投降。劇組后來向影迷們介紹,西瓜扣臉看似連貫卻無法一次完成,只得分拍兩組鏡頭,最后蒙太奇合成:先拍張嘎子舉瓜,再拍胖翻譯中瓜。
胖翻譯經教育獲釋,臨走前還吃了頓游擊隊的便飯。區(qū)隊長對他說:“以后還得請王先生多多照顧?!迸址g滿口答應:“份內的事。我干這個偽差事也是為了混碗飯吃,沒法子?!眳^(qū)隊長說:“我們也知道王先生是個有良心的中國人,所以,我們給你個立功的機會?!迸址g忙答應:“我一定效勞,一定效勞?!眲∏檫M入高潮前,游擊隊暗夜佯作鄉(xiāng)下送糧車隊,準備潛入敵據點。偽軍哨兵向城樓上的胖翻譯請示是否在關了城門的情況下,破例放他們進去?正在主事(這有點不合常情)的胖翻譯于是說:“老百姓也不容易呀,放他們進來吧?!彼斐扇税寺奋娎飸夂洗蛳聞僬?。巧的是,《小兵張嘎》也首映于1963年,那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后,重大政治運動的間隙階段。新中國相當數(shù)量的優(yōu)質經典片都產生在這個“夾縫”中,并在幾年后成為“禁片”。當然再后來,它們又重見天日,令廣大觀眾欣喜地重溫。
電影《小兵張嘎》劇照
上世紀40年代初,著便裝的八路軍武工隊(如《地道戰(zhàn)》中的真武工隊)已廣泛開展分化瓦解日偽軍的政治攻勢,我黨我軍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卓有成效。武工隊邊戰(zhàn)斗邊散播宣傳品,本著“爭取日偽軍,打擊死心塌地的漢奸,既往不咎,脅從不問”原則,采取點“紅黑點”、記“善惡錄”的方法攻心,用喇叭不時對據點喊話,向偽軍公布兩種記錄的結果。1943年起,這樣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更見成效,許多偽軍家屬都被動員起來,參與“喚夫索子運動”,讓他們的親人“身在曹營心在漢”,八路軍還成立了接待回歸偽軍的招待所,大量印制、頒發(fā)偽軍“歸來通行證”?!兑盎鸫猴L斗古城》反映的那個歷史時期——1943年,僅山東根據地就瓦解了偽軍7000余名,在偽軍內部建立了一千多個長期隱蔽、等待時機的秘密關系。(《八路軍史》,青島出版社2006年版)
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劇照
王曉棠,1934年1月生于河南開封,此前成功出演過《神秘的旅伴》《邊寨烽火》《海鷹》《鄂爾多斯風暴》《英雄虎膽》等多部電影?!队⑿刍⒛憽分兴ㄒ灰淮窝莘磁膳貏瞻⑻m?!兑盎鸫猴L斗古城》建組之初,曾大膽用一人同飾兩角的軍旅喜劇片《哥倆好》導演嚴寄洲,拍板讓她擔綱,八一廠上下對幾年前才入廠的王曉棠議論紛紛:她演銀環(huán)倒挺符合溫婉本色,但同時演金環(huán)則被普遍質疑。王曉棠后來講,當時全八一廠只有兩個人覺得她能行,一個是嚴寄洲導演,一個就是她本人。她也的確沒讓觀眾失望,個性迥異的金環(huán)、銀環(huán)形象均熠熠生輝。按我一向的看法,金環(huán)的塑造尤為難得,超越了王曉棠通常的表演風格,卻又那樣貼切自然。長篇小說濃縮成電影原本就是一大難題,好多原作精華都必須割愛,改編片只得以銀環(huán)的成長為主線,金環(huán)線僅作為銀環(huán)和關敬陶性格變化的助推力之一,片中占比和累計出鏡時間不得不少之又少。王曉棠卻不負眾望,把一位剛強堅貞而又個性鮮明的女英烈演活了,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金環(huán)挎筐進城接頭時,被特務蘭毛盯上,卻沒像我們習見的電影情節(jié)那樣疾行,反而一屁股坐下,等著蘭毛走近。蘭毛說:“走吧,金環(huán)同志?!彼谑侵雷约罕┞读?。在日軍高官多田的會客廳里,已經過拷打的金環(huán)凜然巍峨,可當多田滿臉堆笑搬椅子請她坐時,她大大方方真坐下了。多田又遞給她一盞茶,她接過來一飲而盡。當年我這個二年級小學生看到這時真是吃了一驚!我(還有好多觀眾)本以為她一定拒絕坐小日本的臭椅子,再啪的一下打翻多田老賊的茶碗??删o接著,她就連扇被她放走的關敬陶幾個嘴巴,用苦肉計掩護了他,又拔出頭上的簪子刺向多田,身中數(shù)槍就義。這么些年過去了,金環(huán)一直是我喜愛的銀幕形象之一,我甚至覺得她也許真是王曉棠的一位胞姐而非她本人。那種“金環(huán)像潑婦,拔簪刺敵人不合理”的高高在上的不公正責難,既是對廣大觀眾的蔑視,更是中國電影的悲哀。幸運的是,那已成為歷史。
王曉棠是那個年代的大眾偶像,追星首選,重溫《野火春風斗爭古城》時,我常感慨于“顏值”的時代差異,她扮演的革命美女銀環(huán)沒有濃妝艷抹,女式的秋冬大褂也沒什么曲線,還有家常的圍巾和布鞋,含蓄深藏的情愫等等,都能幫她穿越時空嗎?
而楊曉東的儒雅、內斂只不過越出了高大全英雄人物的模式化限定,但那更符合敵占區(qū)地下工作者的低調、不外露特點,也使文藝百花園中的英雄類型更為多樣。1932年1月生于遼寧大連的王心剛,當年堪稱國民男神之一,除了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演過特務姚葦之外,在《寂靜的山林》《紅色娘子軍》《海鷹》《烈火中永生》《偵察兵》等紅色經典片中他都扮演了英雄形象。但與粗獷詼諧的郭振清、陽剛雄健的于洋等不同的是,王心剛的銀幕風格更趨內斂、文靜。這是共和國早期紅色經典片的一大優(yōu)點,英雄人物尚未被捆綁進模式化的條條框框,彼此都不雷同,正如歷史上切切實實存在過的革命者一樣,千人千面,各具風采。
早期的紅色電影還有個普遍的特點,即真情實感,質樸本色?!兑盎鸫猴L斗古城》中楊曉東母子身陷囹圄的那場戲值得一提:兒子雖不畏敵人酷刑,卻對世上唯一的親人被連累充滿歉疚,而此時,做母親的已暗自決定跳樓一死,讓兒子再無后顧之憂。她(那位老演員也非常好)臨終前的尋常百姓話,反而比后來那些一味拔高的“樣板文藝”豪言壯語更動人:“東兒,別這么說,你別以為娘有你這樣的兒子覺得受了連累。不價!娘養(yǎng)你這樣的兒子覺得露臉,不后悔!”
一個為遠大使命不懈奮斗的先進而上善的政黨,一定會有無數(shù)優(yōu)秀兒女甘愿為之獻身。前者如強勁又和煦的春風,后者則如離離原上之草,即使一次次被雷電野火焚毀,頑強的根莖再沐春風后還會重生,且芬芳茂密,生生不息。盡管紅色經典片《野火春風斗古城》遭受過不公正的對待,春風吹拂之后,它仍會萋萋再生并獲得永生。
有一種說法稱:一個人喜歡懷舊了便是衰老的開始。我早就喜歡重溫經典老片(包括歐美二戰(zhàn)片)了,應該比“開始的衰老”還要衰老。但這喜歡里另有衰老之外的因素,那即是已如空谷足音的真實的魅力。真實是有魅力的。不真實有沒有魅力?也許有,比如玻尿酸、美瞳和漆黑的發(fā)套,但那都不是我的菜。我就是迷戀沒拿歷史和觀眾當猴耍的可信度高的作品,黑白影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保定老街的真景(不是影視城假景),一段段樸實動人的二胡為主的民樂配曲,連同前述所有片中精華,無不給人以強烈的“早期在場感”,那樣的魅力你沒法拒絕。